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纵观世界各国近年来的空间探测计划,充分表明了人类有信心、有能力以新的姿态进入太空。与初期太空探测相比,其目标更明确、规模更宏大、参与国家更多。太空不属于任何国家,谁先利用它,谁就先获益。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和苏联就着手对宇宙的开发。迄今人类共向外星发射了15种型号的各类探测器近百个,为人类认识宇宙、了解宇宙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20年前苏法签署的协议书,为两国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主导方针;太空研究、人造地球卫星通信、科学资料的交换、现场工作人员和科学代表团的交流以及学术讨论会的组织。根据协议,这种合作也可以扩大到其他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太空生物学和太空医学。近年来,苏联和法国的科学家们也开始进行太空材料方面的技术实验。组织太空联合研究的实际工作委托给在苏联科学院和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领导下的宇宙委员会。这样,苏法科学家的合作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太空科学的每一领域。但合作的范围不只限于这些内容。首先,我想指出进行研究的深度和多层次实验的高质量标准。苏联和法国太空技术采用的各种型式是:各种月球探测器、太空站、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轨道站、高空探查火箭、飞行实验室、高空漂流气球以及地面设施,如射电望远镜、专用光摄相机和其他仪器。我想从苏法科学家完成的许多科学计划中,拣三个问题谈谈。  相似文献   

3.
太空观察者正在竭尽全力地记录10,000个有害飞行物的轨迹太空浮悬物就象恬静的池塘里的钓鱼浮标,苏联“宇宙1276”号在最近一次短暂的出现时,从广柔的太空中平稳地疾驰而过。  相似文献   

4.
进入太空,聆听宇宙之声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自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单独驾驶“东方6号”飞船升空以来,迄今为止,共计有55位伟大的女性在太空留下倩影……  相似文献   

5.
2015年启用太空梯 美国国家宇宙委员会(UJSNCC)报告书的第一要点,是开发通往宇宙的、既安全又便宜的运输手段.2009年一家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公司主动挑起了制造太空梯的重担.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级设计研究所已投资制造太空梯,全部资金大约需要70~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当人们仰望星空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询问宇宙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为了回答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美国航空航天局制定了一个宇宙起源计划,准备发射一系列太空望远镜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10日苏联宇航员告别了运行211天之久的目前尚在运行中的太空站联盟-7,他们已经绕地球转了3300次,包括八千英里的航程,这段太空旅行时间足有我们去金星所需的那么长。他们飞行中的物证,航行日志、医药样品、照片、录象磁带、半导体和太空中生产的药品等把送他们回地球的礼炮厂装得满满,然后同二名宇航员一起在中央亚西亚降落。那些证物除了把联盟-7指挥员、法国第一名太空人和苏联第二名女宇航员的名字留在宇宙史册上  相似文献   

8.
1985年法国和苏联将联合访问哈雷彗星的消息刚发表,就惊动了法国天文学家,包括那些已经投入欧洲太空机构(ESA)工作的人。他们认为法国此举将是一大重复,ESA的官员证实,法国不可能把参加ESA的努力撤销,而这种参加对北约成员国都是属于强制性的。法国对苏联的太空计划,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已故总统戴高乐首先访问了苏联Baikonur太空中心,他是目前为止西方领袖中访问该处的仅有者。法国参加苏联太空飞行的发射计划,包括:Lunokhod登月核火箭反应堆计划的激光实验和从南北极向极大高度发射火箭的联合电离层试验。而且还有两名法国飞行员的候选人正在加加林太空中心受训中。  相似文献   

9.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宇宙环球飞行,至今已有二十年了。目前,苏联正在从事一项雄心勃勃的宇宙飞行计划,即研制载人的空间站,有人把这种空间站称为提供了“人类通向宇宙的大道”。  相似文献   

10.
辰序 《科学之友》2005,(2):20-20
近期,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项新的太空探索计划:准备用红外光束扫描整个天空,搜寻近地的白矮星、行星带和在宇宙中最亮的星系。 这个计划被称为 “广域红外探测器”,已经被批准实施,并且作为 NASA下一个探索计划的一部分进入了初步的设计阶段。这个计划的主旨是低成本、高  相似文献   

11.
1981年4月12日中午12时(格林威治时间),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凌空而起,细长的烟云在天空中伸展,云端处来员舱内约翰·扬和罗伯特正在大声交谈。这时也恰巧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进入太空20周年。1961年4月12日苏联少校尤里·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在宇宙中作了绕轨道一周的飞行。由他开始的宇宙航行,现在由于“哥伦比亚”号的完美飞行,即将在未来的年代里繁荣成熟:去太空作定期旅行,将成为人类一个新的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2.
1992年的秋天,日本太空梭成功进入太空,展开一项名为"飘浮92"的研究计划,并首次提出"宇宙实验",这个名词。宇宙实验指的是在大气层以外进行的太空实验,那里的环境属真空状态,大气只有地球的1亿分之1左右,且充斥着太阳的辐射线,与地球环境迥异。但,如此恶劣的宇宙环境,早在60、70年代,已在美国和前苏联之间掀起一场竞相开发的"战争"。两国的科学家,开始彻底研究宇宙的各种环境对人和  相似文献   

