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超低温冷冻前后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态与超微结构。结果发现,受伤精子被膜肿胀、皱褶、破裂;顶体变形、囊泡化、顶体膜肿胀,局部断裂;核膜肿胀,破裂,核空泡化;线粒体嵴变形、消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结构模糊;精子鞭毛被膜膨胀,鞭毛自精子基部或主、末段断裂。结果表明,超低浊冷冻和升温解冻,对牡蛎精子的膜结构损伤严重,导致精子活力和受精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射电镜下研究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的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中含有前顶体颗粒,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粒等多种细胞结构,线粒体,前顶体颗粒的数量较多,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前顶体颗粒逐渐汇集,愈合成顶体泡,顶体泡覆盖在细胞核的一端逐渐发育为顶体,线粒体则向顶体相反的方向移动,最后移到核后端形成4个较大的线粒体球;中心粒移到核后端由远端中心粒径形成轴丝,细胞核发生致密,形态发生变化,最后形成杯状的精子核,多余的细胞质被抛弃。  相似文献   

3.
入卵过程中太平洋牡蛎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精子入卵过程中太平洋牡蛎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精子入卵过程分为4个时期:顶体反应期、穿卵前期、穿卵期和融合期。顶体反应期,精子顶体物质释放,顶体致密部分向外延伸,形成1层保护膜,亚顶体腔开始向顶端突起;穿卵前期,亚顶体腔前突形成顶体锥,并向卵膜释放亚顶体物质,精子外膜后移;穿卵期,精子核及线粒体进入卵膜形成的受精锥,线粒体数量减少,顶体突消失,精子外膜和尾部脱落;融合期,精子核进入卵内与质膜融合,核解体。  相似文献   

4.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其余的均沉积卵黄物质形成卵黄小板  相似文献   

5.
锯缘青蟹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锯缘青蟹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三个时期,卵原细胞核大而圆,卵质稀少,胞器以滑面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核显著膨大,部分核内可见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卵质细密,出现核仁外排物和大量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自噬泡,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卵质中各种胞器高度发达,参与形成卵黄粒和脂滴;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细胞外围单层滤泡细胞,本  相似文献   

6.
合浦珠母贝卵子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合浦珠母贝卵子发育过程:卵原细胞被滤泡细胞完全包襄,初级卵原细胞具一明显核仁,胞质内分布少量线粒体,次级卵原细胞核仁消失,成簇的线粒分布于核膜一侧,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体销增大,核仁重现,胞质内出现大量管状或泡状膜性小体,此期卵母细胞开始逐渐游离,并自游离端首先出现微绒毛和卵黄膜。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体迅速增大,核膜常伸出伪足状突起,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线粒体以及结构独特的内质网。此期还  相似文献   

7.
在正常大气压下,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的游泳较为舒缓,压力提高时,表现为快速的直线运动或螺径小而螺距大的螺旋运动,并出现更频繁的下沉行为,表明幼虫的紧张度已提高。幼虫的压力敏感性随着幼虫的发育而逐渐降低,至13日龄壳顶面盘幼虫后期就消失,当9日龄壳顶面盘幼虫经过低压的一段时间适应后,在更高压力下已很难产生向上运动,利于幼虫逐步朝向水层下方移动。此外,该种幼虫的压力反应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其适应意义可能在于扩大幼虫的垂直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牡蛎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是世界牡蛎养殖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品种,我国自 80年代以来陆续从日本引进养殖,由于具个体大、生长快、单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辽宁、山东、福建等地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之一。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太平洋牡蛎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增养殖技术等做过许多研究,但迄今尚未见到有关生长特性方面的专门报道。本文根据现场实测生物学资料,用数学方法描述其壳长与体重关系及生长规律,对于确定太平洋牡蛎的收获季节和提高产量、为养殖生产服务,具有参考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研究材…  相似文献   

