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产生渐晕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渐晕函数的推导方法,得到了视场光栏为线状时的渐晕函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S/D=0.2—1.0(间隔0.1),D_1/D_2=5,10,20,V_r/(NI)~2=0.004—0.024(间隔0.002)的小孔物镜。计算了高斯光学参量和球差系数、色差系数,讨论了小孔物镜的电子光学性质。为电子显微镜设计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借助大型金相显微镜,对陶瓷UO2的孔隙率与孔隙分布金相定量测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组合物镜(100×,50×,20×,5×)测量陶瓷UO2的孔隙率与孔隙分布比利用单个物镜(20×)测量所得结果精度高,分布曲线更光滑;利用低倍物镜(20×,10×,5×)摄取的金相图像测量其孔隙率与孔隙分布时,采取图像背底固定法较好,利用高倍物镜(100×,50×)摄取的金相图像测量其孔隙率与孔隙分布时,采取峰值法较好;测量视场数由孔隙测量波动程度与要求达到的测量精度所决定,当测量精度要求达到3%,置信度为95%时,需测量的视场数为300~330个。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改进象面照度均匀性的重要问题,其理论适合广角航空照相物镜和超广角鱼眼物镜。给出了轴上点,以及考虑象差渐晕和失真的轴外点的照度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了在入瞳面上控制几何渐晕的缺陷,提出在光栏面上控制象差渐晕,以解决在大视场情况下精确的外形尺寸计算和光线追迹问题。本文还介绍了实现这一方法的电子计算机程序的有关处理。  相似文献   

6.
较大视场的全自动经纬仪望远物镜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电子经纬仪的数字化、自动化,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对军事应用有重要意义。针对经纬仪自动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原望远镜视场角较小、辅助大视场望远系统结构复杂和目标搜索耗时较长等问题,对全自动经纬仪的望远物镜进行了小畸变、大视场化的设计。结合应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望远镜视场角由1°30′提高到5°的指标。基于Cooke物镜结构,应用ZEMAX进行设计、优化和像质分析,得到了满足设计指标的物镜结构,其MTF值在40lp/mm空间频率处超过0.545,畸变小于0.01%,10μm弥散半径范围内包含的能量比例高于80%。该望远物镜的像质优良,提高了目标自动搜索的效率,满足了高精度测量和自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面阵CCD(chargecoupleddevice)的高温计由于存在光学系统渐晕,直接测量得到的温度场会发生严重畸变,大大降低了测温精度.因此,根据辐射测温及几何光学理论,建立了基于面阵CCD温度场测量的温度畸变数学模型.分析了光学参数对温度场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邻域灰度梯度分布稀疏特性的渐晕系数估计方法.该方法与利用积分球标定方法相比,其渐晕系数估计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052,且其有效性在铸坯表面温度场校正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头盔系统在"眼睛转动"时的视空间性能评价对于预知其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无设计者给出.对一款折/衍混合投影式头盔物镜进行了"眼睛转动"时的视空间评价,给出了评价方法和计算公式.引入了视网膜分辨力所要求的调制度曲线(AIM曲线),使MTF评价有了具体的参考标准.MTF的评价结果显示:当眼睛注视0 °视场时,系统达到1 arc minute的分辨率;当转动眼睛注视 14°视场时,系统达到1.1 arc minute的分辨率.调节、像散和二级光谱在"正视"和"斜视"时都不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横向色差只有在"斜视"时才会在大视场略影响清晰度."斜视"时,视空间性能具有了明显的非对称性,而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需要进行实际的光线追迹才能知道.评价结果说明,当人眼在士14°范围内转动时,能很容易地分辨显示的图像.此物镜能够满足HMPDs系统的实际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种渐晕纹理图像自动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纹理分类方法对光照比较敏感,不均匀的光照分布(如渐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纹理分类的准确率.为解决此类问题,针对渐晕纹理图像,提出了一种纹理图像自动分类方法;在利用小波包提取纹理指数算法的基础上,根据渐晕系数自动调整各小波包分解系数,从而消除了渐晕现象对纹理特征指数的影响,最终提高了纹理分类的准确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对渐晕纹理图像进行分类,准确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视场会带来大的垂轴像差,尤其是畸变,以及结构的不对称性, C C D 针孔物镜一般视场不超过70°。应用非球面光学设计,不仅使视场大于等于80°,且畸变较小。此外,通过实例对球面设计与非球面设计进行比较,论证了非球面光学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视场等于180度的球幕鱼眼镜头光学设计问题。介绍了它的应用和成像 原理.球幕直径为24米。依据象差渐晕理论追迹了一系列子午和孤矢光线以及空间光线,从 而可以绘制点列图。通过实例给出了有关的象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的复消色差制版物镜,其相对孔径都是1:9。其物镜的结构型式是Apo—Germinare或者Apo—Nikkor。本设计采用Plenar型式的物镜结构,其相对孔径为1:5:6,焦距为150mm,视场为150mm。复消色EL制版物镜是国外近几年的新产品。这次我们对f'=150mm,D/f'=1:5.6最大物面为φ150mm放大倍数为2~x-6~x“的复消色EL制版物镜的进行了设计。生产厂还提出了最好不要使用价格较高的稀土玻璃。现有国内外的制版物镜,凡是复消色的其相对孔径都是在1:9,而这里提出的相对孔径是要1:5.6,故必须在物镜的结构形式上作一些新的选择。下面先讨论采用新结构形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STEM/CTEM物镜与适应多种研究功能的样品工作台的协调设计问题、部份饱和的磁透镜的聚光镜—物镜的电子光学性质、高分辨工作特点及其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设计出了能同时应用顶部插入及侧面插入样品工作台的物镜.该物镜具有较高的理论分辨本领,且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CTEM与STEM工作模式间的转换.该物镜的实测和使用证实了设计.该物镜—工作台系统特别适用于半导体等领域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将角动量投影壳横型应用到84Rb核,对组态为πg9/2(×)υg9/2的正宇称晕带和组态为π(p3/2,f5/2)(×)υg9/2的负宇称晕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从中确定了此两带的原子核形状.  相似文献   

