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云南的大理赤蜻,新种(蜻蜓目: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记述新种大理赤晴Sympetrum daliensis sp.n.:正模(?),配模(?),副模1(?)1(?),云南省,大理,苍山,1998-Ⅶ-26,毛本勇(大理师专)采.模本存大理师专及山西大学.该新种与S.risi相似,主要差异是S.risi的翅胸背面缺背条纹.  相似文献   

2.
赤蜻属部分种类阳茎的研究(蜻蜒目: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体视显微镜研究了蜻科赤蜻属的竖眉赤蜻、秋赤蜻、黄腿赤蜻、半黄赤蜻、大黄赤蜻、旭光赤蜻、方氏赤蜻、双横赤蜻、小黄赤蜻、褐带赤蜻、小赤蜻及褐顶赤蜻等12种蜻蜒的阳茎。这些种类的阳茎基本构造相似,都由3节组成,第一节基部与1长茎瓶状的精囊(阴囊)相接,第3节反折在第1节的腹面并且末端都有一对角。但第3节端部构造复杂因种类不同而异,为蜻蜒的分类提供了一项可靠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体现显微镜研究了蜻科12属12种的阳茎。这12种蜻蜓2分别是:异多多纹eielia phaonSelys,玉带蜻Psuedothemis zonata Burmeister,黄翅蜻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Fabricius,斜痣蜻Tramea VirginiaRamber,晓褐蜻Trithemis auroraBurmeister,锥腹蜻Aciso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作用。蜻蜓聚集在婚飞红火蚁的蚁巢上方捕食婚飞红火蚁,平均17只/巢.次,最多40只蜻蜓同时出现于一个婚飞的蚁巢上方。距离地面5m以下,蜻蜓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率平均为85.66%,捕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距离地面3m以下。捕到婚飞蚁后,蜻蜓立即取食其腹部,丢弃其余部分。蜻蜒这种捕食行为与红火蚁的婚飞同时出现在降雨天气之后的1~2d内。  相似文献   

5.
蒙超衡 《广西科学》1997,4(3):208-212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并在核实、考证的基础上,整理出广西具有药效的昆虫名录,分属13个目,52科,93属,共140种,包括了国内药用昆虫90%的科及82%的属,而且国内90%以上的昆虫药材在广西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生物化学研究手段逐渐渗透到分类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同工酶的研究已成为种群分化、物种鉴定和种间亲缘关系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物种同工酶的研究,可以由生化特征的差异而推测物种在基因水平的不同,进而可以推测其血缘关系和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生物化学研究手段逐渐渗透到分类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同工酶的研究已成为种群分化、物种鉴定和种间亲缘关系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物种同工酶的研究,可以由生化特征的差异而推测物种在基因水平的不同,进而可以推测其血缘关系和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蜻蜓目COII全基因的非特异性引物,获得蜻科5亚科15属21种蜻蜓的21条COII基因全序列.采用Clustal X(1.8),MEGA 2.1,Phylip 3.6以及MrBayes 3.0等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①蜻科COII的A+T含量非常低(69%),这与蜻蜓目是一比较原始类群的观点相一致;②蜻科COII全序列均含有2个半胱氨酸,这一点有别于其他类群;③各属内的种类基本聚在一起,大黄赤蜻与红蜻近缘而远离赤蜻属,褐蜻属与赤蜻属近缘,曲缘蜻亚科与赤蜻亚科近缘;④斜痣蜻亚科的进化速度相对较慢,蜻亚科与赤蜻亚科的进化速度稍快.  相似文献   

9.
通过PCR及PCR产物的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了蜻蜓目蜻科蜻亚科的灰蜻属、宽腹蜻属和蜻属共7种蜻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76bp),探讨了蜻亚科的分子系统学.在所有序列中A+T平均含量较高,为70.2%,而氨基酸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平均含量最高,为85.4%.多态住点数为180个,占总位点数的31.25%,显示出DNA序列变异丰富.基于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支持灰蜻属是较进化的类群,宽腹蜻属次之,蜻属是相对分化较早、较古老的类群,这3个属的关系是蜻属→宽腹蜻属→灰蜻属。  相似文献   

