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徂徕山与牟汶河之间有几个带“望”字的村庄,对于这些“望”字村名的由来坊间流传有许多说法。通过对《石氏墓表》及各个时期的地方志中出现的地名分析可知,泰山地域“望”字地名最初是由以“商王”村为核心的带“王”字的地名演变而来的。在这些“望”字地名出现后又进一步产生了分化变迁,并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新出秦代竹简与封泥上,有"泰山守"与"泰山司空"之官名,二者皆为秦代管理泰山所置职官。"泰山守"应为守山之专官,而"泰山司空"则为管理泰山土木工程之官吏。秦代这一制度,为泰山设立专官之始。  相似文献   

3.
莲花山地处山东省中部,与泰山、徂徕山形成金三角.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分布广泛,“儒”、“释”、“道”三教共存,佛教为主,其中佛教中的观音文化居主导地位.近年来莲花山景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按照“观音胜境,北方普陀”的主题定位,打造佛教观光和休闲度假胜地.剖析目前莲花山景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莲花山景区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4.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是一首吟泰山之诗 ,是杜甫现存中最早的一首。此诗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 ,抒发了诗人青年时代腾凌绝顶的进取精神 ,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正值中华腾飞 ,改革发展之际 ,重读《望岳》 ,颇受启迪。泰山 ,古代帝王封禅圣地 ,文人骚士把它尊称为“岱宗” ,写下了不少的吟咏佳作。胸怀壮志的杜甫 ,游名山 ,抒大志 ,一睹泰山真面目 ,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热望。此时 ,泰山已经巍然屹立在诗人眼前了。他激动万分 ,不由脱口而出 ,…  相似文献   

5.
“睛”字晚出,始见汉代典籍,《说文》不收,《玉篇》:“目珠子也。”其后之字典、辞书皆承用其说,即是新版《辞源》、《辞海》也不例外,似乎“睛”的本义就是眼珠子,然验诸书证,考诸词源,似觉未安。在古代汉语中,常用“眼”表示眼珠子,《史记·刺客列传》:“因皮面决眼,自屠出肠。”“决眼”即指抠出眼珠子。如果“睛”也指眼珠子,则“眼”与“睛”完全同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玉策纪》:“鹤瘦头朱顶则冲霄,露眼黑睛则远视。”文中“头”与  相似文献   

6.
<正> “造园”与“园林”两个名词,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主从之分,不能混为一谈,在学术上必须彻底澄清,以免长此混淆不清,影响科学及事业的发展。特撰此文,以就正造园界同志。 一、“园”及其有关词汇 在我国文字上“园”字及其类似的词汇为数甚多,拟分为单词及复词两项分别加以说明: (一)单词 1.园《说文》:“树果为‘园’。”今称栽果树者为“果园”。栽桃者称“桃园”,栽梅者称“梅园”,栽牡丹者称牡丹园”。亦称私人的庭园为“花园”。 2.圃《说文》;“种菜为‘圃’。”今栽菜者称“菜圃”,育苗者为“苗圃”。世称黄帝之园为“县圃”。 3.囿《说文》:“有禽兽曰‘囿’。”《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相似文献   

7.
或许是冬天的缘故罢。在异地只身踏着积雪,走进梦中萦绕了千百次的“万园之园”。没有繁华,没有煊赫,只有瘦弱的枯柳和银装素裹的矮山,穿梭着北风,真的没有想到历史原来竟是这般的空旷。  相似文献   

8.
苏轼既是一位多能的艺术家,又是位高水平的艺术理论家。他对艺术意境理论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概括意境本质,谓“境与意会”,要求艺术作品有“得之于象外”之美。在具体论述中,他不同意俗本改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为“望”南山,认为这一字之改,乃“神气索然”,意境全无。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  相似文献   