15.
结合火星上的特殊环境及成像要求,采用"非相似"成像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火星探测的危险回避相机鱼眼物镜。该物镜的焦距4.5 mm,F#为15,系统总长43 mm,观察范围从无穷远到200 mm。仅采用三片分离透镜构成的反远距镜组,实现180°的大视场,且无胶合面和非球面。在奈奎斯特频率40 lp/mm时,MTF曲线接近衍射极限。既保证了成像质量,又做到了镜组简单、结构小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共轴系统变焦距象差优化程度设计非共轴系统的定焦距前置物镜,用非常规复杂光学系统优化程度对前置物镜和变倍系统的组合象差进行检验和再平衡,获得优良的成象质量,样机实测结果表明,视场清晰范围及视场中心分辨力均优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微光夜视光学系统的轻小化要求,利用塑料双层衍射元件研制了一款折衍混合微光夜视物镜系统.系统在整个设计波段任意波长的衍射效率均大于90%,有效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成像对比度.系统的视场角为32°,有效焦距为32mm,直径为26mm,长度为49mm,重量为28g;调制传递函数(MTF)在35lp/mm时,边缘视场达到0.4以上,中心视场达到0.7;满足超二代微光探测器的成像要求.同时给出了双层衍射元件的二元面特征曲线,当每周期刻蚀8个台阶时,最小特征尺寸为15.63μm,易于塑料光学元件的挤压成型.  相似文献   

18.
视觉系统在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光学渐晕效应直接影响着成像系统采集图像的质量,进而影响了视觉检测的精度。该文提出了一种光学渐晕效应非线性补偿方法,基于对渐晕效应的原理分析,定义了图像的相对曝光量,利用耦合采样解耦重建的方式,求解相机响应函数,构建渐晕效应补偿模型对图像进行渐晕效应校正,从而保证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消除镜头的渐晕效应,为视觉检测系统的高精度检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光刻机镜头的结构设计与装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工作波长为193nm的投影光刻物镜的研制,对结构型式的确定和材料的选择以及加工装配工艺进行充分考虑,提出投影光刻物镜结构设计和装配方法.本文研制的镜头在光刻机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三级像差理论 ,详细描述了大口径非球面哈特曼 (Hartmann)扩束器的设计方法 .为了校正大相对孔径透镜产生的像差 ,在扩束器的物镜中引用了高次非球面 ,并通过具体的实例 ,分析了当相对孔径变化时 ,非球面系数与系统像差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