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使用C18反相柱,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从沼水蛙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出抗菌肽,应用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并测定抗菌肽氨基酸组成.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和空间结构预测,从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推测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并展望了抗菌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蛙皮多肽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蛙皮多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是由两栖动物皮肤分泌的,有抗菌、抗癌作用的多肽,广泛存在于两栖动物的皮肤分泌物中.由于具有抗菌谱广、种类多、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其应用已涉及到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从蛙皮多肽抗生素的分类、分子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生物学活性、化学修饰和基因工程方面概述了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3.
两栖类动物皮肤长期裸露,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为抵御有害环境因子的侵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保护机制。而皮肤抗菌肽属自然免疫的一部分,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阻止微生物入侵。本文主要从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结构、作用机制、活性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系统认识和了解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样线法和访谈法对六盘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两栖动物标本80余只,经鉴定并结合文献记载,六盘山保护区分布有5种两栖动物,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71.4%.其中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种群数量不足3万只,已处在濒危状态,花背蟾蜍(Bufo minshanicu)、岷山蟾蜍(Pseudepidalea raddei)及中国林蛙(Rena chensinesis)为保护区优势种,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在保护区十分罕见,恐已绝迹.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3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6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42.9%,广布种2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28.6%,无东洋界物种,这与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宁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动物群相一致.针对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科研及具体实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7):14-14
首次从两栖动物分泌液中发现基因编码的神经毒素(图)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林东海、湖南师范大学梁宋平等研究团队通过合作,从华西雨蛙皮肤分泌液中发现了基因编码的  相似文献   

6.
天然抗菌肽主要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组织或者细胞表达分泌而来,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类抗菌肽由于其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导致其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但由于抗菌肽主要作用于靶细胞的质膜,因此关于抗菌肽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靶细胞质膜结构影响的研究.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抗菌肽抑菌机制研究中质膜相关研究方法,旨在为开展新型抗菌肽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无免疫原性、抗菌谱广等特点.并且,抗菌肽对畜禽具有促生长、保健和治疗疾病等功效;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致细菌的耐药性等特性.在动物养殖和提高畜产品品质方面,抗菌肽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文章结合当今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抗菌肽的分类、抗菌机理、应用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2002年~2006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发现3种保护区新记录: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福建掌突蟾(Leptolalax liui).保护区现有两栖类29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种为主,占总数的89.66%,其次是广布种,占总数的10.34%,无古北界种.生态类型复杂,共有5种类型.结果表明当地两栖动物多样性丰富.本文最后对保护区两栖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踏查法对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该公园有两栖动物9种,隶属于1目4科8属.其中蛙科为优势科,中国林蛙和太行隆肛蛙为优势种.宁陕齿突蟾为稀有、濒危物种,在该公园发现的宁陕齿突蟾有14个,种群数量占已知总数的73.68%.公园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有4种,东洋界和古北界种分别为3种和2种,体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分布型则以季风型占优势,有5种.两栖动物生态类型多样,陆栖-静水型占优势,有4种,静水型和陆栖-流水型各2种,流水型1种.分布于伏牛山区的秦巴拟小鲵和花臭蛙在调查期间未发现.鉴于栖息地退化和丧失、污染、滥捕等对两栖动物资源退化造成的影响,建议设立以两栖动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加强两栖动物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宣传,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两栖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蛙皮抗菌肽在低温肉制品中防腐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蛙皮抗菌肽在低温火腿肠制品中的防腐作用进行研究,并比较了抗菌肽、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以及相关复合防腐剂的防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添加量与低温火腿肠制品保质期呈正相关;抗菌肽对低温肉制品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低于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11.
结合广东省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广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广东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短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2.
