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支持者表示,提取并利用大脑数据会使员工更快乐、更高效。准备好了吗?神经技术即将进入职场。如今,神经传感器已经足够可靠,而且价格合理,因此可为某些商业试点项目提供支持,如从员工大脑中提取提高生产力的数据的项目。这些项目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工作场所,涉及办公室、工厂、农场和机场等。这些神经技术设备背后的公司和人员坚信,它们将会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工作是否应该围绕大脑的某些功能,而不是整个人来展开,这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雀之屏     
<正>作品简介:大脑类器官具有和胚胎脑组织类似的蛋白表达,是人类神经疾病研究的新型模型。图中的大脑类器官是利用人的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40天得到,由Olympus FV3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作品展示了大脑类器官中神经祖细胞丰富的管状区域,绿色为神经细胞结构蛋白tubulin βIII,红色为DNA损伤蛋白γH2AX,蓝色为DAPI染色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3.
阳朔 《科学之友》2003,(12):39-39
由于大豆营养价值很高,故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它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大米、小麦等粮谷类,每100克大豆含有蛋白质35克-40克,是植物性食品中含蛋白质最多的食品,而且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突出表现为含有丰富的谷类蛋白质较为缺乏的赖氨酸。大豆中脂肪的含量也很高,每100克含有15克-20克,它的化学成分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85%。其中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占脂肪含量的50%以上。人们日常食用的大豆油中还含有1·64%的磷脂,其中大部分为卵磷脂和脑磷脂。另外,大豆中含有丰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不能提取先前学习过的项目信息(项目记忆)或者学习情境的信息(来源记忆)时, 会表现出外显记忆错误. 为了探讨提取意向对项目信息和来源信息的影响, 采用电生理记录研究方法, 对再认测验中出现的提取错误进行了测量, 结果发现, 再认错误诱发的大脑电活动与再认正确激发的大脑电活动有显著差异. 与项目记忆错误相比, 来源记忆错误诱发的大脑电活动起始更早, 分布更偏向于大脑前部. 提取意向调节认知神经加工, 并导致提取成功与提取失败神经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于罹患各种大脑疾病的人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使大脑深层次受损的细胞再生。由于3年前被注销的一种药物重新获准应用,治愈上述疾病的梦想可能正走向现实。眼下肯塔基大学正对10名帕金森氏病人采用蛋白质GDNF进行临床试验,通过植入患者胸腔皮下的微型泵把药物输注到大脑深层的帕金森氏病灶。  相似文献   

6.
直到不久以前,人们还仍然认为,人的大脑神经元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开始枯萎死的。这一理论是美国组织学家加罗尔特·布罗特提出的。他于1951年证实,在滋养和维持大脑的神经质细胞中,神经细胞的分布密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他甚至还列举了具体数据:大约从25岁起,大脑每天要损失几万个神经元,而到40岁后,则要损失约10~200万个。  相似文献   

7.
正将人类大脑类器官移植到小鼠大脑后,类器官发育出了血管并融入神经元网络内部。研究人员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2018年第4期上提出:小鼠大脑成为人类大脑类器官的良好生长地。大脑类器官,也就是所谓的"迷你大脑",是从干细胞中生长出来的微小大脑细胞丛,正在被研究人员用来研究自闭症和其他神经疾病的神经基础。但是,这些类器官在培养物中通常只能生长数月就会死去,这大大限制了其作为真  相似文献   

8.
问与答     
问:我们什么会感觉饥饿? 很多人认为,进食是日常生活中一件最普通的事情,但是从饥饿感产生到进餐结束的整个过程,却是被存在于大脑和肠之间复杂而又神秘的一系列反馈回路所调控。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相当多和食欲调节有关的因素,包括超过250 个基因和至少40个神经化学肽。  相似文献   

9.
目前科学家正在探索铝与阿耳滋海默氏病(Algzheimer's disease)有联系的一种疾病——早衰痴呆症。此病使2~4百万早衰的美国人严重丧失记忆和性格转化,并逐步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已发现铝集中在阿耳滋海默氏病患者的大脑细胞,比平常患者多10~30倍。但是否确为此症的起因,仍然是个谜。也可能是患者大脑系统失调退化的异常现象,尚需从实质上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13,(12):1-1
<正>生命现象多姿多彩,历来是人类探究的焦点之一。当人们对人类基因组计划耳熟能详,并领略了其后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和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后,一个新的生命科学庞大计划也开始规划并将很快动工,这就是"人脑活动图计划"。虽然只有1.5千克左右,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却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复杂的组织结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大脑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基于对多地区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结果提出,人的音乐才能很可能与基因有关——基因决定耳蜗的构造。耳蜗是耳朵的一个解剖结构,负责将来自外界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神经电信号,传送到大脑的中枢听觉系统接受进一步处理,最终实现听觉知觉。在音乐从外界传递到耳朵并最终传递到大脑的过程中,不同频率的空气震动(声波)被转换为神经冲动,这  相似文献   

12.
聪明的大脑会按照“少投入多产出”的原理运转,至少,当它学习新事物时是如此。初步资料表明,复杂的学习任务会刺激大脑,使大脑的能量消耗显著地下降。特别是那些在标准智力测验中获得高分的人,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脑知道为完成一项任务,哪些神经线路是用不着的。通常,它仅仅依靠某些重要线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理查德·海尔说:“学习与智力过程可能共同使用脑中某些重要的信息处理组元。”  相似文献   

