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了以钙钛矿型催化剂La0.7K0.3CoO3为催化剂,以甲烷和三氯化磷为原料合成甲基二氯化膦的反应,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几种因素.结果表明,反应物n(CH4):n(PCl3)=5:1,反应温度300℃,催化剂粒径425~850μm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
运用双辉技术在20钢表面进行Ti、C、N三元共渗,研究如何控制通氮保温时间来获得不同组织结构的Ti(CN)渗镀层.结果表明:随通氮保温时间的增加,渗镀层表面的颜色由紫罗兰色逐渐变成金黄色,其厚度也迅速增加,可超过20μm;渗镀层内物相的构成也随之变化,保温0.5h渗镀层内无Ti(CN)形成,保温时间超过2h时,有Ti(CN)生成,且随保温时间的增长,其结构由TiC0.7N0.3变成TiC0.2N0.8;同时渗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逐渐变大,最高可达70N左右.  相似文献   

3.
利用真空自蔓延加热-加压装置,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Al含量、粉末粒度及C/Ti(原子比,下同)对Al-Ti-C体系自蔓延点燃温度、产物相组成及TiC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含量对TiC的尺寸影响最大,随着Al含量由20%(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50%时,TiC颗粒的尺寸由3~5μm减小到0.7~0.8μm。C粉粒度和C/Ti对TiC的形貌影响最大,当C粉粒度小于75μm或C/Ti≥1时,TiC的形貌为近球形;然而当C粉粒度不小于75μm或C/Ti1时,TiC的形貌为八面体。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温度、气体氧分压的变化对渣中 TiC 氧化反应的影响。升温不利于 TiC 氧化反应的进行,反应达动态平衡时,渣中 TiC 含量是增加的。改善氧在渣层中的扩散条件,提高氧的传质速度,对加快 Ti(C,N)的氧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650℃合成了LiFe0.7Mn0.3PO4/C。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对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Fe0.7Mn0.3PO4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碳的加入有效地改变了LiFe0.7Mn0.3PO4的表面形貌。LiFe0.7Mn0.3PO4/C的平均粒度在100-200nm,碳均匀地分布在LiFe0.7Mn0.3PO4的表面。与LiFe0.7Mn0.3PO4相比,LiFe0.7Mn0.3PO4/C具有更高的可逆容量和更好的循环性能以及优秀的倍率性能:0.1C时LiFe0.7Mn0.3PO4/C的可逆容量达到141mAh.g-1,60次循环后平均每周的容量损失只有0.19%,而LiFe0.7Mn0.3PO4平均每周的容量损失只有0.53%,表明碳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LiFe0.7Mn0.3PO4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钛铁粉、铬铁粉、铁粉、镍粉和胶体石墨等为原料,原位合成了TiC/自熔合金Ni40钢结硬质合金,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洛氏硬度计等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和硬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钢结硬质合金主要相组成为TiC和Fe-Cr-Ni固熔体,所合成的硬质相TiC颗粒细小,随烧结温度升高TiC颗粒略有长大.原位合成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和硬度则因烧结温度和硬质相TiC的含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原位合成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在5.35~5.96×103 kg/m3之间,硬度在HRC58.5~70.5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650℃合成了LiF0.7Mn0.3PO4/C。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对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Fe0.7Mn0.3PO4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碳的加入有效地改变了LiFe0.7Mn0.3PO4的表面形貌。LiFe0.7Mn0.3PO4/C的平均粒度在100-200nm,碳均匀地分布在LiFe0.7Mn0.3PO4的表面。与LiFe0.7Mn0.3PO4相比,LiFe0.7Mn0.3PO4/C具有更高的可逆容量和更好的循环性能以及优秀的倍率性能:0.1C时LiFe0.7Mn0.3PO4/C的可逆容量达到141mAh·g^-1,60次循环后平均每周的容量损失只有0.19%,而LiFe0.7Mn0.3PO4平均每周的容量损失只有0.53%,表明碳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LiFe0.7Mn0.3PO4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原位合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 .利用反应球磨可以原位合成Cu -TiC复合粉末 ,用XRD技术证实了TiC的生成 ,并结合测温手段和金相技术论证了合成TiC的机械诱发自蔓延合成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烧结温度对Bi_(0.7)Ba_(0.3)FeO_3陶瓷介电、铁电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固相反应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Bi0.7Ba0.3FeO3陶瓷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Bi0.7Ba0.3FeO3陶瓷结构、介电和铁电特性的影响.运用XRD进行物相分析可知,Bi0.7Ba0.3FeO3陶瓷样品为正交结构,主衍射峰与纯相BiFeO3一致,烧结温度在870℃以上时样品有良好的结晶度,电阻率达到108Ω?数量级.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介电常数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低频区830℃烧结的样品的介电损耗比较大,而对应于870℃和900℃两个烧结温度的样品介电损耗有了明显的减小;在高频区介电损耗对烧结温度的依赖性不大.样品的交流电导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0℃烧结的Bi0.7Ba0.3FeO3样品的Pr值可达到113.11μc/cm2,远大于纯相BiFeO3.通过Ba2+的A位掺杂进一步提高了纯相BiFeO3的介电、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添加质量分数为10%亚微米Ti(C0.7N0.3)粉末两种组分的Ti(C,N)基复合陶瓷,研究了亚微米Ti(C0.7N0.3)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和微米级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亚微米材料的加入,抑制了基体晶粒的长大,细化了晶粒,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提高.VC的含量为16%,材料的硬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双辉技术在20钢表面进行Ti、C、N三元共渗,研究如何控制通氮保温时间来获得不同组织结构的n(CN)渗镀层。结果表明:随通氮保温时间的增加,渗镀层表面的颜色由紫罗兰色逐渐变成金黄色,其厚度也迅速增加,可超过20μm;渗镀层内物相的构成也随之变化,保温0.5h渗镀层内无Ti(CN)形成,保温时间超过2h时,有Ti(CN)生成,且随保温时间的增长,其结构由TiCα7Nα3变成TiCα2Nα8;同时渗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逐渐变大,最高可达70N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LLP变分方法.研究氮化物抛物量子阱(GaN/Al0.3Ga0.7N)材料中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给出极化子基态能量、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能、不同支长波光学声子模对极化子基态能量的贡献随阱宽L的变化关系,在数值计算中考虑了氮化物(纤维锌矿)GaN和AlxGa1-xN构成的抛物量子阱材料中长波光学声子模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基态能量和跃迁能量随阱宽L的增大而减小。阱宽较小时.减小的速度比较快+阱宽较大时.减小的速度比较慢.最后缓慢地接近GaN体材料中的三维值.在GaN/Al0.3Ga0.7N抛物量子阱中定域准LO声子对极化子能量的贡献比较大.阱宽较大(L=27nm)时约33meV,这一值比GaAs/Al0.2Ga0.7As抛物量子阱中的相应值(约3meV)大的多,并且定域准LO声子的贡献远远大于定域准TO声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氮化物无限抛物量子阱中极化子能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采用LLP变分法研究氮化物抛物量子阱(GaN/Al0.3Ga0.7N)材料中自由极化子的能级,给出基态能量和基态到第一激发态跃迁能量随抛物量子阱宽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由极化子基态能量和跃迁能量随着阱宽的增大首先急剧减小,然后缓慢下降,最后接近GaN体材料中的三维值.这些结果在定性上与GaAs/ALGa1-x,As抛物量子阱中的值相似,但在定量上有所不同.GaN/Al0.3Ga0.7N抛物量子阱中电子一声子相互作用对极化子能量的贡献明显大于GaAs/Al0.3Ga0.7N抛物量子阱中的相应值,因此,讨论氮化物抛物量子阱中的电子态问题时应考虑电子一声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and wetting behaviors of a Zr-based alloy melt on porous a SiC ceramic plat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sessile drop method by continuous heating and holding for 1800 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a high-vacuum furna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Zr-based alloy melt could partly infiltrate the porous SiC substrate without pressure due to the effect of capillary pressure. Wettability and infiltration rat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terfacial reaction products (ZrC0.7 and TiC) were detected in the Zr-based alloy/SiC ceramic system, likely because of the reaction of the active elements Zr and Ti with elemental C. Furthermore, the redundant element Si diffused into the alloy melt.  相似文献   

