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马克思从人类学哲学视野出发,探讨了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就有一种自然的抑或是社会的价值引导.由这种价值引导把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社会和历史既区别开来又统一起来;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不断实践循环的引导中,通过有意义的价值导向把实践和认识、真理性与价值性、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决定论与选择论、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种新实践观的价值引导观察世界,形成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实践价值引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人类哲学史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运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就是要在继承马克思人类学精华的基础上着眼于时代的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是一种立足于人类性而不是阶级性的人类学哲学,人类世界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本源和发展的动因。因此,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理论的构建就是:从人类世界实践创生论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运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就是要在继承马克思人类学精华的基础上着眼于时代的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是一种立足于人类性而不是阶级性的人类学哲学,人类世界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本源和发展的动因。因此,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理论的构建就是:从人类世界实践创生论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从自然界生成的历史,人通过劳动实现和确证自己“自由自觉”的本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出现,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人的劳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全面异化。但在这种否定形式的发展中,又创造了和包含着积极的成果。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于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以此标地志真正人类社会的开始。在共产主义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才能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华北村落的人类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林友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6):18-23
在探讨中国社会组织原则时,将华南的宗族研究范式与华北的满铁研究传统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学术实践路线,这就是追踪调查再研究模式。它所具有的学术魁在于:(1)方法论上,确立了一种将不同研究传统结合起来的研究取向,即追踪调查再研究模式;(2)与国际汉学人类学界接轨;(3)考察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委,洞悉社会转型期的实质,对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华北村落社会提供一场人类学个案解说。 相似文献
6.
朱志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Z1)
感悟思维是东方人的一种思维习惯,此种思维方式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又因为人类学的所有理论都是源自于田野工作所获得的,因此,感悟思维成为了连接人类学田野工作和理论的一座桥梁。另一方面,在人类学学科努力本土化的今天,将感悟思维引入人类学的视野之中,即是西学人类学本土化的一种大胆有益的尝试,又充分发挥了中国学人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论争的表征背后所触及到的,应该是一个更为坚实和更为深刻的基底——中国传统。人类学如何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这关涉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诉求、方法范式,以及现实关怀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对圆桌论坛的“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学术论争的一种回应和延伸,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圆桌座谈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刊将陆续发表由徐杰舜教授策划、主持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系列座谈会的纪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袁松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2)
人类学并不仅仅是对同类问题的理论观点的不断更新,更是对不同的相关问题的连续探讨。议程跳转的发生是由于从业者们认识到对过去的问题反复进行研究意义不大,而在议程发生转换之后,许多新的理论范式又随之兴起。从历时性议题到共时性议题再到互动论议题,直至充满反思意味的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理论在跳转与变革中不断加深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文学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学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文学的人类学主词是人类学,是一种借助于文学的语言和形式来实现思想表述的人类学文本。而人类学的文学的主词却是文学,即借助人类学的方法、手段来写作文学文本,或从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文学文本。它们之间是有着明显分别的,但如果不加仔细辨析,也很不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11.
蒋楼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2):20-25
进入新世纪以来,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问题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但是,学界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到底应当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以及推进这种范式创新与转换的前提、基础、实质和关键问题是什么还众说纷纭,这势必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与"马克思哲学范式"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创新与转换的前提和根据,同时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因此,理清二者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马克思哲学范式"的全面探讨和深入研究,则必将成为学界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趋势和理论动向。 相似文献
12.
"问题范式"内含于"哲学范式"中,以提问方式展现研究者的致思路径,通过对时代问题的总结归纳,从不同视角表达哲学范式及范式转换的主旨。从问题意识、问答逻辑、问题表征和问题域等方面展开对问题范式内涵的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HE Ju-ling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2)
知识观是教师教育范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独白知识观影响下的教师教育范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在对话知识观的指导下,提倡对话的教师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藏族食物禁忌进行了分类,认为藏族食物禁忌是源于宗教信仰和现实经验。通过分析藏族人恪守食物禁忌以及禁忌延续的原因,指出食物禁忌具有调节、控制、教育、传承和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范式是一种封闭性的课程观,后现代范式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观。为促使学生向个性化发展,培养多种有用人才,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受社会多元化发展影响的现代范式教育,必然会向后现代范式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6.
赵丽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3)
数千年来 ,汉字在约定俗成和不断规范中形成了自己的体制原则。它在周边民族和国家的使用与传播中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发生了种种变异 ,经历了五种形态 :汉字汉文→汉字某 (民族 )文→某族汉字→自创民族文字→新“书同文”和大字符集建设 ,并因而形成了汉字系文字以及使用汉字系文字的国际区域。汉字的这种变异与地理、历史、儒学、宗教、民族等东方文化背景有关 ,并呈现出层次性、离合性、互动性和宽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郑元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5)
美学实验性写作的人类学依据是各异的 ,但可以简要地概括为 :( 1)人类学有一个双重目标 ,首先是要描述那些分布于各个人类种族中间的不同社会文化系统 ,然后又试图去探索令人困惑的多样性下所隐藏着的社会文化模式的规律性 ;( 2 )当代人类学美学为新美学提供了基础 ,它本身就是一种受文化情境制约的实验性写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括 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的特点,建立一个模型,以说明李俨与钱宝琮领导的“发现”范式与吴文俊领导的“复原”范式对中国的数学史研究的深刻影响。利用这个模型,解释两个重要现象发生的原因:其一,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在 1970年代初和当今两度出现低潮;其二,绝大多数的中国数学史家都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专注在中国传统数学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应该在现有的研究范式基础上,适时地、适当地予以改进,从发现“有什么数学”、复原“如何做数学”,扩充到“为什么要研究数学”。 相似文献
19.
桂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2):79-82
从民俗的文化意义、民俗的历史性进程、民俗的共时性网络与场域三维度,对人类学民俗研究的基本概念与视角进行阐释。这三个维度密切相关,共同构成民俗研究的人类学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20.
赵阿平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6):3-7
满—通古斯学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学科与学术热点,极具民族文化特色与国际学术交流优势。指出满—通古斯学研究的人类学价值,一方面体现在该族群至今仍保存着人类早期文明的诸多形态和特性;另一方面,该族群中的满族及其先人,在历史发展中以其突出的贡献,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对中国满—通古斯学的研究及发展从研究人才、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研究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科学阐明了满—通古斯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并提出深入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