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君亮 《科学》2005,57(5):11-14
银河和银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早就知道夜间天空中有一条银河.而只是从17世纪初起.天文学家才认识到银河系的存在。人类对银河系结构和运动的认识已经历了约400年的漫长时间。有关银河系的一些重大观测和理论问题一直是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大地春色满园。天空的景象又如何呢?我国描述春夜星空的民间谚语说道:“参横斗转,狮子怒吼;银河回家,双角东守。”意为春夜星空的西边还闪耀着冬夜星光灿烂的余辉,猎户座参宿七星横于西天,北斗从东北角转了上来,高高地横卧在北极星的上方,“斗柄东指”,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狮子星座从东方升起,而天空  相似文献   

3.
环保与科普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曾经满怀信心地宣布,中国既要发展工业,又要防止环境污染,决不走西方那种先发展再治污的道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到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夜空满天星斗闪烁,一道银河横在天上,分外显眼;世界上早期的一些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后,傍晚人们站在街头仰望天空,可以看到这些明亮的人造卫星在天空缓缓划过。而现在北京的孩子们看到的夜空只有稀稀落落的星星,找不着银河,也看不见人造卫星的行踪。就在北京西站南广场附近,名称优美的莲花河里黑水滚滚,臭气熏天。每到…  相似文献   

4.
横贯天空的大江R.Cowen著陈壮叔译烨苓校古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一条平稳的大江,太阳沿着它扬帆于白天,月亮沿着它奔跑于黑夜。今天,宇宙学家看到,在天空中有一条流得更快、更为浩淼的大江,银河系和其他数千个星系正以约375公里/秒的高速和谐地横穿天空。天...  相似文献   

5.
银河系揭秘     
<正>对银河系的科学认识,直到最近才正式开始。在清朗夜空下,抬头可见银河璀璨。壮丽无比的银河系,其实是星球、尘埃和气体旋转组合在一起的结果。人们自古以来就对夜空中的群星感兴趣,但对银河系的科学认识直到最近才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6.
胡中为 《科学》2015,(2):30-34,64,4
近些年来,利用装载先进设备的地面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对银河系进行大规模探测,得到多波段高分辨资料。研究揭示出银河系是棒旋星系,且比原先预想的更丰富、更复杂、更活跃。需要再绘银河结构的新图像,探索银河系的起源;应当与时俱进,关注银河系观测研究的新进展,摒弃某些过时观念,增进对银河系的新认识。在远离城镇的乡野,仰望晴朗无月的夜空,可看到一条美妙的淡白色辉光带横贯天穹,这就是银河。我国  相似文献   

7.
银河的三种类型我们知道,银河是由数千亿颗星体组成的天体群,宇宙中有数千亿个银河。在以前的书本上有人把银河系称作为岛宇宙式小宇宙。这里统一称为银河。就银河而言,特别是我们太阳系所属的银河,有的称之为银河系,有的称之为我们的银河,以示区别于其他银河。  相似文献   

8.
韩金林 《自然杂志》2007,29(2):96-101
太阳是银河系中千亿颗恒星之一。银河系是我们在宇宙中的家园。人类对银河系的了解还非常初步。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银河系磁场,使人类对银河系磁场从局域认知发展到整体结构图像。本文介绍我们探索银河系磁场的历程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长久以来,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被"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一命题困扰。随着我们逐渐了解了过往的岁月,未来的道路反而显得越发模糊。地球自转的同时会跟随太阳系一起运动,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它会毫无保留地听从召唤,跟随银河系一起运动。这种运动的速度之快,是你完全无法想象的——银河系在宇宙空间的运  相似文献   

10.
动态点击     
<正>银河系到底有多"重"过去几十年,研究人员已尝试使用多种观测技术为银河系"估重",认为银河系的质量应该在5000亿到3万亿个太阳质量之间。日前,一个国际团队利用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探测器对银河系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称重",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质量。这一最新测试结果果然处于上述范围的中间。宇宙中最轻的星系质量仅相当于10亿个太  相似文献   

