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离式热管充液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丙酮为工质,对水平排管串联型分离式热管,在充液率为32%~179%之间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热管蒸发器和冷凝器管壁、加热和冷却风道出口截面等处的温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充液率下热管的工作状态;计算了换热量、传热系数,从而得出该分离式热管在以丙酮为工质、设定的加热功率为1400W、空气流速1.3m/s时,最佳充液率为70%~114%.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根充液量不同的钠热管进行实验,分析研究了充液量对钠热管启动运行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φ25mm×2.5mm长为1m的钠热管内充约78g质量的钠为最佳,充液量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钠热管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3.
椭圆重力水热管充液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传热性能的角度针对三种不同充液水平的椭圆重力水热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充液量占加热段容积的64%,53%,43%这三种比例中,前者能获得良好的传热特性:最大传热量较高,内热阻较小,轴向传热温差最低,随着充液水平的降低,热管换热特性呈现越来越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铜热管内壁微沟槽的高速充液旋压加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直齿微沟槽铜热管的高速充液旋压拉拔成形加工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沟槽高速充液旋压成形的几何模型,通过实验发现:微沟槽的加工包括挤压和成形两个阶段;影响微沟槽成形的主要因素包括多齿芯头几何参数、芯头位置、减薄量、拉拔速度、旋压器转速和工作温度等;通过控制挤压深度、进给量、芯头形状与位置等,可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深宽比及不同壁厚的微沟槽;高速充液旋压加工微沟槽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其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个三流体分离型热管换热器的传热分析模型。通过传热分析,得到一个基本温度传递距阵方程,该方程可用于预测这种换热器的顺流、逆流换热以及两种冷(热)流体对一种热(冷)流体换热性能,最后,通过对一个实际工程的计算表明,所提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式热管卧式加热段进行了传热性能实验,考察了充液率、倾角对卧加热段传热性能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回归得出无因次换热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9.
同轴径向热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工况、不同充液率下的同轴径向热管实验结果,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热管内部工质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蒸汽在上升过程中受热逐渐成为过热蒸汽,在顶部遇到迎面蒸汽时相互碰撞,流速几乎为零,此时蒸汽换热以导热为主,工质温度达到最高值;蒸汽工质沿径向上升在顶部出现回流现象,冷却水管壁顶部区域速度最低,冷凝速率最大;管壁温度分布由热管底部到热管顶部逐步上升,充液率为50%的热管,当横向坐标在7.5~22.5 mm区间内时,温度接近于线性上升,之后上升幅度变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其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0.
搭建实验平台,研究径向热管传热机理;根据能量平衡和传热学基本原理,采用等效导热系数法,利用Matlab6.5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得出等效导热系数λeff与充液率R的拟合公式λeff=1 586.1+47.3R-0.5R2.以等效导热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充液率下热管的传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热流密度下,充液率越高,传热系数就越大;在高热流密度下,随着充液率的增大,传热系数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在实验条件下,径向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40%~5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充液率和运行参数对微通道分离式热管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微通道分离式热管的稳态换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和实验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7.9%.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充液率、风量以及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高度差对制冷剂侧换热系数、空气侧压降、换热量和能效比等参数的影响.计算得出系统最佳充液率范围为80.2%~105.6%,相应的换热量为3.75~3.90kW.制冷剂侧换热系数随着充液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系统压力随充液率增加而增大;同时当蒸发器侧风量由1 500m~3/h增加至5 000m~3/h时,系统换热量和EER分别增加了100.1%和92.5%;蒸发器和冷凝器高度差为2.4m的分离式热管比高度差为1.2m的分离式热管的平均换热量提高了9.18%.研究结果对微通道分离式热管的节能设计和运行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述在实验与运行基础上得到的分离式热管元件的理论模型与数学模型。在分析热管内部流动与传热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内部各种热流极限,并取得了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统一。本文提出了“干度”极限的新概念。认为在各种内部极限中声速极限容易发生,而发生的地区在上升绝热管入口段。  相似文献   

13.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分离式热管水平及小倾角 ( 0°~ 5°)蒸发段传热特性的大比例尺模型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其壁温特性及换热规律 ,探讨了热流密度、工作温度、倾角及充液率等因素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蒸发段垂直布置的分离式热管相比 ,水平及小倾角热管的换热系数较小 .特别是当热流密度大于 2 0kW /m2 时 ,蒸发管上下管壁温差增大 ,沿管长方向上管壁温度的波动较大 ,使上壁的换热系数降低 ,局部烧干热负荷过早出现 ,使热管的工作范围减小 .此外 ,还得出了水平蒸发管平均换热系数的无量纲准则关系式 .  相似文献   

14.
分离式热管倾斜布置蒸发段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分离式热管倾斜布置蒸发段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倾斜蒸发管的壁温特性及换热规律,分析了其传热机理;着重研究了倾斜角度、热流密度和充液率等因素对传热的影响;由试验数据回归整理了相应的平均换热系数无量纲准则关系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别与垂直蒸发段和大空间池沸腾的传热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倾斜蒸发管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研究结果为分离式热管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热管空气预热器的应用环境及特点 ,介绍了热管元件的研制与性能测试及换热器的整体方案设计 ,经实用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回路振荡热管运行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回路振荡热管的稳定性实验研究;观察其稳定运行时,工质的运动特征和运行现象;研究热管稳定振荡时传热性能与加热功率,加热端与冷却端的布置方式的关系,讨论振荡热管运行中的各种现象和运行规律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7.
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传热和结构两方面指出了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缺点,介绍了高效传热元件——热管的原理及其优越性,并对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8.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器,它是回收工业余热的理想设备。本文介绍热管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它可用于设计气—气型和气—液型热管换热器。  相似文献   

19.
脉动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以其独特的优势有望应用于能源及化工设备的强化换热领域。首先综述了热管结构和工质对脉动热管强化换热的影响,其次整理了脉动热管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最近研究进展,最后给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脉动热管技术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型径向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能够代替金属基板,并能与大功率模块一体化设计的新型径向平板热管结构.相对于金属基板,该热管基板的优势在于利用两相沸腾换热对功率模块内的集中热源进行扩散,因此其热扩散能力大大高于以导热热扩散的金属基板,从而能够提高模块的功率密度.对径向平板热管进行了稳态和瞬态传热性能实验,并与铜基板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铜基板相比,径向平板热管具有更高的热扩散能力,可降低模块的结壳热阻;热管冷凝面具有良好的等温性,当芯片功率密度为176W/cm^2时,热管冷凝面的温差在3℃以内;热管模块启动过程中芯片达到相同温度需要的时间长,有利于克服功率“飙升”和提高功率器件抗热冲击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