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的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育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2):25-29
保护传统知识及传统化表达的目的既有化传承及化独立性的考虑,也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法律保护不应仅限于国家公法的干预,应依私法原理设计更完善的保护体系。传统知识及传统化表达作为某个地区或人群的共同智力成果具有财产性,但因其客体和主体不像其它知识产权那样容易界定,因此有人对将其纳入财产权范畴表示怀疑。本试图探讨在界定这种特殊智力成果的客体和主体时所涉及的要素,指出建立特殊权利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这一理论已经构成著作权理论的基础,该理论在实践中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对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不保护作品思想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网上著作权保护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开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2):128-129
在对网络著作权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数字技术对著作权中的复制权的威胁、网络的开放性与著作权保护的垄断性的冲突等方面分析了数字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著作权形成的冲击,并对如何加强我国网上著作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石奕龙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5,32(1):99-104
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原生态文化”,而只存在着各种传统文化,它们所代表的是那些还未受到现代文明急剧冲击而变迁的文化的面貌。要抢救、整理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料,应由专业人士来从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而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应注意与可持续发展结合,以达成在低成本的状态下,既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又使该族群有所发展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亚妮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8,31(2):194-198
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具体表达,既包括表达形式也包括表达内容。将提高社会的公共利益作为著作权法的立法价值基石,可以避免概念法学定性思维的短处,从而有效地筛选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表达的外延。 相似文献
6.
张亚妮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31(2)
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具体表达,既包括表达形式也包括表达内容.将提高社会的公共利益作为著作权法的立法价值基石,可以避免概念法学定性思维的短处,从而有效地筛选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表达的外延.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人类世代相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达,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非物质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本文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性出发,探索对其开展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对其进行著作权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而且,数据图书馆本身的著作权也会受到他人的侵犯而需要加强保护。从数字图书馆和著作权的定义出发,论述了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争端历来是中美经贸争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致中美著作权保护争端的原因,不能偏听美国的一面之辞,同时还要看问题的其他因素。著作权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也是长期性的问题,应以理性的态度去找出争端存在的原因,寻求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加以解决,从而使双方的贸易往来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中美双方应着眼于长远利益,摈弃成见,不断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对于我国而言,应该不断完善著作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主动推进和著作权保护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11.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五千年博采众长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从汉唐时期我国佛学、哲学以及多种文化形式对古印度佛教的吸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进行有选择并加以改造的吸收;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过程其规律是选择———实践———改造———创新。祖先们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经验是我们今天在吸收外来文化、进行更加广泛的信息交流中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新民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婷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3):91-94
“新民乐”是出现于上世纪末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自诞生起就具有复杂而多样化的特点。总体来说,它一方面运用现代手段和技巧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同时又由于成长和发展于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下而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出现不仅逾越了不同社会,不同流派音乐问的鸿沟,实现了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合作,而且对传统概念上音乐的定义做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认识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其积极因素,又要注意其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吸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结合当前社会与世界状况进行综合创新,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中的积级作用,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孟颖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18(2):75-79,84
赛场辩论在上世纪80年代受到青年人的青睐,亚洲大专辩论赛、国际大专辩论赛等比赛随着电视媒体的传播更是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各高校的重视.人们在不断探索赛场辩论模式的同时,也在研究赛场辩论的规则.本文探讨了赛场辩论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有:自由表达、概念及早、有效论证、兀自假设和破立结合. 相似文献
15.
Gao Xinghai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8,(1)
中国在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锋,而现代化的模式不是唯一的西方模式,所以在两种文化的交锋中,我们来寻找两种文化的最佳结合点,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郭丽娜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4):123-124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和谐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儒""道"两家.深入剖析和解读"儒""道"两家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功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如何解决好版权问题是关系到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转型阶段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合运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授权许可等原则解决不同的版权问题 ,在版权人、数字图书馆、用户之间建立新的利益平衡关系 ,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作为超大规模信息资源中心的功能 ,促进人类精神成果的传播和共享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友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22(2):43-47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修德与进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道路,道家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找到了寄托,佛教否认个体生命的永恒,认为只有体悟真如本性的佛才是生命的应该走向,而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体悟到儒道理想的虚假及人生的空漠之后,积极追求个人自身心灵的超越和和谐,他们在佛教和禅宗思想里找到了归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存在的意识形态,其启示的和谐之路应当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