10.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以mtDNA的Cytb(Cytochrome b)基因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用昆虫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DNA测序,共获得蜻蜓目差翅亚目蜻科7属8种(基斑蜻Libelluladepressa,黄蜻Pantala flavescens,庆褐蜻Trithemis festive,晓褐蜻Trithemis aurora,纹蓝小蜻Diplacodestrivialis,网脉蜻Neurothemis fulvia,六斑曲缘蜻Palpoleura sex-maculata,玉带蜻Pseudothemis zxmata)及2种外群(黄翅绿色螅Mnais auripennis,华艳色螅Neurobasischinensis)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576 bp).这8种蜻蜓Cyt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76 bp)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0%,18.3%,31.3%和13.4%,A T平均含量为68.3%,明显高于G C平均含量(31.7%).密码子第3位点的A T平均含量较高,为81.0%,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以束翅亚目的黄翅绿色螅和华艳色螅作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玉带蜻属与褐蜻属、脉蜻属与曲缘蜻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1.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以mtDNA的Cytb(Cytochrome b)基因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用昆虫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DNA测序,共获得蜻蜓目差翅亚目蜻科7属8种(基斑蜻Libellula depressa,黄蜻Pnntala flavescens,庆褐蜻阢thernis festive,晓褐蜻研themis aurora,纹蓝小蜻Diplacodes trivialis,网脉蜻Neurothemis fulvia,六斑曲缘蜻Palpoleura sex-maculata,玉带蜻Pseudothemis zonata)及2种外群(黄翅绿色螅Mnais auripennis,华艳色螅Neurobasis chinensis)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576bp).这8种蜻蜓Cyt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76bp)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0%,18.3%,31.3%和13.4%,A+T平均含量为68.3%,明显高于G+C平均含量(31.7%).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平均含量较高,为81.0%,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以柬翅亚目的黄翅绿色螅和华艳色蟪作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玉带蜻属与褐蜻属、脉蜻属与曲缘蜻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蜻蜓捕食婚飞红火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作用。蜻蜓聚集在婚飞红火蚁的蚁巢上方捕食婚飞红火蚁,平均17只?巢.次,最多40只蜻蜓同时出现于一个婚飞的蚁巢上方。距离地面5 m以下,蜻蜓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率平均为85.66%,捕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距离地面3 m以下。捕到婚飞蚁后,蜻蜓立即取食其腹部,丢弃其余部分。蜻蜓这种捕食行为与红火蚁的婚飞同时出现在降雨天气之后的1~2 d内。  相似文献   

13.
2020年4—10月,对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经形态学鉴定,在采集的蜻蜓标本中,福建大伪蜻(Macromia malleifera)和弯钩大伪蜻(Macromia unca)为安徽省新记录种.笔者简要描述了这2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雌、雄成虫的图片,为安徽省蜻蜓目昆虫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木犀科代茶植物的多样性与开发状况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刘国民 《贵州科学》2003,21(1):69-77
文献研究、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我国民间使用的木犀科植物代茶植物至少有17种,其中以妇女贞属中代茶植物种类最多(10种),其余的代茶植物分布于流苏树属(1种),雪柳属(1种),素馨属(1种),木犀属(2种)以及丁香属(2种)。有9种木犀科代茶植物在我国不同文献、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中被称之为“苦丁茶”。在我国所有的木犀科代茶植物中,以粗壮女贞和茉莉花最具影响,已在西南地区大面积人工栽培和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描述了来自滇黔桂3个省区的笼头菌科8属11个种及变种,包括尾花菌属2个种,星头鬼笔属1个种,林德氏鬼笔2个,笼头菌属1个,柄笼头菌属1个,散尾鬼笔属1个,三叉鬼笔属1个和假笼头菌属2个种。它们占了全国总数的47.8%。显示了这些地区真菌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这些种类的分布及分析它们的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了刻鳞苔草和美丽苔草为中国地理分布新记录;裂瓜属,竹叶子属,沼兰属为安徽省新分布属;红果类叶升麻,直穗小蘖等34种(包括变种)为安徽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  相似文献   

17.
首次报道贵州轮藻植物资料,计有:丽藻属16种,1个变种,鸟巢藻属2种,拟丽藻属1种,灯枝藻属1种,轮藻属13种,2个变种.  相似文献   

18.
自1980~1985年,我们在河南13个县市采集了50余号轮藻标本,经过鉴定,得到本科植物四属,八种和变一种,均为河南省轮藻植物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9.
毛屑衣属过去中国无记录,为此报导该属的一个种,毛屑衣,是为中国新记录,并兼述与该属有关的中国叶上枝属。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通过对采自河北雾灵山的500号地衣标本中的褐梅属、袋衣属、条衣属地衣的形态解剖结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果:雾灵山褐梅属(Melanelia)有一个种:M.tominii.袋衣属(Hypogymnia)有一个种:串孔脆袋衣(H.fragillima).条衣属(Everniastrum)有一个种:条衣(E.cirrhatum).其中袋衣属的串孔脆袋衣、条衣属的条衣属于河北省新记录种,褐梅属的M.tominii属于中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