13.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3,(9):18-19
<正>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美国神经系统科学家利用光线控制神经活跃性,通过激活控制强迫性行为的大脑回路,成功阻止了老鼠的强迫性行为——梳理毛发。研究人员发现,具有强迫性行为的老鼠大脑中,都有一种名为Sapap3的基因,其基因蛋白质代码存在于大脑纹状体神经突触中,该大脑部分与沉溺和重复性行为问题有关。同时,他们发现Sapap3基因具有光敏性,可通过光线进行控制。这项研究结果不仅将有助于科学家研制新型强迫症的治疗方案,还能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具有强迫行为信号特征的大脑活跃类型,拥有更精确的时间实现深度大脑刺激。  相似文献   

14.
庞小峰 《科学通报》1993,38(16):1517-1517
众所周知,不久前我们提出的在蛋白质分子中生物能量与信息传输的新理论较原来的Davydov理论更适合和更接近蛋白质。例如由我们理论得到的孤立子的能量(大约为13—36cm~(-1)),孤立子在310K时的寿命(大约为10~(-9)—10~(-8)s)和由这孤立于导致的比热(C_v=A+BT,线性比热C_1=10~(-3)J/gK~2)等是基本上分别与蛋白质的红外和Raman谱的实验值(15cm~(-1)),Austin的微微秒自由电子激光实验值(大约10~(-10)s)和Mrevishvil与Goldanskii等人测得的比热结果(C_v=a+rT和C_1=10~(-3)J/gK~2)是一致的。这些结果表明我们的理论取得了一定成功,是可信任的。导致这个较好结果的原因是我们重新认识了  相似文献   

15.
王云 《科学之友》2003,(7):42-43
据科学研究证实,一般人大脑潜力仅利用了4%~5%,少数创造者也只利用了10%,并且用得最多的是左脑,浪费最大的是右脑。在现实生活中,95%以上的人仅仅使用了自己一半的大脑,即左脑。为什么我们不能更经常地利用右半脑呢?最大的原因是教育方式对左右脑的不良影响。我们从上小学一年级起,就接受非实用型的读写算知识灌输和  相似文献   

16.
平场和偏振本底改正是全日面单色像和偏振像数据处理的必要步骤.本文假设太阳自转一周过程中望远镜的平场和偏振本底不变,基于此从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第2144个卡林顿周的单色像和Stokes Q/I,U/I,V/I图像中利用中值算法提取出平场和Stokes I到Q,U,V的偏振本底.利用该方法提取的平场中包含一些小尺度的脏点、大尺度的光强不均匀性,提取的Stokes I到V的偏振本底成马鞍面分布,Stokes I到Q,U的偏振本底成倒钟形分布.平场改正后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单色像.日面边缘偏振本底较大的宁静区扣除偏振本底后Stokes Q/I,U/I,V/I的平均值分别为-0.8×10~(-4),0.9×10~(-4),1.3×10~(-4),远小于改正前的-6.8×10~(-4),2×10~(-3),1.7×10~(-3).该方法无需定标观测,从常规观测数据中即可提取出平场和偏振本底,对天基、远程无人值守观测的数据标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药山豆根的神经毒性:从人到动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的毒性研究 ,一直是我们所忽略的 .其实即便是我们的传统中医理论 ,还是强调“是药三分毒” .种种原因致使信奉“纯中药制作 ,无任何毒副作用”观点的人并非少数 .我们以中药山豆根为例 ,从临床患者与神经影像学改变到大鼠神经电生理及神经病理损害作一介绍 ,证实其对大脑基底神经核和海马的病理改变 ,提示其肯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即自然界一些化学及植物的环境暴露因素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 .同时认为对中药现代化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5,(7):60-60
大脑可塑性,也称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所具有的识别建立在新的经历上的神经通路的能力。如我们所知,我们通过别人的指导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了学到和记住这些,大脑必须具有代表这些新知识的永久的功能改变。大脑所具有的这种伴随着学习过程而不断改变的能力就叫大脑可塑性。  相似文献   

19.
韩文根 《世界科学》2002,(6):15-16,34
人脑是目前已知宇宙间最复杂的系统 ,其功能活动在很多方面还是未解之谜。有人提出 ,2 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揭示人脑的奥秘是当今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挑战 ,也是心理科学研究和探讨人类学习和记忆的重要课题。感觉与传导感觉与传导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命本能 ,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具体反应。大脑结构本身并不复杂 ,它分左右两个半球 ,由中间的脑桥和延髓连接着脊神经。从脑本身发出的神经有 1 2对 ,接受头面部的感觉与传导 ;脊髓神经有 3 1对 ,接受躯干部位的感觉与传导。大脑就如一个通讯控制中心 ,而连接控制中心的是各个组织机构之…  相似文献   

20.
一种称为神经胶质细胞的特种细胞已被指明为造成神经分裂症的原因之一。该理论可能有助于解释诸多诱发这种疾病的不同证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欧文·戈特斯曼 (IrvingGotts man)认为 ,神经胶质细胞在大脑早期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成年人体内它们协助神经元工作以及抵抗感染。这就使它们成为涉及神经分裂症的主要怀疑对象 ,据悉有 1 /1 0 0的人受这种大脑疾病的影响。戈特斯曼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德国和冰岛开始他们的研究工作时查阅了许多医学文献。在与神经分裂症有关的区域中他们发现有 41个基因以某种方式为生长因子编码 ,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