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黑人民族斗争史是一部血泪史。黑人对于自己身份的焦虑使他们一直都被视为“他者”。一些黑人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之外,成为主流社会的“他者”;另一些黑人则变成了同时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会和黑人社区之外的双重“他者”。詹姆斯·鲍德温在《桑尼的布鲁斯》中刻画了这两类“他者”的形象,并指出他们走出迷茫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她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阶级、性别等多种压迫下审美价值观的扭曲和变态,以及他们对自我黑人身份认同的迷茫和混乱。以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为视角来解读《最蓝的眼睛》,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社会独特的观察,以及她对美国社会中黑人自我意识的唤醒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RalphFasold的“语言态度”分析为理论为根据,回顾了美国黑人英语的起源,较系统地阐述了美国各阶层人士及黑人自己对“黑人英语”所持态度,并指出“黑人英语”地位的提高取决于黑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当选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从二百多年前的奴隶到今日的总统,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本文就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状况及其根源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美国妇女运动成功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但是,未能成为运动主力的美国黑人妇女却批判女性主义运动的主流是带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和中产阶级”的运动;许多美国妇女研究学者也警告说,为了防止黑人女性被孤立,必须将反种族主义融入女性主义运动中。美国黑人妇女作为“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及她们在两次浪潮中的经历证明了种族主义实际上对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起了推动而非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性以及黑人作家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只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正确地“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7.
白玉 《科技咨询导报》2011,(33):245-245
本文根据美国黑人英语中be不变体、否定、讽刺还有黑人土语应用等独特语言特点,用美国黑人影片对白为素材,详细解析了美国黑人英语的黑人味道。指出作为那种较为成熟的变体英语,美国黑人英语特殊的语言体系和它暗含的丰富黑人文化素材对进一步研究美国文化之变迁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作家的作品历来很难出版。这主要是因为美国黑人作家的创作多取材于黑人生活,白人读者少,而出版家们又一向认为“黑人从来不买书”,因此多数美国出版商认为黑人作家的书不赚钱。但是,随着日渐走红的文坛新星、黑人女作家泰丽·麦克米兰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黑人女性作家们具有强烈的黑人民俗文化意识,她们把传播黑人民俗文化视为己任,在她们的作品中黑人民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尝试对她们的一些代表作进行民俗文化的研究,指出独特的黑人民俗文化表征,是这些作家重构美国黑人文化身份、解构美国社会中的白人文化霸权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美国黑人文学艺术崛起的标志.黑人作家在20世纪初不再屈从于白人社会所规定的社会位置,开始呼吁和抗议.他们有意识地从黑人生活、传统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新黑人"形象.休斯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赫斯顿和赖特继承了美国黑人文学复兴的传统,并使之突破和发展,开启了美国黑人文学关注个体自我意识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好莱坞的高薪二等公民70年代以后,随着黑人运动高潮的回落,黑人又回到了在银幕上原来的位置,只是扮演些微不足道的角色。尽管今天美国黑人的社会状况和社会对黑人的态度有了较大改善,黑人形象在好莱坞影片中逐渐增多,也逐渐好转,但种族歧视在电影界仍然存在。今年3月,就在奥斯卡奖揭晓前几天,美国《人物》周刊用大量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阴暗的好莱坞》的文章,猛烈抨击美国电影业对黑人的歧视现象。在这次奥斯卡评奖过程中,登泽尔·华盛顿和安吉拉·巴塞特等几位优秀黑人演员均未获得提名。而据《人物》周刊统计,在美国只有2.3%的电影导演和不足2.6%的电影编剧是黑人。这种现象反映了文化领域内的种族隔离。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一直以来,黑人问题都是文学作品关注的焦点,人们通常将其悲剧根源归咎种族歧视。Alice Walker(艾丽斯·沃克),这位倍受瞩目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从妇女主义和黑人的崭新双重视角来透析这一现象,将矛盾深入到黑人种族内部,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试图为苦难深重的黑人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在一系列的作品中,Alice Walker不遗余力地以激烈的言辞和摧毁一切的姿态颠覆了西方主流文化赖以生存的话语空间,迫使读者重新审视后殖民时代的种种问题。本文以Alice Walker的代表作The Color Purple《紫颜色》为主,以其他作品为辅,结合同时代其他黑人作家的小说,探讨当代西方非主流文化对传统中心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所罗门之歌》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不断进行渗透和颠覆,以使美国黑人逐渐忘记历史。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坚持不懈地修复着黑人文化。她认为,黑人同胞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以其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本文分析了小说主人公“奶人”的自我追寻,认为黑人的自由与发展要依靠像“奶人”这样的年轻人,“奶人”的成长经历代表着作者与黑人同胞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4.
初冬季节,我有幸去采访一位美国黑人——约翰尼·福特。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黑人,他是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克基市连选四任的市长、美国“黑人市长全国会议”主席、“世界市长会议”主席。以前听说过一些关于美国黑人的事情,但印象最深的只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和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脍炙人口的演说《我有一个梦》。它们标志着美国黑人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那么现在美国黑人的状况究竟怎样? 在美国黑人市长代表团下榻处,一个体魄健壮、脸庞黝黑、英俊洒脱的年轻人把我领到了房间。我心想,他大概是主人的秘书吧?!待我坐定之后,他递上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秀拉>中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一战老兵和战后黑人青年的形象,幽婉地反映了他们的困惑、无奈以及黑人身份带给他们的种种不平和孤独.他们其实也是"迷惘的一代",但身为黑人,无奈的叹息却被白人主流社会忽视了.  相似文献   

16.
鲍德温的《土生子札记》是一部杂文集,著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一时期,美国黑人取得了比以前更多的权利与自由。该札记反映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的社会环境,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偏见。同时,该札记也探讨了美国黑人身份的问题,揭示了当时美国黑人的心理认同:可以像美国白人那样成为自由平等的美国"土生子"。正是这种认同为美国黑人身份的构建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7.
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因父亲缺位而凸显女性母亲的形象,但饱受摧残和压抑的黑人母亲所表现的母爱是畸形、变态和悲壮的。特殊的环境孕育了黑人女性独特的品性,特别是处在美国边缘社会的美国黑人母亲,她们以自己的忠贞和毅力传承着黑人文化,成为黑人世界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小说家,同时也是首位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全部取材于美国的黑人生活,她的作品文笔细腻,充满感情,人物形象充满张力。她的一生致力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创作,她的作品强调美国黑人女性独立自主追寻自我,实现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不依靠男性,不依附任何其他外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同性的力量对抗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为自身命运而抗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利福利亚奥克兰地区学校委员会标准英语教学项目公开承认非洲裔美国黑人英语的合法性以及在学校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作为标准美国英语的教学桥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黑人英语的作用:第一,黑人英语可以成为黑人学生已有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桥梁;第二,黑人英语是黑人学生语言“接受能力”和“生成能力”的中间环节;第三,在教师的帮助下,黑人学生通过对比、翻译、对语言多样性的了解,能够改变他们对自身语言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林肯大学普赖德教授的数据统计,美国黑人报刊在1880年至一战之前间有了迅速发展,那又是哪些因素促成了黑人报刊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当时历史资料的查阅和分析,笔者以为,主要是黑人社区的推动、政党的政治需求、宗教团体的支持以及黑人教育机会增加等几方面原因,共同促成了当时美国黑人报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