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铽(Ⅲ)与脱铁运铁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杜秀莲  李荣昌  王夔 《科学通报》2001,46(5):394-396
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区分脱铁运铁蛋白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荧光,研究了铽(Ⅲ)在脱铁运铁蛋白上的结合以及由此引起的构象变化与铽(Ⅲ)浓度的关系。从所得铽(Ⅲ)对脱铁运铁蛋白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荧光猝灭的相对程度可知,铽(Ⅲ)的强结合部位包含酪氨酸残基,但由此引起的构象变化则以色氨酸残基转向亲水环境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慈云祥 《科学通报》1989,34(11):823-823
溶液中金属离子间的协同发光效应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些具有稳定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可以增强络合物中Sm~(3+)、Eu~(3+)、Tb~(3+)、Dy~(3+)的特征荧光,有的体系的灵敏度可被提高2—3个数量级,这为超痕量钐、铕、铽、镝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手  相似文献   

3.
SrB6O10中铕和铽的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勇  石春山  李德成 《科学通报》1996,41(17):1575-1578
大部分稀土离子都有变价行为,稀土的功能特性与其价态密切相关。铕和铽都有变价行为,Eu~(3+)和Tb~(3+)为电子组态共轭的一对稀土离子,是发光材料的重要激活离子。本文首次在空气中合成了SrB_6O_(10):xEu,yTb荧光粉,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发现该体系中Eu~(3+),Tb~(3+)和Eu~(2+)离子共存,并随其掺入Tb~(3+)离子浓度的增加,Eu~(2+)的荧光相对发射强度增强。我们用已提出的关于稀土离子对之间电子组态共轭性与价态变化相关性的结论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固相反应中共轭稀土离子对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为新型异常价态稀土化合物的预测与合成,为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景和 《科学通报》1988,33(19):1479-1479
在研究Eu—TTA—邻菲罗啉一表面活性剂荧光体系时发现,加入某些稀土离子如Tb~(3+)、La~(3+)、Gd~(3+)、Lu~(3+)和Y~(3+)等,则使体系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加,这种荧光增强现象类似于光度法中的共显色效应,为此我们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共发光效应。 本文对Eu—La—TTA—邻菲罗啉—吐温—20体系的共发光效应进行研究,试验了该效应  相似文献   

5.
富勒烯内嵌金属复合物是当前富勒烯科学研究的热点.从激光质谱中首次被检测至今10年间,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采用电弧法已经合成了多种金属富勒烯,其后续的纯化、表征及衍生研究也得以广泛开展.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有关富勒烯球笼内嵌金属的存在状态以及金属富勒烯的应用上来.在15种稀土元素中,铽(Tb)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一种.一方面,铽具有可变价态,作为金属富勒烯的合成起始反应物Tb_4O_7,就是具有 4和 3两种价态氧化物的混合物,Tb_4O_7经过放电形成的Tb@C_(2n)中Tb的存在状态直接反映了富勒烯球笼的电负性以及金属富勒烯的电子结构;另一方面,含铽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是优良的稀土发光材料.含铽稀土富勒烯的光学性能研究是金属富勒烯能否作为新型光学材料而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本文采用二次电弧法、吡啶高温高压提取法高效合成、提取了含铽金属富勒烯,通过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确定了Tb@C_(2n)的生成,采用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对铽在富勒烯笼内的存在状态以及含铽金属富勒烯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麦凯 《科学通报》1989,34(5):387-387
鉴于花生四烯酸(AA)代谢物前列腺素(PG)和白三烯(LT)在感染性休克发病学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山莨菪碱(654-2)对AA代谢的影响有可能从一个方面阐明大剂量654—2的抗休克机理。有报道654—2可减少血小板形成血栓素B_2(TXB_2),在感染性休克动物早期给予654—2可降低血浆PG水平。然对于654-2与AA代谢间的确切关系迄今不明。作者发现654-2可拮抗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PG释放,能减少大鼠中性白细胞  相似文献   

7.
赵毅 《科学通报》1990,35(3):195-195
关于多种配体与相应金属形成螯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已有专门综述,但金属-2-(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螯合物的HPLC研究报道不多。现有文献中通过一次分离来检测多金属离子的报道较少,特别是在色谱流动相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时探讨金属螯合物的色谱保留行为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孙家镔 《科学通报》1984,29(1):65-65
β二酮的铕(Ⅲ)螯合物,由于可能作为激光物质和核磁位移试剂,而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但实际上对于(β二酮)_4EuLH研究甚少。我们制备并鉴定了八种新的稀土螯合物(2-NTFA)_4EuLH。研究了这些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并讨论了这些络合物在乙醇、DMF和甲苯中的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9.
安兴民 《科学通报》1986,31(6):436-436
含硫席夫(Schiff)碱金属螯合物具有抗病毒,抗结核,抗肿瘤和可逆放氧活性。1-苯基-3-甲基-4-苯酰基吡唑啉酮(5)(HPMBP)金属螯合物是化学位移试剂和激光、荧光材料。因而近年来研究工作十分活跃。但Fe(Satsc H)(Satsc)(SCH)_2(SatsC H代表水杨醛缩氨基硫脲,Satsc代表Satsc H的1价阴离子)和Fe(PMBP)(L-glu)_2(PMBP代表HPMBP的1价阴离子,L-glu代表L-谷氨酸根)固态三元螯合物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有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合成,并对合成的产物作了元素分析,质谱分析及红外光谱研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使用分光光度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聚乙烯亚胺(PEI)与Cr3+的配合过程,测定了二者形成的螯合物结构.Cr3+与水溶性聚胺PEI可以定量地形成六配位螯合物,而且配合过程速度很快,螯合物稳定;在用PEI水溶液滴定Cr3+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快速下降,在滴定终点电导率发生了清晰的转变.建立了测定Cr3+含量的一种新方法-PEI螯合作用电导滴定法,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分析方法的影响,优化了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汝贞 《科学通报》1992,37(9):796-796
稀释磁性半导体(DMS),或半磁半导体(SMSC)是一类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它是以Ⅱ—Ⅵ族、Ⅳ—Ⅵ族、Ⅱ—Ⅴ族或Ⅲ—Ⅴ族化合物为基体,以磁性离子随机地部分取代其中的非磁性阳离子而形成的三元或四元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呈现了与成分有关的带隙  相似文献   

