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百合中秋水仙碱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了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秋水仙碱含量;通过正交实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百合粉经氨水碱化后,在40℃,18MPa,以乙醇作提携剂时萃取效果最佳.萃取物中秋水仙碱含量可由植物中的0.049%提高到6.40%.  相似文献   

2.
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百合中秋水仙碱,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物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进行测定, 用重结晶、薄层色谱法对萃取物中秋水仙碱进行分离纯化, 纯化后的目标物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萃取物中秋水仙碱的质量分数为6.4%, 纯化后分离收率为88%, 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表征的结果与标准物的图谱一致, 可见超临界流体萃取-测定-分离百合中秋水仙碱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重金属离子、去毒灭菌和去除中草药中的农药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压力、温度、提携剂、原料颗粒等因素对超临界萃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对超临界流体技术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临界丙烷萃取、超临界水氧化法三种技术,在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以丙酮为夹带剂,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夏枯草果穗熊果酸超临界萃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夏枯草果穗中的熊果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萃取物中熊果酸含量.通过正交实验[L9(34)]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夏枯草果穗熊果酸超临界CO2萃取的各因素影响程度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携带剂萃取压力.最佳参数为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15Mpa,携带剂甲醇:乙醇=1:1,萃取时间90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以丙酮为夹带剂,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以丙酮为夹带剂,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磷脂的保健功能及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介绍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提取蛋黄磷脂比用有机溶剂萃取大豆磷脂在很多方面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推导和建立了描述超临界流体萃取塔两相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在Φ25mm连续逆流操作的超临界填料萃取塔、筛板萃取塔和喷淋萃取塔中,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两种实验体系对流体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萃取过程--膜分散萃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膜分散萃取的行为和效果 ,采用 30 % TBP-煤油作为分散相 ,去离子水作为连续相 ,SDS作为表面活性剂 ,硝酸为溶质 ,传质方向为从水相到有机相 ,以孔径为0 .2μm的 Al2 O3陶瓷膜为介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膜分散萃取可以形成均一的液滴 ,萃取效果十分显著 ,级效率在95 %左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疆农科院轮台果树资源圃提供的11种行人品种为原料,以各种溶剂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杏仁油提取率、精制及脱色过程进行研究,并讨论了精制剂和脱色剂的添加量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正己烷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为2次时,小白杏、大优佳、佳娜丽和大白油杏等4个品种杏仁油的提取率高。精制剂用量为杏仁粗油体积的5%,活性白土用量为杏仁油重量的4%时,脱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相(O/W)识别体系对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萃取拆分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对苯基琥珀对映体的萃取反应为一级反应;水相和有机相中使用的萃取剂分别为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以及L-酒石酸异丁酯(L-IBTA);考察搅拌速度、两相接触面积、水相中苯基琥珀酸对映体浓度、水相及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水相中pH对萃取初始速率的影响。在5℃时,双相识别体系萃取分离苯基琥珀酸的S-、R-型对映体的萃取速率常数分别为32.95×10 5m6.mol 2.s 1和16.18×10 5m6.mol 2.s 1。建立了双相识别体系萃取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超声提取与碱性浸泡法对小檗碱成分提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把超声技术用于从中药黄连中提取小檗碱常规的碱性浸泡工艺中.与碱性浸泡法相比较,超声提取30min所得小檗碱提出率比碱性浸泡24h高50%以上,且工艺简单,提取过程快速  相似文献   

15.
以金线莲为原料、金线莲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金线莲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g∶m L)=1∶70、温度80℃、超声功率210 W的条件下作用50 min,金线莲多糖提取率达到2.495%.超声波技术强化了金线莲多糖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6.
Progress in gold solvent extra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ld solvent extraction has been used to recover gold by analytical chemists for about one century. Due to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solvent extraction technology over present zinc-dust cementation and carbon-adsorption procedures in gold recovery, metallurgists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gold solvent extraction in recent years . Some promising extraction systems were proposed and studied. Recently some new progress in gold solvent extraction have been achieved in our research group. In the mechanism study on quaternary amine extraction system, a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model based on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modifier and Au(CN)2~ was proposed. For the stripping of quaternary amine extraction system, a procedure based on NaCI04 solution and saturated KCl solution was reported.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氨性醇提取法,经粉碎、抽提、过滤等工艺过程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并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氨水浓度、乙醇浓度4因素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酸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温度为40.28℃,提取时间为5.84 h,氨水浓度为0.41%,乙醇浓度为16.78%。最优条件下粗甘草酸的提取率达到66.40%。  相似文献   

18.
选择热水浸提法作为苜蓿多糖(APS)的提取方法,以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固液比以及浸提次数作为单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并进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多重比较作显著性分析,确定其条件范围。再通过进一步的正交实验L9(34)得到热水浸提法优选因素组合。结果表明:在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95℃、浸提固液比1∶30、浸提3次的条件下,经醇析、氯仿-正丁醇溶液(4∶1)分离纯化,得脱蛋白粗多糖,多糖的提取率可达6.1%。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苗为材料,通过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操作获得总RNA。其条带整齐、清晰,OD260/OD280在1.93~2.06之间,RT-PCR检测PCR产物在500bp处。这些结果表明提取的总RNA质量很好,纯度很高,完整性很好,且适用于cDNA文库的构建、Northern印迹及mRNA差异显示等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油页岩溶剂萃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油页岩的清洁、高效利用,自制液固萃取设备,采用氢氟酸酸化前处理方法,对油页岩进行了溶剂萃取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二硫化碳和N-甲基-2-吡咯烷酮(CS2-NMP)混合溶剂具有较高的萃取率,萃取率可达到8.9%,且萃取物含有的物质数量最多。CS2-NMP萃取物中烃类物质质量分数达到62.1%,成分类似于柴油;且含有β-雌甾醇、L(+)-抗坏血酸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X射线荧光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经酸化处理后的萃余物因SiO2反应及有机质的溶解,萃余残矿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