13.
按“新的”足迹追赶……1984年10月2日,苏联宇航员胜利地完成了最长的宇宙飞行,这表明现今苏联的宇宙技术水平能够有效地在轨道上长时间工作,能够有计划地为探讨利用宇宙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巨大可能性而研究宇宙空间。这次飞行有许多事是首次完成。除长时间的飞行记录外,利用进行试验的非常大的空间,在一次探险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窗     
中国的宇宙开发现状和未来计划一九八七年六月八日~十日,以日本、美国、中国等三个国家为主在北京召开了题为《宇宙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应用》的环太平洋国际专题讨论会。讨论会上最令代表们注目的是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行计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杨嘉墀教授谈到:中国若在21世纪初建设独立的空间站,那么本世纪初就得开发出能够往返于地球和宇宙之间的经济的运送方法。作为空间站的建立及中国式航天飞机开发的具体计划,中国究竟是否已经着手进行,杨教授没有明言,但据日本专家认为,中国正在对将要在宇宙空间承担实验工作的人员加紧训练。中国宇宙医学工程研究所这次也发表了有关载人宇宙飞行必需的宇飞船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59,4(1):28-28
1959年元旦刚过,1月2日苏联成功地發射了人类第十顆飛向月球方向的巨型宇宙火箭,它已按照計划飛过了月球区域,成为一顆新的紅色行星繼續在太空飛行。从此,人类進入宇宙和去行星旅行的大路真正打开了,人类离开地球的理想即將变为現实。中国科学家为苏联科学家、設計师、工程师和工人的这一偉大成就欢欣鼓舞,欢呼苏联科学技術工作者把現代科学技术又提高到了一个新階段,为人类又一次作出了光輝貢献,並且衷心祝賀苏联科学技术的偉大胜利,苏联共產党和人民的偉大胜利。 1月3日,中国科学院为苏联向月球方向發射巨  相似文献   

16.
Fiel.  GB  长弓 《世界科学》1989,11(10):17-18
多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着现代人类给地球所造成的破坏。当我们向二十世纪末迈进时,远离地球的地方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这种受损的迹象。最近,来自欧洲、美国、苏联和日本的太空科学家组织了一个国际团体,对此进行商讨。我们综合概括了他们的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研究宇宙动态的国家必须在某些研究活动中有所制约,并且与其它国家进行合作,以证明是否有可能避免这类众所周知的灾难,以及能否实现太空仪器带给我们的大量便利。在国际形势允许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太空中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研  相似文献   

17.
隐匿的世界     
正数以百万计的微生物尚未被发现。有人能拿出终极解决方案吗?斯拉瓦·爱普斯坦(Slava Epstein)是在莫斯科长大的,他的母亲每年都会带他去参观国民经济成就展,该展览展示了苏联生活的奇妙之处。展会涵盖多个主题——从工业矿车到乌兹别克酒——但是爱普斯坦,这个即将步入20世纪60年代的八九岁孩子,却只对其中一个主题感兴趣,那就是宇宙馆。太空热潮在这个城市日益高涨,展厅入口处,高耸的太空征服者纪念碑像太空探测器一样直插云宵。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窗     
称量宇宙##D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今天的宇宙仍在不断地膨胀。但人们不仅要问:它会永远膨胀下去吗?宇宙究竟有多大的质量,这些质量所产生的引力能否使膨胀减慢.甚至宇宙会塌陷成一个密度惊人的人球吗7由于宇宙的质亟不能被直接测量.所以许多的宇宙模型还只是一种假想。也许到了2001年天文学家们可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1996年4月美国宇航局批准了一项耗资7000万美元的太空探测计划,这项计划是拍摄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背景辐射。第一次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1992年从一个宇宙背景探测卫星(COBE)收集到的数据中获得的。COBE探…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航天开发战略总部日前通过了日本首个“宇宙基本计划”,这项将航天开发定位为国家战略的基本计划,将过去以研究开发为主导转为助力产业振兴、安全保障等领域的航天活动为主导。在月球探测方面,“宇宙基本计划”提出首先要在2020年前后实现双脚步行机器人探月。另外,在载人航天活动方面,“宇宙基本计划”表示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论证载人探月的意义、目标以及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美国宇航局史上最复杂的项目之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研发进度一直受到众多科学家的关注。近日,美国宇航局披露,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在2018年10月发射,正式接替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工作。按照计划,升空后的韦伯望远镜将在距离地球大约150万千米的轨道上运行,对宇宙展开观测,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结构,并寻找太阳系附近的宜居行星。专家表示,耗资88亿美元打造的韦伯望远镜,其观测能力和灵敏度都非常惊人,如果一切顺利,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轨道观测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