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胍基聚合物(PHGC,PHBG)抗菌剂,应用DSC及热失重研究了抗菌剂的热稳定性,对PA6/PHGC共混体系进行了流变性能分析,纺制了PA6/PHGC纤维,研究了共混纤维的抗菌性能及抗菌剂加入对其他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m(PP):m(PVC)=80:20)二元体系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HBP/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分布统计和平均粒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中加入3份HBP,增容的效果最好;当HBP达到4份时, PP/PVC(质量比为80:20)的相容性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阻燃剂聚苯基膦酸二苯偶氮酯对PET阻燃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分析(TGA)和热裂解色谱(PGC—MS)研究了阻燃剂聚苯基膦酸二苯偶氮酯(PAPPP)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作用机理。TGA结果表明PAPPP/PET(15/85)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37℃,550℃的热解残余量为26.8%,450℃~550℃的失重为23.3%,与纯PET相比,共混物的热解温度范围变宽,残余量增加,且在PET燃点附近的可燃性挥发气体的生成量降低,表现为凝聚相阻燃机理.PGC—MS分析表明,加入PAPPP对PET的热裂解模式有一定影响,在燃烧过程中伴有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 DSC、DMA 以及 PCM 等测试技术对 PPO/PET 共混物体系进行了相容性及相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PPO/PET 共混物是一热力学不相容的体系。共混物的相分离程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其热转变温度、动态力学转变点及相形态均具有组成依赖性。增容剂 GMS 的加入改善了体系的相容程度。随着 GMS 含量的增加,其相容程度提高;分散相尺寸因增容剂的加入而变小,界面层的结合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HPVC-S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和SRB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通过性能测试和Hobbs理论预测,研究了单一组分相容剂、二元复合相容剂和交联度对HPVC-SBR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复合相容剂和动态硫化均可明显改善HPVC-SBR共混物的性能,但动态硫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聚砜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氯乙烯(PVC)和聚砜(PSF)共混,采用干-湿纺工艺制备了中空纤维超滤膜。通过实验对PVC/PSF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铸膜液的组成、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聚氯乙烯(PVC)为膜材料,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丙烯腈(PAN)为高分子添加物,研制出PVC/PAN共混膜,讨论了PVC、PAN的共混比例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VC/PAN共混膜在处理造纸废水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PVC/PAN共混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可达到537.6(L/m^2·h)和85.4%,并随PAN共混比例的增加,膜的水通量增加,截留率减小。通过电镜观察,共混膜具有不对称结构。当PAN含量为4%时,共混膜处理造纸黑液的效率较高,出水稳定,黑液的COD、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83.2%和90.8%,黑液的浊度和ss等指标也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六亚甲基四胺/氯化铁/氯化亚铁混合物(混合改性剂)分别改性废旧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胶粉,利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 FT-IR)和热失重分析(TGA)表征了KH570改性废胶粉的效果,并将其掺入到三元乙丙橡胶(EPDM)中制备共混物。研究了KH570和混合改性剂改性废胶粉对共混物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KH570改性,成功在胶粉表面引入活性反应官能团;KH570和混合改性剂都是废旧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胶粉的有效改性剂,其中填充KH570改性胶粉的共混物在硫化性能和力学性能上均有显著提高,界面相容性也更好;随着废胶粉填充量的增大,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下降。综合考虑共混物成本与性能关系,KH570改性胶粉的用量为10份时(以总橡胶质量为100份计),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P(BA-co-AA)-g-(PMMA-GMA)三元接枝共聚物及其锌离子聚合体,在布拉本达密炼机内与聚环氧乙烷(PEO),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进行机械共混,得到一系列共浊物,讨论表征了所得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解释了共混物中出现的协同效应,抵消效应。  相似文献   

10.