12.
赵刚 《科学通报》1988,33(2):128-128
芳酰基腙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并且是许多酶催化反应的强烈抑制,在青霉素和先锋霉素中引入二茂铁基时可使抗菌素活性提高,本文合成了尚未见文献报道的1,1′-二乙酰基二茂铁苯甲酰基腙H_2L(1)及它的一些稀土金属离子(Ⅲ)的螯合物(H_2L)_2MCl_3(2),并进行了波谱研究。  相似文献   

13.
岳天立 《科学通报》1987,32(13):1028-1028
前列腺素(PG)和白三烯(LT)是花生四烯酸(AA)分别经环氧酶(CO)和5-脂氧酶(5-LO)代谢途径形成的两类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它们与炎症、血栓、过敏反应等多种病理过程有关,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研究药物对AA代谢的影响时,往往  相似文献   

14.
凌达仁 《科学通报》1987,32(1):19-19
金属螯合物形成反应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而氨羧络合剂对相同电荷但半径不一的相似离子的特殊选择性已成为用离子交换法分离该类离子的基础。 最近,我们报道了属于EDTA类的新螯合剂的多组镧系元素的螯合物形成常数。注意到了N、N′间骨架结构的改变,双胺四乙酸对这些离子的螯合能力有明显不同。例如,Gd~(3+)-EEDTA(bis(2-aminoethyl)ether-N,N,N′,N′-tetraacetate,双(2-胺基乙基)醚-N,N,  相似文献   

15.
胡盛志 《科学通报》1990,35(18):1438-1438
已知具有生理活性的α-皮考啉酸的硫酰替芳胺类化合物C_5H_4N·CS·NH·C_6H_4R常以S、N原子与Ni(Ⅱ)、Cu(Ⅱ)、Zn(Ⅱ)等过渡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为了探索具有抗  相似文献   

16.
卫睿华 《科学之友》2009,(10):86-88
使用分光光度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聚乙烯亚胺(PED与Cr^3+的配合过程,测定了二者形成的螯合物结构。Cr^3+与水溶性聚胺PEI可以定量地形成六配位螯合物,而且配合过程速度很快,螯合物稳定;在用PEI水溶液滴定Cr^3+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快速下降,在滴定终点电导率发生了清晰的转变。建立了测定Cr^3+含量的一种新方法-PEI螯合作用电导滴定法,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分析方法的影响,优化了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杨克敏 《科学通报》1989,34(7):550-550
具有垂直膜面磁各向异性的非晶稀土-过渡族金属(RE-TM)合金薄膜,是作为信息可擦除磁光光盘的高密度存储介质的较为合适的材料。近年来,对此类材料,尤其是铽-铁-钴(Tb-Fe-Co)、钆-铽-铁(Gd-Tb-Fe)等,在静态、动态磁光读-写特性方面的研究,国外报道已很多,国内还仅开始。  相似文献   

18.
王剑  申伟  胡小莉  孔玲  刘绍璞 《科学通报》2014,59(4-5):328-336
在弱酸性至近中性介质中, 培氟沙星(PEF)、左氧氟沙星(LEV)、洛美沙星(LOM)和氟罗沙星(FLE)等4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具有类似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当它们与Pd(II)反应形成配合物时, 均能导致荧光的猝灭. 本文以Pd(II)-PEF体系为例, 研究了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 并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方法(B3LYP)对反应进行了全优化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Pd(II)与两分子的PEF结合形成具有2个6元环的平面四边形螯合物, 这类荧光猝灭是一种静态猝灭过程. 当用上述4种氟喹诺酮作荧光探针时, 对Pd的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其检出限在1.74~3.42 ng/mL. 该方法简便、快速, 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 以及较好的选择性, 可用于某些环境水样中Pd(II)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Fe—C—Si合金C—Si偏聚理论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志林 《科学通报》1987,32(23):1787-1787
按固溶体微观不均匀性理论,异类原子(AB)间的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AA)或(BB)间的结合力时,溶体原子在点阵中的位置将按一定的规则呈短程有序分布。据此,对Fe—C—Si合金奥氏体做出如下假设:  相似文献   

20.
吴海明 《科学通报》1995,40(18):1676-1676
近10年来,利用荧光显微术和布儒斯特角显微术等光学观测手段,已对气-液界面上两亲性分子的微晶畴结构(Domain)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组分单分子膜从液态扩张相(LE)到液态凝聚相(LC)的相变过程,很少涉及混合单分子膜的畴结构与相行为.这一状况主要源于光学显微术在分辨率上的局限性.新近出现的原子力显微术(AFM)由于其具有极高的分辨率,为混合单分子膜Domain结构的观测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这里,我们报道在混合单分子膜——花生酸(AA)和5,10,15-三苯基-20-(4-dl-α-苯丙氨酰氨基)苯基卟啉(TPPP)中所形成的Domain以及Domain的某些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