15.
反应热压法制备B4C基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B4C中添加Si3N4以及少量的SiC和TiC,在1 820~1 900℃,30 MPa的热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了B4C基轻质复合材料,烧结助剂为(Al2O3+Y2O3)。结合材料的断口SEM形貌,分析讨论了烧结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烧结温度下,随基体相B4C含量的增多,复合材料变得更难烧结;对同成分组成的复合材料来说,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最终得到的材料致密度有所提高。两步烧结过程中的降温保温阶段,有利于放热反应的彻底进行,使最终复相陶瓷组织中含有少量细小的TiB2和BN相,同时,放热反应可以维持致密化进程的继续进行,这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16.
钙钛矿La0.7Pb0.3MnO3的结构和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反应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单相多晶样品La0.7Pb0.3MnO3,用X射线衍射和超导量子干涉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呈菱面相晶体结构,空间群为R-3C,居里温度Tc=348K,在居里温度附近,发生铁磁一顺磁转变。此材料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团簇玻璃特性,其阻截温度为336K,并且对零场冷却和场冷却曲线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室温下,其矫顽力只有40Oe。  相似文献   

17.
使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锰基氧化物La0.7Ca0.3Mn1-xTixO3,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实验技术手段研究其结构和性质。发现在进行掺杂的样品中金属钛离子占据了锰离子的位置,并且所制备的一系列样品均为单相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Fe基与TiC直接反应制备FeTiCp复合材料的工艺及复合强化机制,初步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一定的TiCp含量有其对应的最佳烧结温度;而烧结保温时间对材料的性能无显著影响。淬火处理后能显著提高Fe基TiCp复合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