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剖析"二拍"中法律伦理的火花,有益于深刻认识法律伦理之内涵。"二拍"折射出平等公允、坚守良知、清正廉洁、礼法并用、德主刑辅、克尽职守、息讼安谐、恤民爱民、忠君有卑、弘扬孝道、尊亲尊情、重节重义、尊重生命、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等明末时期的法律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朱熹廉政思想核心是仁政、恤民和赈灾。恤民是其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惩治贪官污吏是其廉政建设的突破口.同时主张通过教育手段,提高统治者的道德水准各素质,实现清官廉吏的贤人政治。  相似文献   

3.
清代康雍之际海疆知县、学者蓝鼎元在保护海洋国土、重视海疆社会教化及利用海洋为民谋利等方面的主张为世人所重视。在蓝鼎元强烈的海洋意识中透析他的民本。蓝鼎元的海洋思想不仅反映出了蓝氏对传统海洋思想的独特诠释,也显示了其海疆治理中为民代言、替民谋利观的宝贵思想,表现出了恤民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4.
邵燕祥说:"胆是先导,识是基础。"他的杂文就表明他是个有胆有识的杂文家。说他"有胆"是因为他敢于站在"民间立场"去披露现实中的假、丑、恶,为普通老百姓鸣"不平"伸"正义"。说他"有识"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深刻地看到之所以出现假、丑、恶现象背后主要是法制不健全、"现代公民"意识薄弱。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指陈时弊,开启明智。  相似文献   

5.
"VP+他+N(数)"是否歧义的关键就在"他"是否虚指。当动词为一价时,"VP+他+N(数)"中的"他"虚指,整个结构不产生歧义;当动词为非一价时,"VP+他+P(数)"产生歧义的可能性就比较高。这时"他"的虚实情况还与N(数)的数量大小有关系。数量比较小时"他"表实指,数量超过认知恰适量越多,"他"就越容易虚指。  相似文献   

6.
李应昇是东林诸贤中最能体现东林节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其事迹充分展示了东林志士的人格特征,理解李应昇对于东林节义精神的认知与实践,应结合其一生的主要活动轨迹来探析。在上层政治层面,他严守"君臣之礼",坚持以"公言"论"国是",严申"君子小人之辨";在社会实践层面,他倡行关心民生、"惠商恤民"的清和之政,道德教化上"推明紫阳之教";在家庭伦理层面,他力倡忠孝一统和"移孝为忠",并把一腔正气和崇高的生命意识传承给后代,完成了其人生使命和节义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7.
明朝泰山人宋焘编著了《泰山纪事》,褒扬泰山名宦的忠君爱国、清廉恤民、以德治政、守死普道、博学多才等真善美的治绩、德行和才干,为后世展现了为官做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苏辙在绩溪     
宋代诗人苏辙中年时期曾来安徽绩溪为官,与绩溪结下了一段美好的情缘。在绩溪期间苏辙政绩卓著,视民如子,深受人们的爱戴。然而,长期负病也让他心烦意乱,在生活上备受煎熬,时而感到生命无常、世事艰辛。在绩溪这段时间,苏辙除了在政治上究心吏事、勤政恤民外,还在闲暇时间里游赏了绩溪名胜景点,留下了一些描摹绩溪景色的诗篇。另外,他还拜访了当地一位著名的道姑与其争辩论道。苏辙在绩溪虽仅有半年,但在绩溪产生的影响却弥久不减。  相似文献   

9.
海子的一生是"成为太阳的一生",他的诗以"幻象"与"流放"作为双翼,在城市与"麦地"之间痛苦的飞翔着,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于是,他选择了飞向太阳,最终拥抱了死亡,以自己的死亡完成了他所说的"一次性诗歌行动",从而完成了自己"向死的飞翔"。  相似文献   

