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音速涡轮平面叶栅气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某型涡轮叶片根部截面的平面叶栅在不同攻角和不同马赫数下的气动性能,采用风洞吹风试验对叶栅总损失特性、出口能量损失分布、叶片表面和壁面压力与马赫数分布等气动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栅所采用的叶型具有较为明显的后部加载特性,叶栅能量损失在较宽攻角范围内保持较低水平,且随着出口等熵马赫数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高负荷风扇的末级静叶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扇形叶栅实验方法,可以在不考虑动叶的情况下模拟静叶在压气机级内的进口气流条件,从而实现真实的静叶性能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对静叶的气动性能展开详细研究,分析不同来流马赫数下的静叶流场参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实验方法可以为静叶提供接近真实动叶出口条件的气流参数,该研究静叶的方法用于实验是可行的。对静叶的气动性能分析发现,进口马赫数变化对静叶中径附近20%~60%叶高影响较大,尤其是40%叶高处流场结构和参数受来流马赫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单独切向进气蜗壳和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气动性能和流场特性。实验测量了3种出口马赫数下的单独切向进气蜗壳和4种进出口压比下的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总压损失系数、出口气流角、质量流量。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ANS和SST湍流模型分析了实验测量的切向进气蜗壳的流场形态。数值模拟得到的气动参数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单独切向进气蜗壳与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出口气流角的分布与大小基本上不随进气总压的增加而改变,出口气流角在152.0°左右,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出口气流角在166.6°左右;与单独切向进气蜗壳相比,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出口气流角沿周向的分布更为均匀;单独切向进气蜗壳和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总压损失系数和质量流量随着进气总压的增加而增加,单独切向进气蜗壳的总压损失系数由0.73%增加到1.64%,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总压损失系数由0.82%增加到2.66%。研究工作可为汽轮机切向进气蜗壳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光滑叶片及3种非光滑叶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非光滑叶片对叶栅出口流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光滑叶片改变了叶栅出口旋涡结构及流动分布,使叶栅出口的流场趋于均匀,叶片可以随更大的负荷。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N25型汽轮机效率,通过对其末级叶片进行CFD数值计算,分析其气动性能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通过分析末级叶片等熵效率沿轴向分布变化、静动叶片表面压力变化、平均截面处熵值分布和速度分布,优化静、动叶片的叶型,调整了动叶片角度、前缘和尾缘、级间匹配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等熵效率提高了1.74%,轴功率提高8.58%,达到了气动性能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汽轮机静叶出气边附近水相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行研制的模拟汽轮机湿蒸汽级静叶栅试验台上,利用高速摄影和光散射等测试技术开展了尾迹区水相运动特性等项的试验研究,并结合两相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相运动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高速气流作用下静叶吸力面上的水膜流动是溪状的;水相在静叶出气边附近的撕裂、运动受尾迹涡影响明显,且呈周期性现象,给出了不同气流流速下粗大水滴二次雾化的位置等信息,在试验工况条件下,粗大水滴完成二次雾化的位置距离静叶栅出口边最长约15mm,二次雾化后的水滴直径为5.8~62μm,其Sauter平均直径约为8~10μm,提出了结合低能流体抽吸技术在静叶尾缘开缝抽吸去湿以降低流动损失,以及依据试验结果合理确定动静叶栅轴向间隙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气液两相流试验装置上,对汽轮机空心静叶表面水膜缝隙抽吸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结合两相流动数值方法对水滴沉积的径向分布进行了探讨.试验条件为:叶栅进口空气湿度为7%,水滴直径分布在1.5~201μm之间,抽吸缝隙宽度为1 mm,缝隙角度为45°.研究结果表明:吸力面上的抽吸缝在相对弧长约为0.5处具有最大的抽水效率,而压力面的抽吸缝隙越靠近尾缘处抽水效率越高,且压力面的缝隙抽水性能比吸力面的好,增加气流速度会引起抽水效率降低,增大缝隙抽吸压差可以提高抽水效率.另外,抽水效率沿着叶高方向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8.
以MIRA车体气动性能的风洞试验数据为基础,对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解算非定常特征显著且具有大分离流动结构的近地钝体外部绕流场所涉及的迭代步数、时间步长、网格方案等影响因素开展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3种亚格子湍流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三厢车型的大涡模拟数值仿真策略.  相似文献   

