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沿海与内陆地区样本农户对巨灾风险的主观认知、风险意识和应对措施的调查,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考察影响农户巨灾风险转移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进行巨灾风险分散的制度选择。研究发现,我国农户对农业巨灾风险转移的意愿还不明显,有制度倾向的农户较多选择通过政府发起设立巨灾分散制度。以巨灾经历为代表的非经济因素和农业保险基础对我国农户的巨灾风险转移意愿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低以及没有农业保险基础的农户倾向选择政府直接提供的巨灾风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重点领域.本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分析了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户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利用实验经济学的MPL方法量化了农户的风险偏好特征,并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感知到了气候变化及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并采取了多种适应行为,农户的风险偏好、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感知以及耕种年限等对其气候变化适应决策的采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未来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农户群体,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对重庆市潼南县120户农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受个人及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心理认知状况和村庄特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易旱易涝面积比重、种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评价等因子显著影响农户的参与意愿.认为国家应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增加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以"三权分置"为背景,从"个体认知"和"参与体验"两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并在对山东省平度市11个村镇430户农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多值Logit随机效用回归模型对农户转入转出土地的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受到风险预期、政策认知、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的显著影响,因此,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农地流转监管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和宣传力度,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不断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  相似文献   

5.
在对影响农民参与农业保险意愿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市503户农户的调查资料,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纯收入水平、自然灾害发生风险预期、农产品价格预期、保险缴费水平和保险赔付效率等因素对农业保险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自然灾害发生风险预期、农产品价格预期是影响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而非农收入水平和政府补贴对其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居民点用地选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户意愿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法、入户调查法和GIS数据分析法探讨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居民点用地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居民点用地条件的需求各不相同:农业主导型农户基于农业生产的生存理性选择,在考虑居民点用地选址时生存因素考虑更多;农工兼具型农户基于经济理性选择期望居民点用地能兼顾非农和务农生产活动的需求;非农主导型农户则偏向考虑影响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因素.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需要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满足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需求,最终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及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等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SARS中的心理恐慌现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SARS危机所造成的公众心理状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发现风险事件特征与个人因素都会影响被试的认知从而干扰心理和行为。个体对SARS相关知识的了解、风险特征、意愿程度、从众行为以及家庭依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个体的心理状态。同时探讨了心理恐慌的传播规律并提出了解释心理恐慌的“风险源中心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阜新市贫困村407份调查数据,识别了农户参与电商扶贫的意愿,并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电商扶贫的参与意愿较高;受教育程度、网络使用经验、主要经济来源、农村电商认知、电商扶贫收入效应认知、亲戚朋友电商扶贫参与意愿、政府电商扶贫相关工作、电商服务站相关工作、电商扶贫服务体系、特色农产品规模对农户电商扶贫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年均纯收入、生活满意度认知因素对农户电商扶贫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煤炭长期开采不仅能导致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采空区沉陷及各类次生灾害等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矿区灾害风险管理和城市转型策略,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本文以以抚顺西露天煤矿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感知心理测量方法,基于田野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整体处较高水平,且各区域间存在差异性;煤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感知的诗歌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年龄、居住距离、灾害经历损失、预警知识、应急知识、对政府监测预报准确率的信任、对政府应急防御能力的信任、对政府预警信息时效性的信任、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基于此,针对韧性城市理念构建自下而上公众参与机制,以期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资源枯竭城市韧性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河西荒漠绿洲地区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将导致其巨大潜在效益的发挥,同时也伴随着生态风险的产生.研究了生态风险的内涵,探讨了系统耦合过程产生生态风险的主要动因,建立了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的数学模型系列,并用之于农业经济系统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民增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西部农民增收趋缓面临问题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差、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脱节是影响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并就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Generally speaking, humans are assumed to be rational when perceiving risky event, judging and adopting behavior, however, Herbert. Simon, the Nobel Laureate in economic science of 1987, claimed that humans havebounded rationality due to fundamental limitations in human mental processes, so they do not think rationally in real activities[1]; and the psychologist Kahnemen won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again in 2002 for having integrated insights from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to economic sc…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eature of Chinese peoples?perception of SARS by surveying a stratified sample of 4231 people from 17 cities in China, and primarily pro-posed a risk perception centered predictive model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 cri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gative SARS-related information, especially informationof personal interest, will arouse peoples risk perception ofhigh level, and lead to irrational nervousness or scare; but positive SARS-related information, including recovery in-formation and that with measures taken by government,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risk perception. In the middle of May, people felt the highest level of risk on the SARS pathogens; the following are the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and infectiv-ity after recovering from SARS; they are factors that needspecial attention. SEM result analyses supported our hy-potheses in that SARS-related information affect people抯coping behavior and mental health through their riskperception, the four indices of risk assessment, feeling ofnerv- ousness, coping behavior and mental health areeffective presentimental indices for public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 risky event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1994-2008年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各因子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因子,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文化程度的间接影响比较大,这对于制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产量、农民非农业收入等等,但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却没有一致的观点。运用经济计量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在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农民非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5):107-114
农村劳动力供给优化和底层创新是农村层面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收入结构、增收途径及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又间接反映劳动力供给和底层创新.基于此,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皖北地区2008—2014年农民增收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仍超过第三产业;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成部分看,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虽然较小,但其近两年的灰色关联系数已接近或超过0.8,预示着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