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80年代末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与文学思潮,加快了对传统现实存在及精神意义的消解。九十年代的女性开始重新审视男性和反省自身,一些女作家如张洁、铁凝、徐小斌、海男、徐坤,在小说文本中,对既定的男女世界进行颠覆、审丑、呓语、戏仿,实施了多样的解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宏大话语的消解是立足于解构历史总体性基础上的。它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表现在小说中的革命主体的置换,文本对宏大革命话语意义的消解和对历史循环论及历史偶然性的强调,其在革命叙事的视角设置与传统的革命叙事不同等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信实如史写作方式,而且置换了革命的主体与母题。革命本身所蕴含的阶级性、人民性、历史动力性、民族国家的现代性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和文学批评理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引起了学界的激烈论争.批评界一些学者认为解构是一种否定性的、并且只消解不建构的哲学.事实上,德里达的书写论、中心观、意义观处处表明:解构是针对语言符号、词语、书写的传统价值定位所进行的一场全面质疑,反映的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精神,其实质是一种肯定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羚羊与秧鸡》作为一部描绘未来反乌托邦场景的推测小说,是对传统政治体系和价值观的解构。小说对传统政治体系和价值观的消解主要表现在:对宏观政治的消解,对宗教信仰的消解和对科学理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女性写作策略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性写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女性作家在消解男性中心话语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尝试,然而皆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女性写作解构策略出发,按照出走、回来、再次探索的顺序,逐一分析了各种解构策略中的不足及产生这些不足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部散文不仅仅是一种地域存在的命名,它更是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和精神祈向的范畴。西部散文作家饱含着一种“边陲意识”。这种边陲意识包括西部生命精神的膜拜与张扬;精神家园的皈依与探索;文化价值的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诗歌以虚拟空间里的精神自由为旨归,张扬着众生和谐的人伦理想;以多向创作中人性的共鸣为目的,真实地呈现出善恶之间人际关系的复杂样态;以诗作内容上的时代现实为内蕴,具体历史地传承着当下的道德伦理状态。同时,网络技术掩藏下的“无主体”特征、消费至上的欲望化写作、虚拟空间个性极端叛逆的精神内质,都集中体现了多媒体诗歌对当下传统人文精神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取德里达解构理论中的“出走”与“回归”的“游戏”精神对当代文学寻根思潮进行了一番观照。寻根文学思潮解构了传统的政治道德文化中心语境并呈现出两大解构性体征,它试图反抗在世界文化中的边缘化处境却陷入了对西方霸权话语的潜在认同,最终在自身的悖反中解构了自身。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解构式的写作方法,对传统文学作品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进行颠覆;而且小说不再宣扬战争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反而关注战争的灾难性与毁灭性,是对传统战争小说的解构,同时也对英雄主义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10.
严军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06-108
作为网络文化组成部分的网络文学,因传播的网络化和创作立场的游戏性而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其本质特征——游戏性。以自由的心态和解构的手法对已有的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后,形成了网络文学游戏性的后现代表征。采用嘲讽、调侃的手法,通过对传统文学的颠覆和解构,反叛传统和经典。通过欲望化的本色表达和关注日常生活体验来解构深度,让人看到生活最本真的状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王冕是元代的著名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在继承宋代的释仲仁和扬无咎的基础上,自创了繁花密蕊的墨梅新画风,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冕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传统文人绘画艺术的新途径,将诗、书、画熔于一炉,浑然天成。这种艺术创新,一举奠定了王冕在元代独特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元散曲叹世之作表现出一种疏离传统忧患意识的新精神,其审美空间的构建借助平行列举指向中心,吸附读者参与情境创造,其诗歌语言的通俗化自然畅达地表现了内在精神的飞扬,创造了文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统治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一方面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大力推崇西亚艺术,加上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三种文化并存,相互借鉴的新的风尚。丝绸纹样的艺术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发展兴盛、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趋势。元代丝绸纹样中的尚。习俗也是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中广泛流传并完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宋代理学对当时社会的文化、科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绘画领域,画家们致力于在绘画中表现"物"之"理"、"真",因此忠实描绘对象外形和结构的写实绘画成为这一时期的为主流。在理学观念的影响下,界画家们更为深入地研究对象的视觉表象和内在结构,以获得这一对象的外形、结构、空间、透视等绘画知识,并在作品中逼真再现出他们观察到对象的外部特征和内在神韵,使得这些作品呈现出独有的严谨、生动、精确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上场诗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数量众多,虽然有着类型化的倾向,但仍然可以看出元杂剧中士子的形象特点。元杂剧上场诗中的士子类型比较单一,大多描写士子贫困潦倒、身世飘零、入仕无望的悲苦和绝望。元杂剧上场诗中塑造的士子形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主要与元代的科举制度有关。元代统治者对科举的冷落乃至废除直接影响了士子们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他的求索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桀骜不驯、奋发图强、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长土壤;经世致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内在支撑;道家思想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领悟是屈原求索精神的气脉神韵。屈原的求索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追求,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索求,对人类终极理想的诉求和对宇宙自然知识的探求。这种求索精神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无限的广延性,对中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抽象艺术对当代艺术影响巨大,抽象艺术家强调在创作中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作用和价值,以人的存在方式思考和认识客观世界,逐步淡化艺术的写实性而加强精神性的探求。同时,抽象艺术家还特别强调画家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即精神方面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8.
楷书是继隶书之后的一种字体端正、用笔合法、波磔势少的书体。它萌芽于西汉,中经魏晋六朝的成熟、繁荣,至唐极盛,成就辉煌。五代以降的宋、元、明、清楷书,主要学魏晋、北朝和唐人。虽小有创变,异彩纷呈,但总的格局却是呈衰落之势。除了时代的、创作主体、楷书自身的原因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沿袭摹拟之风甚浓,真正独创的作品太少。从整体上说,这一时期楷书艺术成就不高,没有产生如钟繇、二王、颜真卿这样的伟大书家和杰出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人文课程体系是以“明人伦”、教化天下为课程目标 ,以倡导人文精神的儒家经学课程为主体 ,射、御、律、算等艺能学科为两翼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它起源于西周的“六艺” ,奠基于孔子的“六经”。主体课程确立于西汉 ,结构体系形成于唐代。经宋元明清的发展 ,逐渐丰满和完善。在两千年的古代教育史中它始终发挥着服务政治、关怀人生的现实价值 ,但终因知识体系和思想的局限而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是一种世俗化的戏剧表演艺术,元代文人透过特殊的审美视角,选取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创作,东坡故事在元杂剧中的重构算是一例,剧作家们善于抓住要害,对东坡与佛印、东坡与荆公的故事加以敷演,塑造了别具一格的东坡形象,升华了东坡故事在特定历史文化空间呈现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