鳄鱼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最原始脊椎类两栖爬行动物,有强盛的生长、繁殖、抗病和抗逆境能力,是生物医学与生态环保等研究的重要物种.近年研究表明,鳄鱼血有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癌活性,特别是对抗药性病源菌和人类艾滋病毒有较强抗性,鳄鱼血的抗菌作用可能通过血清中的补体蛋白诱导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和产生多种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的抗菌肽而起作用;鳄鱼胆汁提取物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生长,可能通过破坏线粒体膜电位和提高活性氧含量来诱导癌细胞凋亡;鳄鱼油有显著的抗菌、抗炎、防皮肤冻伤和促进皮肤烧伤愈合等作用.鳄鱼的工业利用价值和医药与功能食品开发价值,使其成为经济价值高的养殖动物,在广东、海南和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大量养殖.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鳄鱼驯养繁殖和生物活性成分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In mammals, several gene families encode peptides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uch as the beta-defensins and cathelicidins. These peptides are expressed on epithelial surfaces and in neutrophils, and have been proposed to provide a first line of defence against infection by acting as 'natural antibiotic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s brought into question by observations that several of these peptides are easily inactivated and have diverse cellular effects that are distinct from antimicrobial activity demonstrated in vitro.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a specific antimicrobial peptide in a mouse model of cutaneous infection, we applied a combined mammalian and bacterial genetic approach to the cathelicidin antimicrobial gene family. The mature human (LL-37) and mouse (CRAMP) peptides are encoded by similar genes (CAMP and Cnlp, respectively), and have similar alpha-helical structures, spectra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Here we show that cathelicidins are an important native component of innate host defence in mice and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necrotic skin infection caused by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因病原性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迫切需要从各种自然资源中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因两栖类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水溶性好、抗原性低、抗菌作用强等优点,成为筛选抗菌药物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就两栖抗菌肽的生物活性、分子结构、家族分类、抗菌分子机制、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当前的研究表明,两栖类抗菌肽除具有抗菌作用外还有抗病毒抗肿瘤溶血等作用;它们因结构可分为3类:线性α-螺旋多肽、环性肽和含10~13个氨基酸残基长度的多肽;目前已发现抗菌肽有很多家族如Magainin家族、Aurein家族、Bombinin家族、Bombinin-like家族Brevinin家族等抗菌肽家族不同其生物活性也不同;它们杀菌主要通过膜裂解或膜不裂解机制完成;已发现两栖类抗菌肽在临床医药、食品保鲜防腐、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随着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的研究,两栖类抗菌肽将突破表达量低、特异性差、产量小、成本高等局限性,为人类制备新型抗菌药提供更多可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从吉林林蛙干皮中提取抗菌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吉林林蛙干皮中分离提取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多肽 ,制备得到抗菌肽样品。在实验中摸索出提取抗菌肽的最佳工艺路线 ,建立了抗菌肽的纯化方法 ,并对所得到的抗菌肽的氨基酸进行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抗菌肽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在机体抵抗病原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athelicidin是目前发现的一个最大抗菌肽家族,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鱼类Cathelicidin的研究虽比较滞后,但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综述了前人鱼类Cathelicidin的研究成果,如基因结构、蛋白酶酶切作用、体内表达状况和生物学活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植物抗菌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植物抗菌肽是一类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小分子多肽,它能被细菌,真菌或物理的,化学的刺激所诱导,有些抗菌肽甚至在植物体内能组成性的表达,从化学结构来看,植物抗菌肽要包括硫堇,植物防卫素,脂转移蛋白和橡胶素类等,它们抗菌能力强,有较好的耐热性,抗菌机理独特,在农业,医药及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作者总结了国内外植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对其应用研究的基因工程等方面作了阐述,并对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18.
抗菌肽或抗微生物肽因具有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共同特性,近年来科学家又将这些肽类称为"天然抗生素",有望在将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药物替代现有的化学类抗生素.海洋动物中蕴藏着世界上丰富的抗菌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应用海洋动物抗菌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简要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抗菌肽hepcidin和青蟹抗菌肽scygonadin的研究进展,从抗菌肽的蛋白分离、纯化、基因克隆、基因表达模式、基因工程表达以及抗菌肽合成与表达产品的抗菌活性等进行了简要细致的叙述,对深入探索海洋动物抗菌肽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