9.
汽轮机静叶栅中水滴运动与沉积规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应用RNG k-e湍流模型、近壁面双层区模型和拉格朗日法对某300 MW汽轮机末级静叶水滴沉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水滴不能完全跟随流线运动,运动轨迹偏向叶片压力面;直径小于1 μm的水滴以湍流扩散的方式沉积在叶片表面上,直径为1~5 μm的水滴在湍流扩散和惯性的综合作用下沉积,直径大于5 μm的水滴的沉积受到湍流扩散作用的影响很小,主要在惯性作用下沉积;直径小于1.6 μm的水滴主要沉积在静叶的压力面上靠近尾缘的一小段区域和吸力面上靠近尾缘的一大段区域,直径大于1.6 μm的水滴主要沉积在压力面尾缘附近和吸力面前缘处.研究水滴沉积分布对于设计静叶去湿和减少动叶侵蚀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蜗壳总压损失并提高出口气流均匀性,对影响切向进汽蜗壳的气动特性和流场形态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三维RA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分析了横向间距和截面形状对汽轮机切向进气蜗壳气动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得到的部分切向进气蜗壳的质量流量和出口马赫数与实验测量数据一致,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对比分析了不同进口总压下5种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气动性能参数和流场型态,结果表明:5种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出口气流角基本不随进气总压的增加而改变;5种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总压损失系数和质量流量会随着进气总压的增加而增加;进气蜗壳出口气流角随着横向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圆特征截面进气蜗壳出口气流角大于类多边形特征截面进气蜗壳的;随着横向间距的增加,5种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蜗壳总压损失系数增加,静叶总压损失系数减小,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的总压损失系数先减小后增加;进气蜗壳截面形状对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明显大于横向间距的,类多边形特征截面蜗壳的总压损失系数明显大于圆特征截面蜗壳的;静叶出口气流角几乎不受横向间距和特征截面的影响;圆特征截面切向进气蜗壳耦合静叶结构具有最低的总压损失系数,...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某压气机叶栅试验过程中静压孔导致栅后损失增大原因,通过试验校核CFD方法,研究了叶片表面静压孔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表面静压孔影响了近壁面流场形态,静压测量偏差达到2%,气流在静压孔内形成旋涡,随着旋涡强度增大,有旋气流的生成与脱落对流体产生扰动,使得叶片表面阻力增大,附面层增厚,栅后总压损失加大,φ1.0mm静压孔导致栅后总压损失平均值增大了30%,相比之下,静压孔对气流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GP algorithm of correlation dimension computation is ameliorated which overcomes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one. Improved process of GP algorithm takes the influence of temporal correlative pairs of points on correlation dimension into account and promotes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prominently. Iterative SVD method is applied to remove the influence of noise on the result of correlation dimension. The faults of steam flow turbulence and oil film disturbance which occur in 600MW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are analyzed and whose correlation dimensions are computed. More distinct quantitative index than FFT is gained to distinguish two faults and it‘s of little importance to apply correlation dimension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steam flow turbulence fault for nonexistence of convergent floor in correlation integral curve, which presents a new way to learn the operational function of large capacity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and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condition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高负荷涡轮叶栅,利用低速矩形叶栅风洞实验研究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研究了不同叶顶间隙和不同来流冲角情况下,涡轮叶栅的流场结构和气动性能.研究工况包括无间隙,0.5%、1.0%、1.5%叶高间隙和±10°、±5°、0°冲角.通过五孔探针获得矩形叶栅出口截面上总压、气流角以及速度分布;通过叶片表面开设的静压孔,获得叶片中部以及靠近叶顶截面的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叶顶间隙的存在增强了叶栅顶部的二次流动,恶化了上半叶展的流动状况,涡系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叶栅总压损失增加,气流偏转不足/过偏现象加剧;随着冲角的增大叶栅总压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14.
李浩  李泽敏 《科技信息》2011,(33):I0302-I0303
针对国华黄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60MW汽轮机组系统的特点,对其在调试过程中遏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供同类型机组调试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葛蕾 《科技信息》2010,(29):336-336,308
介绍了粤电平海电厂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过载补汽技术。采用过载补汽技术,在额定工况以下补汽阀未开启时机组经济性有很大提高,并具备调频能力。在额定工况以上,补汽阀开启时,因节流机组经济性下降。补汽阀是一项提高机组调频灵活性、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成熟技术。  相似文献   

16.
    
The self-excited flow oscillation due to supercritical heat addition during the condensation process in wet steam turbine is an important issue. With an Eulerian/Eulerian model, th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of wet steam flow in a supersonic turbine cascade is investigated. A proper inlet supercooling result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steady flow to self-excited oscillating flow in the cascade of steam turbine. The frequency dependency on the inlet supercooling is not monotonic. The flow oscillation leads to non-synchronous periodical variation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mass flow rate. The aerodynamic force on the blade varies periodically due to the self-excited flow oscillation. With the frequency lies between 18.1?80.64 Hz, the oscillating flow is apt to act with the periodical variation of the inlet supercooling due to stator rotor interaction in a syntonic pattern, and results in larger aerodynamic force on the blade. The loss in the oscillating flow increases 20.64%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teady flow.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125MW机组的概况,提出在125MW机组热力系统中增设烟气加热器的改造方案,运用等效焓降法对机组热经济性进行分析、计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说明该改造方案可提高电厂循环效率,还可显著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有利于除尘器的运行和减少烟尘排放量。为火力发电厂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采用超临界参数对汽轮发电机组效率的影响,探讨了超临界参数汽轮发电机组的容量,介绍了超临界机组的调峰性能、可靠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型汽轮机性能定量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开发了小型背压式汽轮机性能通用计算软件. 采用顺序和倒序的计算方法和模块化设计方法,以Windows为工作平台,运用Visual Basic 6.0软件开发工具研制开发,界面友好,适用性强,能满足小型背压式汽轮机性能计算要求,是汽轮机设计、改进和运行良好的辅助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