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代中期,元白的判文盛行一时,他们的判文在内容和风格上极为相似。并被广大学子引为判文之圭臬,竞相仿作。究其原因,无非是时代的因素和元白判文的精妙所造就。文章从元白判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了元白判文盛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黄昏时段环境照度下降对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的影响,进行了实际道路试验.试验选用32名驾驶员,在实际道路环境的不同照度中,判识不同深度距离红色障碍物的空间"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对判识特征值和环境照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障碍物判识距离随照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定量比较黄昏与白天的距离判识值差异及相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外界环境照度的下降,驾驶员距离判识值逐渐增大,判识距离与照度的对数符合一元三次函数拟和,其拟和度大于0.9;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的主观判识均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3.
既判力学理从罗马法时期发端到近代成型,经历了诉权消耗理论、裁判契约说、国家司法权威说等认识历程;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既判力没有明确的含义,但其精神已渗透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中;“确定判决”的诞生,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重新释读,对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诸如等等,都反映了作为诉讼终结点即既判力理论开始在我国的探索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唐代判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表意模式,这种模式所透视的判词内蕴,很有借鉴作用。对于唐代判词语言表意模式进行分析探究,揭示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希冀对当代法律人特别是法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中针对广义积分比较判敛法的弱点,提出了根值判敛和数值判敛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景观的判识及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要素、判识因子,以及文化景观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景观研究的判识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了32名驾驶人,在黄昏时段获得了驾驶人对红色与绿色障碍物的判识距离,分析了环境照度对判识距离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不同深度距离下环境照度与判识距离的数学模型,定量比较了红色与绿色障碍物判识距离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外界环境照度的下降,判识距离逐渐增大;绿色与红色障碍物相比,距离判识差异显著,绿色障碍物判识距离大于红色障碍物判识距离;判识距离与照度的对数可用一元三次函数拟合,拟合度大于0.9。  相似文献   

8.
对于接近零不合格品的生产过程,传统的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应用累积合格品数作为统计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接近零不合格品生产过程的基本模式和一套完整实用的判异、判稳准则。  相似文献   

9.
头脑体操2     
1、绝妙判决某国一对离婚夫妇,为亲生骨肉的抚养权和住宅居住权互不相让,最后只好再次对簿公堂。法官庄严地宣布了判词。这份判词,令当事人、公众舆论都大吃一惊。但仔细回味,无不承认这是绝妙判决。你知道法官是怎么判的吗?  相似文献   

10.
汪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64-I0165
既判力理论主要来源于古罗马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之一,其重要性可比诉权、诉讼目的等理论。然而,既判力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本文通过分析既判力相关学说,对既判力的根据与其理论基础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唐诗评选》是清代最早的一部披沙淘金的好选本。受儒家“诗教观”与“神韵观”的局限,对某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化名门是唐代私人藏书的主要群体,他们大多是学者身份,主要为用而藏。唐代藏书文化的繁荣与印刷技术和书画业贸易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名门所藏的书籍既是他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又是他们自我标榜的重要工具和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浩如烟海的书籍为子孙后代的读书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提供了极大的诬利,藏书——读书——再藏书俨然成为文化君门区别于其他家族的一大特色。唐代文化名门在图书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为祖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唐初、盛、中、晚各个时期都有影响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帝王大臣们关注的,也是文人们所关注和参与的。初唐文人的辅国安邦、盛唐文人的兴业建国、中唐文人的改革弊政、晚唐文人的深刻反思是唐不同时期文人的不同担当精神的体现。唐代文人自觉地将自己与时代联系起来,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出力。唐代文人的担当精神是儒家社会理性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4.
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他在中国游历九年多所见闻的唐代社会生活,节日习俗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该书所记载的节日有除夕、元旦、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三月三、五月节、中元节、立秋、冬至等。他还将中国节日与日本节日加以比较。他对新罗侨民八月十五节的记述尤为引人注意,并引起了中秋节源头之争。所记节日生活都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亲身见闻,真实可信,细节丰富,是研究唐代节日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隋炀帝艳史》,明代齐东野人编著。作品大量参考唐宋的笔记小说,并参照正史和其他史料,记录了隋炀帝的一生,揭示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并借古讽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人物记传体的结构和民间传统的讲史方式的运用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敦煌法藏文献《丧礼服制度》写本残卷内容多本唐人杜佑新制《唐礼图》,该卷是研治唐代《丧服图》的存世罕见的重要文本,尤其是杜佑撰《唐礼图》十五卷,今不详,唯见于此残卷.文章结合相关礼书对残卷内容及杜佑礼图之作进行考释,认为残卷有部分错误,然《丧礼图》内容较之前代有不少创新之处,又杜佑《唐礼图》为礼学史上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7.
大宛都督府与原属贺鲁种落的千泉、俱兰、颉利三都督府及碎叶州,同置于显庆三年,但前者归安西都护府统辖,后四者属濛池都护府统辖;唐朝在石国置都督府,反映了石国在唐朝的西域统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自隋大业年间以来,突厥人长期控制了石国;莫贺咄吐屯因功被册封为石王之事,应发生在开元二十八年;唐朝册封一个突厥吐屯为石国王,一方面说明唐朝长期利用突厥人控制塔什干地区;另一方面也说明突厥人长期控制着塔什干地区;石国至长安里程,《新唐书·石国传》少记1985~2005(唐)里;石国至周邻国家里程,《新唐书》之记也有错误。  相似文献   

18.
<孟子音义>是宋代孙奭撰写的一部音义体专著,全书共有词条1199务,是孙奭在唐陆善经、丁公著、张镒三家注的基础上兼加已注而成,其音释方式主要有直音、如字、反切三种,其中反切有585条.分析其反切类目,对于理解音注的实际内容,对于分析音注的音系特点,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础上,对群经中的1000多个常见异读字专门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辨析,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词典。作为一部工具书,《群经音辨》在编排体例、训释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后世的辞书编纂颇有启发,因而在我国辞书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