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5’能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市能源研究会主办的能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于1995年5月8日至5月10日在华东工业大学胜利召开,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位代表(其中国...  相似文献   

2.
国际脱盐和环境学术会议(Desalin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是由欧洲脱盐学会组织,国际水资源协会,国际太阳能学会,美国水资源工作协会、水科学与技术协会协同举办。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较大,最具权威性的脱盐与环境学术会议,2005年为首届,今后每年举办1次,2006年将在土耳其举行。  相似文献   

3.
国际碳催化学术会议(CarboCat)是跨越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国际专业学术会议,由于会议主题汇集了当前的许多热点问题,加上该会议提供了充分的学术研讨空间,因而每届会议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会人数虽然一直希望限制在100人左右,但实际到会人数一直翻倍。  相似文献   

4.
《太原科技》2010,(10):109-109
2010年9月16-18日,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能博会”)在太原市成功举办。能博会以“绿色能源、循环经济、转型发展”为主题,紧扣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对新能源的战略布局,以前瞻性的眼光审视能源的未来发展。本届展会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及政府代表团627家参展参会,专业客商达2.82万人。其中,省市自治区政府代表团23家,世界500强企业27家,中央企业28家。展会共设7个展区、2209个标准展位.总面积达4万m^2。  相似文献   

5.
第72届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国际图联,IFLA)大会于2006年8月20~2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的50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其中中国参会代表人数约为300名(包括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参会代表),是IFLA大会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6.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25(4):393-393
由上海理工大学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的2003能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于2003年12月11日至12月13日在上海理工大学胜利召开,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就能源和环境政策与规划、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展、分散和分布式电力系统、与能源与环境相关的热科学和技术进展、洁净能源与燃烧技术、能源储存技术进展、城市环保技术、能源与环境工程监测技术进展、制冷和空调与低温技术进展、废弃物流技术进展等10个方面进行了学术讨论与交流,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003能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相似文献   

7.
龙涛 《广东科技》2008,21(4):1-3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上(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核能、水能次之,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可更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仅如此,几十年来,人类仍不断地志立于发展关于能源转换和能源分布的新技术,特别是燃料电池、生物能等(Sarlos et al.,2003)。能源的这种多样化与各种各样的专业条件、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地区或区域的特点紧密相连,使得能源规划日益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第2届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和岩土环境技术国际学术会议(GEO 07-Changsha)于2007年1月28-30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成功举行,这是继“GEO 06-Singapore”之后,全球岩土界学者们的又一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26日至5月11日,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孙奉仲教授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参加了第5届泛太平洋地区热科学和能源工程国际学术会议(PARTSEE05),并在会上宣读了研究论文“Effective Energy Transformation to the Steam Power Plant Cycle”(蒸汽动力循环的高效能量转换)。参加本次会议的共30人,来自于新西兰,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以色列,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全部来自于高等院校。孙奉仲教授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唯一一位学者,代表山东大学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交流研究论文36篇。  相似文献   

10.
有机农业——社会、道德、经济和技术全球展望第2次学术会议于2006年12月7-8日在中国浙江杭州金溪山庄举行。此次会议主办单位为浙江大学。会议由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田光明教授和意大利都灵大学农业与环境创新中心吕威主持,学术负责人为田光明,环境与资源学院吴嘉平教授代表学院到会祝贺。参会代表共50余人,其中外宾7人。大会共交流论文报告12份。  相似文献   

11.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3(5):F0003-F0003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是困扰全球的两大问题,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是全世界各国的共识。海峡两岸从事能源与环境工作的专家学者为了扩大两岸的科技交流、促进两岸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共同发起召开两岸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技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的“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将于2010年12月3-6日在广州召开,现向从事能源、动力、环境、石油、化工、冶金、航空、航天、核能和水利等相关领域中。燃烧学专业和部门的研究人员征文。经学术会议评审出的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工程热物理学报》发表。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6月1日.  相似文献   

13.
冯俊娥 《国际学术动态》2007,(2):F0003-F0003
2005年12月10-19日我赴西班牙塞尔维亚市(Seville)出席第44届IEEE控制与决策年会(44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暨2005年欧洲控制会议(European Coned Conference ECC’05)。IEEE控制与决策年会是国际控制论和自动化学界的重要学术会议,而欧洲控制会议是欧洲控制论和自动化学界的重要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是这两个会议首次合并召开,是控制论社团的一次全球盛会,与会学者高达1500人。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和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承担着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多项科研课题,因工作和科研需要于2007年8月22日~9月1日赴西班牙参加了由IASTED(国际科学技术发展协会)所组织的第7届电力与能源系统国际学术会议(EuroPES2007)。  相似文献   

15.
经国际室内空气科学院授权和中国教育部批准,由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主办的第10届室内空气品质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简称“Indoor Air 2005”)于2005年9月4~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INDOORAIR系列会议首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会议结果取得圆满成功并得到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国际电机与系统会议(ICEMS’2004)是电气工程领域内最有影响、两年一届的知名国际学术会议,在全世界范围内轮流举办。本届会议由韩国电气工程学会(KEE)承办,日本电气工程学会(IEEJ)、中国电工技术学会(CES)和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IEEE)协办。  相似文献   

17.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28日-4月1日,我出席了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SPIE防御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SPIE Symposium on Defense and Security),其前身是SPIE“宇航,防御遥感,仿真及控制”国际学术会议(SPIE Symposium on Aerospace/Defense Sensing,Simulation,and Controls)。该大会的宗旨是为各种传感技术在防御与安全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各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共同探讨的平台,会议主要涵盖了两个主题,即传感技术(如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及处理技术,包括技术层面(如目标与背景的建模与仿真、非线性滤波器、神经网络、小波、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等理论与算法)和实现层面(如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现及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月20日-24日,第十四届国际生命起源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学术会议在线(www.meeting.edu.cn)对大会进行了全程转播,这标志着中国学术会议在线正式对外提供学术视频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6月14日,"环境与能源:理论、治理与政策"国际学术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内外知名的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专家就中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环境治理与生态政治、国际视野与大国合作、生态能源发展与政府作用以及环境与能源治理探索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会议为期2天。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和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到会祝贺并共同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成立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