11.
徐烨 《自然杂志》2006,28(4):193-193
尽管有关银河系结构的模型已经建立了很多年,但是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它首先是以太阳到银心的距离为基本参数建立一个旋转曲线的模型,然后通过测得恒星和气体的视向速度,将观测与模型相比较,确定天体的距离,即运动学距离,由此建立银河系的旋臂结构模型。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①很难建立一个精确的旋转曲线模型;②银河系中一些区域的运动学距离的不确定性;③漩涡结构的非圆运动。这些因素使得目前建立的银河系结构模型具有很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2,34(2):69-73
在天文研究中,天体距离测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天体尺度上,有些距离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太阳系内以日地平均距离最为重要,需尽可能精确地加以测定;在银河系范围内最重要的当推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太阳银心距)。在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建立第一个银河系模型以来的200多年时间内,人们为确定可靠的银心距可谓是“费尽心机”。目前,天文界广泛采用的银心距测定值为(8.0±0.5)kpc。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窗     
银河系中的分子气体研究人员首次在银河系的遥远边缘探测到分子气体.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康桥布的哈佛-斯密森天文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员蒂基尔(S·W·Digel)和桑德斯(P·Thadius)利用装在大楼屋顶上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发现距银河系中心10万光年的圆盘状银河系边缘分布着一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21,66(11):1346-1362
银河系至少是目前唯一能够获得单个恒星三维空间和运动信息的星系,这使得它成为我们得以详细研究的最重要的星系.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组成及其演化在星系天文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Hipparcos时代以来,人们开始以数以万计的恒星为样本研究银河系,这使我们能够在太阳附近发现许多新现象. SDSS和2MASS等巡天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银河系的更大体积,在恒星晕中发现了丰富的子结构. LAMOST巡天提供了1000多万个恒星光谱,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LAMOST巡天观测数据开展的银河系研究新进展,特别是在银河系恒星晕的结构与演化、银河系外盘的形态与非稳态运动,以及银河系动力学质量和本地暗物质密度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5.
遥看天河     
银河系浩瀚广袤,我们的太阳系又处在银河系之中,所以我们无法俯瞰银河系全貌,这使得探测银河系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不过人类探索银河系的努力却从未停止过。第一张银河图1785年,一位叫威廉·哈谢尔的德国人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银河并绘制了一张银河图。因为当时还没有测量星体距离的有效手段,所以哈谢尔假设恒星本来的亮度是一定的,只因距离不同,才出现亮度的不一致。根据这个假设,恒星的亮度反映了它们离我们距离的远近。  相似文献   

16.
Acqua  JD  王乃粒 《世界科学》1989,11(1):10-11
当斯克普·施瓦尔茨(Skip Schwartz)在办公室收集他的信息时,他总希望能有这样的发现:“被呼唤的VB8B星座将以1420兆赫的频率,每隔30秒钟发回一次信号。施瓦尔茨是设在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的橡树岭天文台的野外观测站的负责人,该天文台归史密斯索尼安天文物理观测台领导。自1984年起,设在橡树岭的一台直径为84呎的射电望远镜一直对天空进行观测,以探索来自银河系中的智慧生命的信息。“我们每天都检查计算机的打印输出,以寻找自天空中的某一固定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明  相似文献   

17.
星系内对话     
一些科学家推测,在我们这个由上千亿之多恒星组成的星系里可能有数千先进文明,这种可能性得到最新证据的支持,证据表明银河系中的行星系统比我们先前认为的多得多、四十年来,研究者为了追寻任何先进文明可能发往浩瀚星系的无线电信号而对天空进行了零星的扫描.地外智慧生命探寻(SETI)是被动的追踪,利用碟状天线和  相似文献   

18.
纠错     
《自然与人》2011,(6):F0003-F0003
银河≠银河系 本刊上期(2011年第5期)第10页刊登了《从漩涡到棒旋:银河结构大修正》一文。作者赵君亮老师原文的题目是《探究银河系结构的不规则性》,本刊在编辑过程中作了改动。文章刊登后,赵老师指出我们犯了概念错误,“银河系”和“银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银河系是一个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直径约10万光年,  相似文献   

19.
《知识就是力量》2010,(7):F0004-F0004
夏夜星空银河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宽窄不一、弯曲的银河在人马座显得最宽最亮,照片中的点点繁星是无数颗遥远的恒星,正是它们组成了看似一条挂在空中的银河。M17是一个发射星云,位于人马座,因形状似希腊字母Ω,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哈勃望远镜在银河系中央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它已有近600万年不曾"进食"了。上一次"用餐"时,该黑洞吞下了大量气体,结果打了一个大大的"嗝",吐出了相当于200万颗太阳质量的巨大"气泡"。自那以后,该黑洞就不曾进食,直到如今,它体内的物质仍在不断外涌,在银河系中央上下翻腾涌动,其中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