10.
戴逸 《科技智囊》2013,(10):83-85
长期以来,当谈论到对话搜索时,谷歌搜索高级副总裁阿米特·辛格(Amit Singhal)都会用行动来作出说明:他掏出手机问"贾斯汀·比伯中的代词,因而当他提问时,Android系统能够理解第二句中的"他"指代的就是"贾斯汀·比伯"并给出回答,这就是辛格所描述的"对话搜索"。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唐代比较标新立异的一位诗人,他仅活了27岁,但在他"昙花一现"的短暂生命里,他呕心沥血于诗歌,独出机杼,自成"长吉"一体。他的诗歌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一方面,他在诗歌中塑造了很多"鬼"的形象,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鬼"之世界;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幽冷凄艳的独特视觉感,显得很具有视觉冲击力。总之,在唐代诗歌创新方面,李贺的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何其芳大学时期的诗文显示出浓厚的"悲秋"情结。何其芳与"悲秋"母题的亲和力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传统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又是他的精神世界与"悲秋"母题的契合。通过对他人生的解读与对他诗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探触到他孤僻的心理个性与其人生的无指向痛苦交融成的忧郁、迷茫、孤独的心理场。这一心理场与传统文化的"悲秋"意识是异质同构关系。这种异质同构,使得悲秋意识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积淀下来,而何其芳的精神世界又以文化通约的方式予以接纳。  相似文献   

13.
我没想到,前几天他还是受灾群众,几天后就摇身一变,成了志愿者,踏上了救灾的征程. 小宇家在河南新密,紧挨着郑州,学校放假后就回家了.7月20号,他发来一段视频——雨很大,在视频里发出老电视般的杂音,劈啪作响.地面已经被褐色的泥浆覆盖,原本的柏油大道被改头换面成了山间的土路.人们撑着伞,逃到了高处,看着洪流滚滚倾泻而下."快被淹了".因为网络不好,他只能断断续续地回复着.  相似文献   

14.
海瑞赞赏陆、王心学,认为万物皆备于心,无需向外求索。在行己与从政的活动中讲求知行合一,在个人品格上向往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宇宙间的大丈夫品格,在政治思想上倾向于孟子的“仁政”学说,在具体的政治行为中主张恤民、利民、爱民,主张减轻对农民的剥削,而其归宿是维护王权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其目的在于忠君。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圣王政治。  相似文献   

15.
石川达三是日本"社会派"的代表,他关注社会民生,大胆针砭时弊,写出了很多思想深刻影响广泛的作品。参与过战争的石川达三创作过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正因为这部作品使他被我国某些人视为"反战人士"。细究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及战后的谈话,事实并非如此。他就是一位深受日本传统理念影响、拥有"狭隘爱国思想"并由此关注社会民生的日本作家。  相似文献   

16.
斯金纳曾被认为掀起"政治思想史革命"。他以"文本-语境"说,奠定了他的思想史研究理论。从1960年代末开始,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著,阐述了他对于文本理解和思想史研究的批评和主张。这些论文后被收入《政治的视野》(Visions of Politics,2002)一书中。本文不拟对斯金纳的思想史主张做全面评述,而是侧重从其"语言行动"理论的解读入手,阐述其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人民并非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的"受命于生人之意"、"吏为民役"、"民利"与"民自利"、"官为民役"与"民可黜罚"等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晶  任顺元 《甘肃科技》2011,27(4):182-184
约翰·杜威作为哲学家,他是"偏爱"教育的;作为教育家,他又有浓厚的哲学兴趣和深厚的哲学基础;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哲学家。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特点及三个重要命题的介绍,引发其对儿童教育的三点启示:一是教育应适应儿童生活;二是训练儿童本能的有效方法是"游戏"、"作工"、"做戏"、"工作";三是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蔡信 《世界博览》2011,(8):23-23
他一生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牢狱 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颗"为国家计,为百姓计"的民族心。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意思的人物。作为革命者,清朝的覆灭与民国的建立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国学大师,他更被胡适誉为"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  相似文献   

20.
王义全  刘刚 《科技信息》2010,(22):I0027-I0027,I0030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是当时经历中国对外交涉次数最多的人,在他的外交生涯中,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因此他本人及他的外交思想都处于极大的争议中,尤其是他"外须和戎"、"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几乎主宰了晚清政府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