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越发达,对信用的要求越高。信用度高,社会运作成本就会低。所以,伦理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更是一种社会资源,是一种“资本”。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本”是转型时期中国最需要又最稀缺的资源。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化,规范化,形成某种制度性社会道德规范体系,是挖掘和培植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的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律多元论,即认为法律不仅仅是国家法,还包括其他的社会规则。“非政府的法”的观点说明了社会调整机制和社会调整规范的广泛性、多样性,法律只是整个社会调整系统中的一种机制,它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对社会生活的调整。“非政府的法”的法律概念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无法将其与其他的社会规范区别开来。“非政府的法”否认了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法的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泛化了法的概念,缩小了法的概念的丰富内涵,不利于科学地深入研究法的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性。“非政府的法”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4.
透视社会变迁中中国农村性道德的“破”与“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渗透在两性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是衡量人类两性关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不可避免会受到经济基础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变迁中,中国农村传统性道德必然面临“破”的危机,它将严重影响人们性生活的健康发展,所以社会变迁过程中需要一种新型性道德的“立”。那么,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变迁中中国农村性道德的“破”与“立”呢?本文为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道德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滋生和前发起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具有极强的时代烙印和宗法色彩。传统道德作为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既受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同时又归属于文化。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主要是建立在儒家的个人伦理道德哲学之上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它是强调以个人修养为主要内容的臣民道德,把家长制下形成的东庭伦理,扩大到国家、扩大到政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旧伦理最显著的表现。在一定社会关系发展中,传统道德对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形的法律,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关系中密切关联。没有道德品性的法律是没有人性的法律,会丧失人们对它的信守;没有法律支持的道德是苍白的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会导致伦理道德的滑坡;法律规则中蕴涵着道德的价值,法律无可直涉的领域需要道德补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资源,对社会调整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法律强制力给予维护和支持,有些道德需要法律化;法律的道德价值与道德的经济价值助成一个法治政府坚守正义、坚持公平公正公信的良知,它承负着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建设的基本职责;在法制中认可、吸纳或盈储一些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规范,即依循道德的法制逻辑是法治政府加强制度文明建设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禁忌是一种兼具法律性质和宗教性质的社会规范。彝族这一古老的民族有着众多的禁忌,这些禁忌中蕴含和体现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在梳理彝族传统禁忌中的性道德行为规范、婚姻家庭道德规范、社会公共生活道德规范、生态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彝族传统禁忌对彝族道德状况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技术、经济、法律、教育、民俗、道德等社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在我国由于“三违”所造成的事故比例较大,规范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一直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重要课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员工的思想活跃,安全行为更需要加以规范和约柬。本文将从影响安全生产的要素、影响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法律与道德因存在差别而有不可调合之矛盾,同时又因二者之间的联系使矛盾之协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张恒 《广东科技》2005,(5):43-44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的行为规范,并非是对社会现象的创设,而是对现有的社会现象进行规范。同时,法律不是一般的规范,它是对政策、规章、习俗、道德等总结、升华并赋予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本身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同样,作为国家细胞的企业,也应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有健全、系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法律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整合作用,现代和谐社会更应该是法律制度完善、法治运行良好的社会。法律作为最强有力、最主要的社会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及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南侗《劝世歌》和北侗《劝和歌》是侗族民歌中的特产,反映侗族人民的世界观、道德观、法律观、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它的广泛传唱对侗族人民的道德内化和法律内化,促进侗族地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增进侗族人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侗族人民族道德法律"内化控制"民间口头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4.
法治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治国方略,理性的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德治是指治理国家应以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并要求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今天的法治与德治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与传统的结合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社会规范互补的需要。在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严格执法,惩恶扬善,确保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历史和现实造就了国土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即一种“人本关怀”兼容“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理念。从法社会学视角讲,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起点在于具体制度的构建。首先,“以人为本”应当根除人治而迎合法治;其次,“社会和谐”需要弥补“法律真空”,寻求法律与道德协调整合的秩序机制;再次,“可持续发展”要求摒弃权力法律观,推演权利法律观与生态法律观的优化嫁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着眼于课程本身的教材学习评价模式和课程内外学习行为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点和缺陷。单纯的课程学习考核模式着重于对教材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考评,不能反映出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践性特征;“知行合一”模式的考核指标难以操作化,且容易混淆德育工作考核和课程考核,导致评价泛化。两种模式都以定量评价、标准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基本导向。而只有以定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弥补定量评价、标准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不足,才能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学业的考核。  相似文献   

17.
道德体现了人作为"应当"的规范化存在状态中,对"人应当怎样"的认识和持续追问。道德也因为人的这种"当为"的社会化存在的必要性,而具有了更多的内在拘束力。在法律成为社会的主导规范之后,仍不可完全取代道德规范,而是与之密切关联。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联,康德式的解说在围绕法律与道德关系而分野成的法学各派之中最具代表性。透过对这种解说的细致解读,探求的是社会规范整体视角下对法律与道德相关性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方 《科技信息》2009,(22):I0051-I0051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一直为社会津津乐道。本文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性观点”和“规范性观点”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内涵、必要性与可行性,阐述了约束与激励并行发展的践行机制,以此作为企业履行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责任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通过论述社会学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家族、婚姻、阶级、巫术宗教以及儒家和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规范之一。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因而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禁忌作为人类社会曾经普遍存在过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法律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公认的禁忌成为习惯法或法的组成部分,巩固了它作为社会控制方式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并成为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