9.
大鳍鳠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发现卵原细胞时期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发达 ;初级卵母细胞早期 ,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 ,细胞外具有质膜和结缔组织膜 ;初级卵母细胞后期 ,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 ,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牡蛎精液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解剖法采集太平洋牡蛎精液,用自然海水做基础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DMSO(二甲亚砜)作为超低温保护剂,在液氮(LN2)面上不同高度进行预处理,投入LN2内保存,升温解冻后,检测精子成活率。结果表明,DMSO处理浓度、预处理温度及时间和升温方式对超低温保存成活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用10%DMSO在LN2面上17cm预处理6min,采用16-17℃流水不完全解冻,效果最好,超低温保存精子成活率可达70%。与新鲜精子相比,在LN2内保存一天的精子,授精能力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象山港海区和玉环芦蒲海区三倍体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垂下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牡蛎壳,每片采苗器采苗20-30个,以15-20cm间距串于聚乙烯绳间并吊养于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成活率和亩产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倍体分别增加14.63%-18.61%、9.52%-10.74%和23.53%-25.00%。三倍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其低育性和对饵料的高转化率有关。通过在两个海区对三倍体牡蛎浮筏养殖的比较研究,证明了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大规模浮筏养殖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2000年9-12月在浙江温岭市东门水产育苗场进行的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苗种培育研究结果,用浓度为70-100μmol/L的6-二甲氨基嘌呤(6-DMAP)诱导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共获得附着稚贝(壳长0.8-1.0mm)5712万颗,平均三倍体倍化率为62%,同时讨论了倍化率与诱导时间,效应时间,卵子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三种化学诱导剂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三倍体率,D幼孵化率,幼虫生长速度,生长成本等方面比较了细胞松弛素B,二甲基氨基嘌呤,咖啡因三种化学诱导剂诱导太平洋特蛎产生三倍体的效果,CB的三倍诱导率最高,为91.5%,但D幼孵化离最,仅为5.8%,且成本最高,为6-DMAP和咖啡因的4倍和50倍,6-DMAP的三倍体诱导率略低于CB,为88.0%,但D幼孵化率最高,为60.5%,其成本仅为CB的1/4,咖啡因的三倍体诱导率最低,为82.4%,幼虫孵化率为30.2%,但其成本最低,仅为CB的2%和6-DMAP的8%,三种诱导剂诱导的三倍体群幼虫在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ca gigas)幼体各个主要发育期的趋光性和趋地性。结果表明,担轮幼体表现为负趋地性和负趋光性,而其它几个幼体发育期却转化为正趋地性和正趋光性。牡蛎幼体的趋地反应强度大于趋光反应。幼体对于不同光强的反应水平差异较小,但具有较强的光动性反应,缺乏光探反应,因此,初步认为,自然海区中,牡蛎幼体难以随光强的昼夜变化而垂直移动,其垂直分布是随着发育程度而逐步朝向水体下层的。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不同饵料的投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种单胞藻的不同种类及投喂密度的组合方式,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的饵料效果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品种投喂宜选用等鞭金藻;混合投喂以等鞭金藻加塔胞藻和等鞭金藻加三角褐指藻为优选饵料,混合投喂最佳密度为4×104/mL。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牡蛎人工培育群体的基因型及杂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运用淀粉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了1龄养殖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5个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和杂合度。根据孟德尔自由分离规律,从子代的基因型推数出亲代可能的基因。杂合度的分析表明,人工培育的1龄太平洋牡蛎在Aat2、Ah1、Ah2、Idh1和Lap5个多态位点上的杂合度符合H-W平衡规律,未发现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7.
18.
非整倍体太平洋牡蛎的存活,生长与性腺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9.
采用美国药典提供的模拟胃液、肠液配方,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了太平洋牡蛎肌肉过敏蛋白和非过敏蛋白在体外模拟胃液、肠液消化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非过敏蛋白均能被胃蛋白酶快速降解,而主要过敏蛋白原肌球蛋白在60 min时仍未被...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显示度。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阐述了三倍体诱导技术、活体倍性快速检测技术、诱导剂对受精卵和胚胎超微结构的影响、三倍体牡蛎核型与带型、三倍体牡蛎同工酶的表达及快速生长机理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在产业化显示度方面,综述了三倍体牡蛎育苗与养殖的技术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