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当事人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诉讼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在立法上对当事人作出科学的规范,进而有助于在实践中对案件作出恰当的处理。当今,我国的法律理论界对当事人有关问题的规定存在许多弊端,在实践中涉及诸多方面。对有关当事人的定义、分类以及更换的问题所进行的一些探讨对今后的立法修改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事人制度,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立法过于简单,给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困惑与分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及时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立法,准确司法,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诉讼协助义务是当事人在诉讼中负有的程序性协助义务,其目的是发现真实、平衡当事人之间力量的强弱对比、实现善良和公正。当事人诉讼协助义务的加强是适应诉讼观的变化和诉讼日趋复杂的需要,主要表现为阐释义务、提交义务、容忍义务以及其他的一些协助义务。  相似文献   

4.
公正与效益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价值范畴。民事诉讼中的公正就是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是民事诉讼首要的和最高的价值目标。民事诉讼制度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 ,公正性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效益从属于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调查程序中的当事人,包括申诉人,被申诉人以及利害关系人,以上当事人在反倾销调查程序中,既享有相应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义务,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参考西方国家反倾销法的有关规定,对我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中有关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和解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将以前没有的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单独设章,足见其对刑事诉讼的影响。对这项新兴的刑事诉讼制度,本文试着从其现实意义、适用法则、面临的问题、完善建议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以希望对公诉案件中的当事人有所裨益,有利于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者对指导性案例制度的研究以及司法实践,都已经从是否要构建,发展到怎么构建的研究中。其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指导性案例制度,以推进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在研究如何构建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中,司法诉讼的主要主体——当事人,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围绕司法诉讼的这一主体,分析在我国构建指导性案例制度对当事人的意义,其研究进程则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回避制度对案件能否公正审判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当事人对审判人员能否公正执法产生合理怀疑也应可提请回避。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础,民事证据的收集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目前随着我国以当事人举证为主,以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为辅的审判制度的改革,并且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存在弊端,致使当事人收集证据困难。应当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制度保障。建议尽快制定通过《证据法》;实行证据开示制度;建立依当事人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完善"知情人员"违反证据;建立对证人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原、被告地位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而这种不平等从诉讼一开始就已表现出来,究其原因,是民事诉讼程序在设计上的不合理性。改造立案庭,重新构建立案与审判之间的关系,从程序的启动时就注意确保原被告的平等地位,会使平等这一原则能自始至终地贯彻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切实保证双方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在以简化诉讼程序为主流的背景下,简易程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的同时,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相互转换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也不例外。鉴于我国目前的立法和实践在程序转换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笔者通过考察其他国家(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观察我国的司法实践,对我国程序转换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构建或完善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民事诉讼领域也是如此。诉讼契约充分体现了诉讼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同时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通过重新定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民事诉讼契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龙际  王乐 《山西科技》2006,(6):67-69,82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诉讼审判活动的前提和核心。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其缺陷的弊端,找出根源,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产生至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论。新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借用法律状态说提出的"诉讼负担"概念,与"诉讼义务"概念相区别。以此为基础,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来认识诉讼现象,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是在行政型职权主义诉讼体制框架之内建立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外来诉讼法律文化的冲击,使证据法律制度的运行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着冲突。证据法律制度的重构必须以变化了的或正在变革着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公正价值理念为指导,使公正价值渗透于证据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6.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最主要的法律渊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判例法拥有成法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在功能上起到了对成法的补充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通过对判例法的概念、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及其功能和缺陷的论述,初步建构出适宜目前我国采用的判例法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社会生活领域。独立的市民社会是法治形成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作为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促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发展,并孕育社会普遍的法治理念。市民社会权利以各种形式制约国家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社会条件。中国在探求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做出正确的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18.
虚拟之诉就是滥用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原告滥用起诉权,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虚拟之诉的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是虚设的,但形式是合法的,原告以合法的诉讼形式侵犯被告的合法权益。虚拟之诉可分为非恶意虚拟之诉和恶意虚拟之诉。控制滥用起诉权的方法是加强立案审查,采用证据展示前置制度,通过立法加强对滥诉者的限制和制裁,增加滥诉的成本与风险来遏止滥诉。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障。领导班子是企业发展的组织者、执行者和实践者,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民事诉讼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法官在遇到证据不够充分、事实难以认定时更愿意直接适用证据规则,而不愿尝试适用自由心证制度。然而,多数现代国家认为自由心证制度是最好的证据制度,即法官应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排除外界干扰,基于自身内心的理性和良心对案件进行事实认定,将追求客观真实作为其终极目标,只有在追求客观真实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才退而求其次选择法律真实,适用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