聚氯乙烯/三元共聚尼龙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ABCO)及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ABCO-g-MAH)两种增容剂对聚氯乙烯(PVC)/三元共聚尼龙(NT)共混物进行增容,得到了一类新型的PVC/NT共混物,用SEM,DMTA、DSC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晶情况进行了表征;对增容剂的增容机理和增容效果进行了探索与评价;结果表明:增容和未增容PVC/NT共混物都是典型的的两相体系;PVC/NT质量比在75/25~25/75的范围内NT均为连续相;共混物中EnABCO比EnABCO-g-MAH对PVC有更强的增塑作用,共混物有冷结晶现象,EnABCO增容共混物中的NT结晶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以及PVC/CPE/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低渐-高温两步氯化制得的CPE与PVC组成的共混体系为一部分相容体系,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即链段相容性,由低温一步氯化法制得的CPE具有氯化区和未氯化区类似嵌段式结构,对PVC/LLDPE共混体系具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聚(间二乙炔基苯-甲基氢硅烷)(PSA)和含乙炔基苯并噁嗪树脂(A-PBZ)在热作用下均能够聚合形成交联网状结构。研究了PSA/A-PBZ共混树脂(SB)的固化行为。通过红外光谱(FT-IR)、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SA/A-PBZ质量比为5:2时共混树脂(SB-2)的固化特性,利用动态DSC分析,根据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得出SB-2共混树脂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8.4 kJ/mol、111.1 kJ/mol,反应级数分别为0.93和0.95,固化反应遵循一级反应机理。同时还对SB共混树脂体系的耐热性能进行了探究,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下,SB共混树脂固化物失重5%的温度(Td5)和1 000℃时的质量保留率均随着A-PBZ树脂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但SB共混树脂仍然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温度,溶液pH值,新型磷酸酯改性剂(ADDP)溶液浓度等因素对ADDP改性纳米CaCO3的影响,比较了改性纳米CaCO3和未改性纳米CaCO3的粒径分布,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中粘度及吸油量,并把改性纳米CaCO3应用于聚氯乙烯(PVC)中,测定了PVC/CaCO3软塑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出了β-羟基丁酸酯和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纳米CaCO3共混物,采用DSC,TGA,DMA,拉力机和旋转流变仪等仪器对所制备的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氛对PHBV的热稳定性没有影响,纳米CaCO3的加入对PHBV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基本不产生影响.此外,当加入的纳米CaCO3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物的增韧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团相法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以及PVC/CPE/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低温-高温两步氯化制得的CPE与PVC组成的共混体系为一部分相容体系,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即链段相容性;由低温一步氯化法制得的CPE具有氯化区和未氯化区类似嵌段式结构,对PVC/LLDPE共混体系具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P(BA-co-AA)-g-(PMMA-GMA)三元接技共聚物及其锌离子聚合体,在布拉本达密炼机内与聚环氧乙烷(PEO)、聚乙烯(PE)、聚丙稀(PP)、聚氯乙烯(PVC)进行机械共混,得到一系列共混物。讨论表征了所得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解释了共混物中出现的协同效应、抵消效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K12-N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中,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OP-10)复配使用时,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10质量分数的增加,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中而降低,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PVC/PVB共混超滤膜性能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两种羟基含量相同、黏度不同的PVB,分别与PVC进行共混制备微孔膜,可以改善PVC膜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对PVC/PVB共混膜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并测试了PVC/PVB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结果表明:加入PVB后改变了铸膜液的分相过程,从共混膜SEM照片的断面结构可见其皮层厚度增加,指状孔减少,且形成较多的界面微孔;两种PVC/PVB共混膜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水通量及截留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利用制备的PVC/PVB膜对造纸黑液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极性高聚物氯化聚乙烯和有机小分子双[(2—羟基—3—环己基-5—甲基)—苯基]甲坑(ZKF)混杂体系的粘弹性能。通过DMA分析,发现ZKF的加入使CPE/ZKF混杂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漫度升高,产生明显的抗增塑效果,同时阻尼因子tanδ值也随之增大。通过FTIR分析,发现CPE/ZKF混杂材料中ZKF和CPE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并且随身ZKF加入比例的提高,CPE和ZKF之间的氢键作用量呈加强趋势。CPE和ZKF之间的氢键作用增强了ZKF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一方面使CPE/ZKF混杂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另一方面,CPE/ZKF混杂材料在玻璃化转变时所耗散的能量增加,提高了阻尼因子tanδ。通过DSC测试,发现CPE/ZKF混杂材料中CPE和ZKF具有良好的相客性,另外,通过DSC测定的Tg与DMA结果有相似的趋势,也验征了抗增塑作用的存在。通过合理控制CPE和ZKF之间的氢键作用来调整CPE/ZKF混杂材料的tanδ和Tg,为进一步开发此类高性能减根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MWPVC)/聚甲醛(POM)/丁腈橡胶(NBR)三元共混弹性体合金。重点讨论了HMWPVC/POM/NBR共混比、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HMWPVC/POM/NBR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性能优于PVC/POM/NBR共混弹性体。采用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HMW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HMWPVC/POM/NBR(10/10/80)三元共混弹性体的tgδ-T谱上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8℃,三元共混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