9.
铜鱼[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又名长条铜鱼,由于它的体侧具有特别显著的黄铜色金属光泽而得名。铜鱼体细长,呈园棒状,头尖,吻长,向前突出呈园锥状,故沿江渔民多称之“尖头棒”,简称“尖头”,或“尖头水密子”,以此与头部稍钝,口呈弧形的园口铜龟[C.guichenoti(S.ef.D)]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苏南科技开发》2004,(5):28-29
胥口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西郊15公里的太湖之滨,因春秋时期吴国宰相伍子胥而得名。胥口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环境优雅。她南依万顷太湖,北靠穹隆香山,东接天平灵岩,全年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素有“太湖明珠”之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几部重要的词典都没有“旅游”词条。有人说,它是现代汉语中旅行与游览的并称。“旅”从甲骨文看,为旗下两人为伍在行进(见附图一①),从商代铜器铭文和周代铜器铭文看,很明显那时可凭车代步了(见附图——②③),但无论徒步或乘车都与行走、外出有关。《易·旅疏》云:“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为旅。”“游”从甲骨文看,其形象为旗下有人张臂跳跃(见附图二①),从商代铜器铭文和周代铜器铭文看,很明显,人的形象都有自由挥臂的活跃姿态,活动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泰山斗母宫“虫二”石刻,是借鉴前人拆字方法的一种委婉表达。“风月无边”与“虫二”的互相拆解,见于《坚瓠集》、《雨亭随笔》、《快园道古》、《霞外捃屑》等著作所述明人典故。证之具体语境,“风月无边”乃喻指男女情爱绵绵;“虫二”则是对所爱女性爱恨交加情绪的喻指,或可称为“恼人的尤物”罢。  相似文献   

13.
山不在高,有景则名。枞阳县内浮山,最高海拔仅165米,但在历史上它曾是安徽四大名山之一,与闻名遐迩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并列。何故?盖浮山人文、自然两大景观俱备,且皆称绝于世。一是浮山遗留有自唐宋以来480多幅摩崖石刻,二是浮山为罕见的火山岩洞穴群,尽显大自然之无穷奥秘。 四大名岩传千古 五百洞穴布全山 古诗赞颁浮山:“削成绝壁千寻峭,生就悬岩万窍空。”《浮山志》中称,浮山以“36岩、72洞著称”,这里的“岩”指空隙较大的洞穴,“洞”的空隙则相对较小。这些岩洞在山上星罗棋布,有的博大宏深,内中建有庙宇,可供文人读书;有的  相似文献   

14.
行春桥考     
行春桥考汪铎许京怀太湖风景素以自然景观名胜与历史文化古迹交织融合著称,石湖风景区就是其中一处胜境。明代嘉靖年间蔡羽在《石湖草堂记》中有一段描述:“北起行春桥,南尽紫薇村,五步内风景辄异,茶磨使之也。”①可见行春桥自古是石湖景区中一处引人入胜的景点。《...  相似文献   

15.
泰山为五岳之首,灵岩寺为四大名刹之首,五与四合而为九,九为天下数之首。连接泰山与灵岩寺的地方隶属于济南市长清区武家庄乡,该乡位于泰山之巅的西北方,灵岩寺的东南方,为泰山八卦之“乾”位,即泰山八门之“开”门。  相似文献   

16.
新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的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别于我们见到的游记泰山景物风貌的其他诗文.作者笔下的泰山,不是杜甫《望岳》中所描绘的晴望中的磅礴耸峙、苍翠葱郁的泰山,也不是姚鼐《登泰山记》中雪天所见到的壮丽宏伟、气象恢宏的泰山,还不是扬朔《泰山极顶》中在阴天所看到的山青水绿的泰山.作家不落旧窠,不袭旧意,另辟蹊径,别具一格,写的是“雨中”“灰朦朦”,“越发显得崔嵬”的泰山,绘声绘色,如诗如画地描绘了雨中泰山的美,大大开拓了前人未表现过的题材,抒发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之乐,使我们饱享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7.
泰山为上古华夏之中心,黄帝生于寿丘(曲阜),于泰山下战蚩尤、受天书,为泰山置包括碧霞元君在内的“玉女七人”,于泰山之巅“会诸侯”“合鬼神”、行封禅,乘龙升仙。黄帝是最早提出“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之“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人物,其生身事业、狐死首丘于曲阜以及与泰山的故事,是曲阜——泰山为齐鲁文化象征的叙事背景成为整个华夏文化主轴的象征。黄帝作为史学累积与文化创造之共铸形象,其形成、作用与影响表明“一切历史都是形象史”。  相似文献   

18.
《苏南科技开发》2006,(5):F0002-F0002
东吴国家森林公园,地处苏州西部穹隆山,穹隆山又为吴中最高最大的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素有“吴中之巅”之称。  相似文献   

19.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