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国家正通过发放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措施大力资助高校贫困生.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覆盖面越来越大,存在着贫困生界定困难的问题.本文采用针对复杂社会问题的ISM研究方法来帮助界定贫困生,提高了效率,也从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提出了界定贫困生的三种方法:直接界定法、消费水平界定法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法;针对资金少需求大、操作无序、资助不平衡、勤工助学与学习发生冲突和对贫困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等问题,提出五条解决意见:建立贫困生基金、采用标准化工作法、实行弹性学分制、开展对贫困生教育研究和加快工作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准确界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助于高校贫困生解困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探索如何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有助于贫困生学费的催缴。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难以界定贫困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界定和资助相结合的一些建议。总之,建立一种立体式的贫困生界定和资助机制,全方位的助学解困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阿玛蒂亚·森超越了传统上从"收入"角度界定贫困的局限性,以"可行能力"为核心对贫困进行重新界定,认为贫困的实质不是收入低下,而是基本可行能力的缺失。阿玛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深化了贫困生的内涵,创新了贫困生问题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对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暑假,作者参与陕西理工学院福特项目贫困生界定入户复查工作,在调查中发现信息贫困是贫困生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给贫困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通过信息扶贫解决在校贫困生的物质和精神贫困,提高贫困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伪贫困生”的出现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有物欲的觉醒、攀比心理作祟、相对贫富差距及对贫困生界定的缺陷等,其预防策略也具有多样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蒋庆玲 《科技信息》2011,(34):116-117
贫困生认定既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一道难题,也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因此确立贫困大学生认定标准是高校贫困生资助的首要和核心问题。但从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由于对贫困生的鉴定一直缺乏一个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办法,贫困等级的界定也困扰着各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或多或少出现了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不是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却得到了利益,从而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所以研究当前高校贫困生有效的认定模式是助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目前助学体系亟待解决的子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高校贫困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开支的维持,而现实工作中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生界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贫困生界定难的事实,高校资助工作应建立以"扶贫"和"扶志"相统一的帮困助学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如何解困成为政府、学校和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资助贫困生的实践中,遇到了贫困生的界定、资助落实和心理解困等难题,本文认为只有加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建立起多方位的贫困生救助体系,才能走出一条教育与资助功能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形成了"奖、助、补、减、免"多元资助模式。本文分析该模式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假贫困生现象,资助资金短缺,奖学金设置欠合理,助学贷款困难等,并提出了规范贫困生界定标准,吸收社会资助力量重新审核教育成本、积极鼓励奖学金、营造良好的贷款环境以及完善贷学金制度等政策。  相似文献   

11.
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局限于"助人",贫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封闭心理、依赖心理和不满心理,"自助"尚显不够,由"助人"走向"自助"才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自助"要义包括四个方面:是接纳而不是同情,是发展而不是生存,是优势而不是问题,是增权而不是去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弘扬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151-153
贫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佼佼者,长期艰苦生活的磨难锻造出他们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他们进入大学后,面对强手如林的学子,使他们相形见绌,加之经济拮据的压力,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产生诸多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高校应从弘扬他们的自强不息精神入手,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经济贫困、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问题,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扶助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拮据给高校贫困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带来心理偏差,使他们具有过度自尊或自卑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消极影响。当今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后,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的心理空间,帮助他们树立坚强向上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4.
高师大学生中贫困生比重逐年上升,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自信心却相对缺乏。以自我学习能力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增强高师贫困生自我解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安阳师院201名大学特困生进行无记名问卷,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特困生们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及其应激强度,为维护特困生心理健康提出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表明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扶持,要把更多的优秀生源转化为优秀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文化是优秀教育资源的核心体现,文化贫困是免费师范生群体的内在文化特征。通过对免费师范生贫困文化的形成原因、表现和影响的考察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关键在于贫困文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比较学业受挫、家庭贫困、遭受处分三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健康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4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得出不同特殊群体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分和均分,比较分析三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这三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学业受挫大学生;家庭贫困大学生、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遭受处分大学生。结论:家庭贫困、学业受挫、遭受处分都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家庭贫困较之学业受挫、较之遭受处分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学生救助体系的实施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稳定和发展而备受关注。通过对大学贫困生救助体系、救助程序、救助主导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的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指出: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要关注贫困生精神领域的贫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应把握他们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点,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强化育人环境、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等措施,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危机,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西部落后地区高师贫困生心理问题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落后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贫困生量大面广 ,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负着因经济困难所致的生活压力和沉重的心理压力 ,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高于普通学生。形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经济贫困压力、现实与理想的心理反差、成长环境、适应能力、学校教育及就业体制改革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心理卫生指导、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给贫困学生创造一个更宽松和谐的环境 ,是解决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