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塑性计算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节省材料用量。本文提出交叉梁系的两种塑性分析方法:荷载分配法及机动法。前者是利用交叉梁系的荷载分配法研究交叉梁系的弹性、弹塑性直到塑性破坏的全过程,从而求得交叉梁系的极限荷载及塑性破坏时各梁的内力。通过用荷载分配法对工程上常用的几种网架的塑性分析,归纳出这几种常用网架的破坏机构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利用机动法可极其方便地求得交梁系的极限荷载。再利用节点平衡可求得塑性破坏时交叉梁系各梁的内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结构对称性分析了两端固支超静定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加载及变形过程.受力变形可分为弹性和弹塑性两个阶段,在弹塑性阶段,两固支端附近和梁中部同时产生弹塑性变形直至固支端和梁中点同时形成塑性铰而成为塑性流动机构.通过单位荷载法求出了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公式,可供弹塑性力学教学和工程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边支承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支座刚度分析方法,用塑性铰线法计算混凝土空心板的极限荷载,用2种破坏机构来分别计算混凝土空心板极限荷载,其中一种破坏机构的塑性绞线通过边支承的梁,而另一种破环机构是典型的双向板破环,比较2种荷载的大小,规定发生破环机构为双向板破坏,则达到了现浇混凝土梁的支承作用,从而计算出支座刚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塑性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两跨及三跨的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提出简化塑性理论,推导出集中荷载下梁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及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给出连续组合梁调幅系数的确定方法,对比组合梁实测与与计算的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极限荷载及调幅系数,误差分别为7%,10%和20%·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评估岩石工程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岩石的循环疲劳塑性应变理论进行了研究。将岩石在循环荷载下的疲劳损伤变量方程,引入累积塑性应变方程中,通过积分变换,推导出高周和低周疲劳循环条件下岩石轴向塑性应变的演化方程;将塑性应变发展理论模型与前人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岩石的轴向塑性应变演化规律,可直接用于疲劳荷载作用下岩石工程作用机理数值分析中。  相似文献   

6.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位荷载法分析了两端固支超静定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加载及变形过程,并给出了加载各阶段的弯矩和位移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变形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弹性阶段:固支端附近产生塑性变形阶段;固支端为塑性铰而固支端附近塑性区卸载阶段;固支端保持为塑性铰而梁中部部分区域产生塑性变形直至形成塑性流动阶段.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连续刚构桥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塑性极限荷载QR法,它是以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及样条离散化为基础,只寻找塑性极限荷载,避开了寻找结构体系失效模式的困难及缺陷,简化了失效概率的计算工作。此方法可以考虑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结构具有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功能,分析了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荷载设计方法和塑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广义阶梯函数对承受边缘弯矩局部均布荷载和线性分布荷载的简支圆板进行塑性极限分析.文中考虑了荷载的三种可能分布形式,给出了圆板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室内模拟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和软土地基共同作用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路面板的弯沉、应力以及永久变形。采用弹粘塑性有限元理论分析了路面在竖向静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对阻尼介质中简支刚塑性圆板承受脉冲栽荷时冲击栽荷形状对简支刚塑性圆板的最终塑性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Ie和pe,圆板中心的塑性位移随阻尼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圆板中心的塑性位移随时间t0的增大而减小.结果还显示,对于给定的阻尼介质,冲击栽荷形状对结构的最终塑性变形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岩石在点载荷作用下塑性特征,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花岗岩、细砂岩、黄砂岩、玄武岩、粉砂岩、红砖在点载荷作用下位移-载荷曲线,得到了6种类岩石力学特性和塑性特征。粉砂岩、红砖和玄武岩的强度接近;黄砂岩、花岗岩和细砂岩强度呈现线性增大,且与刚度变化趋势相一致。随着强度的增加,变形呈现先急剧增长后缓慢下落的特点。根据曲线规律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分级,黄砂岩、粉砂岩、玄武岩和红砖均属于脆塑性岩石;玄武岩为塑性岩石,细砂岩为脆性岩石。通过塑性系数对岩石进行分类,细砂岩为脆性岩石,级别为1级,塑性系数为1;玄武岩为塑性岩石,级别为6级,塑性系数为6~∞;花岗岩塑性黄砂岩塑性粉砂岩塑性红砖塑性。岩石越致密越均质,弹脆性越好;孔隙越多越离散,塑性变形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通过相贯线支管侧和主管侧内力之间的关系求取焊制三通塑性极限载荷 的工程方法。即首先由简单的力平衡方程获得支管在相贯线处的内力与极限载荷的关系,将此 内力作为主管相贯线处的外力,继而求解极限载荷状态下主管近相贯线处内力的近似解,结合 Von—Mises屈服条件(即三通由于相贯线主管侧形成塑性铰而失效时内力需满足的条件), 便可获得三通的塑性极限载荷,并据此建立了管道三通塑性极限压力的估算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有减薄缺陷弯管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研究了受内压弯矩联合作用时局部减薄缺陷与弯管塑性极限载荷的关系。局部减薄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与减薄缺陷的形式有关,减薄的轴向尺寸、环向尺寸及深度对塑性极限载荷有不同的影响。弯矩与内压的比例对局部减薄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也有影响。文中描述了局部减薄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的变化规律及在不同情况下局部减薄弯管的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汽车起重机起吊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进行塑性动力学分析的力学模型,分析了起吊系统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塑性位移,提出了模糊允许塑性位移等概念,探讨了吊臂折臂的模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估算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的局部应力-应变分析法,着重强调了循环塑性应变对疲劳损伤的影响。提出了在用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疲劳寿命时结合载荷谱累积疲劳损伤的方法。编制出驱动轮轴扭转与弯曲载荷谱,并对驱动轮轴的随机疲劳寿命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野外埋地敷设的输油管道发生断裂、泄漏等较大破坏时,使用管道挤压截流装置,将管道快速压扁以阻断流油的问题,运用塑性变形理论和虚功原理,建立了一个受均匀径向载荷作用下的管道挤压变形模型,并且对管道塑性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管道挤压所需的载荷量。并使用18 mm宽度的刀口对325 mm×6 mm的X60钢管进行挤压实验,得到了管道挤压的载荷位移曲线。将得到的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理论数据与实验数据结果吻合。该模型可用于计算不同规格管道挤压所需的载荷量,为管道抢修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塑料大棚的支座结构、外荷载特点和本地区最大积雪深度资料基础上,对大棚拱架进行强度设计;通过模拟加载测定其应力进行验算;对各几何参数与拱架强度及用料合理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供此类拱架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超声衰减系数是超声传播特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实验表明根据超声衰减系数的变化可以评估 4 5# 钢的塑性损伤 .结果还表明 ,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加 ,裂纹尖端塑性区扩展到探测区内的面积不断增加 ,超声衰减系数将随之有规律地增加 ,并据此可以预报裂纹的扩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