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日之间两面不讨好在北京遇袭的丹羽其实是日本政坛少有的"知华派"。刚刚离任的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中国受足了"夹板气"。"如果东京都要购买钓鱼岛,可能日中关系面临着重大危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丹羽这样说,结果引发了包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内的日本右翼人士的不满,他们评价说"丹羽没有资格担任驻华大使"、"他是哪国人的大使",日本《产经新闻》也在社论中批评丹羽的发言,并要求替换大使。另一方面,8月27目,丹羽乘坐的车辆在北京市内遇袭,两名中国男子逼停车辆后,抢走了车上的日本国旗。日本国内右翼和中国一些民粹主义者显然都不喜欢丹羽宇一郎。但对于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日本人来说,丹羽的发言并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地图上,我们在左,日本在右。许多宣传中,"日本右翼"成为反华派的代名词。许多人不知道,日本的右翼组织和右派政治家实际上是两类人。右翼组织很好辨认,成员通常一袭黑衣,全部开着黑色的车,在街头用高音喇叭大声宣传自己的主张,无外乎"拥护天皇"、"回归传统"之类。这些人看起来颇似黑社会,实际上多属于民间底层人士。街头宣传虽然有时不免扰民,但他们对老百姓不会有什么过激的行为,普  相似文献   

3.
<正>赵明昊:夏洛茨维尔事件实质上是美国"另类右翼"运动的又一高潮。2008年,理查德·斯宾塞提出了"另类右翼"这一政治和社会运动理念。斯宾塞是国家政策研究所的负责人,这家智库极力宣扬"白人至上主义"并推动相应政治议程,"另类右翼"近年也在美发展成为一股包括"白人至上主义"者、极端排外者、反全球化人士、新纳粹团体等的政治运动,他们  相似文献   

4.
日本青少年的历史观相当一部分日本青年认为,60年前的那段历史没有必要总是旧事重提,他们的父辈也许杀过人、犯过错,但是父辈们的错误不应由他们这一代人承担。甚至还有一名同学说,日本确实曾经侵略过中国,但那场战争是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法避免的。而在当前的和平环境下,几名中国留学生竟然残忍地杀害了曾经给予他们诸多关照的日本人一家五口,这才是真正的罪恶,难道中国人不该反省、不该对日本人道歉吗?这番话让我感到十分震惊,但它反映了部分日本青年的真实想法。由于日本的教科书里从未对那段侵略历史做过详…  相似文献   

5.
日本近代史上的"中国通",往往被当作日本浪人来看待。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日本的中国通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走狗和马前卒。然而,通过考辨其历史成因得知,真正的中国通有别于日本浪人,他们是一些精通汉文化的、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该说,只有具备汉学或中国学素养的文人学者,才有资格被授以这种称呼。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的小打小闹发展成冷战后的日本社会总体保守化;●右翼团体同政治保守派、企业利益集团结成右翼保守势力。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主流社会基本能够谨守“和平宪法”、《旧金山和约》和中日三个政治文件,对侵略战争认罪、任罚、反省并道歉,在此期间,右翼团体的  相似文献   

7.
正因为老板和老板娘英语不太利索,公司所有需要用英语沟通的活几都由他负责,所以阿郎需要在两种语境之间不停转换,他的行为看起来像两个人一样。初到加拿大,只懂日文的我谋得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一家日本旅游公司做礼品销售。公司员工不是日本人,就是从日本移民来加拿大的中国人。像我这样没在日本居住过的人很少,恐怕除了阿郎再找不到其他人。阿郎是当地人,长相却显出中东人的特征,个头不高,脑袋不大,一头黑发,络腮胡子虽被刮得千干净净,双颊上却泛着一  相似文献   

8.
日本一家电视台曾播放过这样一个节目:一位叫柴田的青年,从小爱玩电子游戏,从15岁开始每天闭门“练功”长达十几个小时。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工作时,他说与人打交道麻烦。他回答问题很费劲,但长时间不张口,只是一个劲地摇头,说出来的的话又常常词不达意。这种因沉溺于电子游戏而影响智商、情商发育的现象,被专家称为“游戏脑”。据悉,目前在日本有“游戏脑”的青少年已为数不少。有关人士呼吁,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让孩子远离“游戏脑”。在一次研讨会上,日本大学教授森昭雄让一名13岁的女生和一名14岁的男生用手机发电…  相似文献   

9.
神和佛     
在日本,也和在解放前的我国一样,时常会有机会碰到些吃教会饭的“外人”(专指蓝眼睛、黄头发的西洋人说的,中国人和朝鲜人在日本人眼里不算“外人”)。他们也和在旧中国一样,有的办学校,有的开医院,有的搞救世军,有的简单明了,整天穿着不打领带的圆领黑制服,在各教堂布道说教。我国解放前后,原在我们这里吃教会饭的“中国通”又都转移阵地,茫茫如丧家之犬,大批涌到日本,一时造成居住的严重问题。这批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原没有生活的基础,离开东方就变成无根的萝卜,于是在不能再回到中国的客观形势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千方百计设法留在日本,做些有关中国或在中国做过的工作。拿东京来说,我就在圣公会的立教大学见到过从前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教授;在天主教的上智大  相似文献   

10.
当代日本,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存在着各种社会歧视和压迫现象,被称为部落民的那部分居民的处境就是其中之一。部落民虽同属大和民族,但他们过着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贫困生活,在政治上备受歧视,被称为日本社会的“人下人”。这种差别,同印度的种姓歧视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种阶级压迫。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对北京一些外企的薪酬状况做了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美国人付的工资最高,但也最不稳定,说裁人就裁人;法国企业付的工资最低,但最稳定,人可以干到老。结合在这两个国家的生活经历,再加上对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思考,我感觉,在工作问题上,美国人重视  相似文献   

12.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二战结束之后,在日本社会右翼团体和内阁的支持下,靖国神社先后将包括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大批战争罪犯的亡灵合祭入内,不少内阁政要还多次违党参拜,其目的就是"神化"战争罪犯,"圣化"侵略战争.揭露和鞭挞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的战争罪行,重申东京审判的合法与正义,反对日本政要的"公式参拜",是一切热爱世界和平人士不应懈怠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来自日本、俄罗斯、印度、中东的土豪和中国土豪一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难以遏制地炫耀。云集在伦敦的富豪,以俄罗斯、印度、日本、冰岛和南非人居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一波来自油产丰富国家的阿拉伯人开始进驻,他们到伦敦看房子,指着说"我要这个","这个"指的是一整条街;到了90年代末期,第二波的俄罗斯富豪来到伦敦,他们手捧热钱,也指着说"我要这个","这个"指的是整个广场(绿地周围一整圈的房子);最近几年,第三波的印度富豪也开始在伦敦街头出现,他们要买下的东西一点也不比之前的阿拉伯人和俄罗斯人寒酸。  相似文献   

14.
汉密尔頓·費希·阿姆斯特朗是美国資产阶級論述国际問題的著名人物,美国国际問題的理論性刊物《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的主编,美国最有影响的外交“团体”——“对外关系理事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亦译“外交学会”)的理事。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3月3日,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先生去世。他是一位极富人文精神的作家,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一生奉行和平主义,反对军国主义复活,与右翼势力针锋相对,被称为日本战后民主主义的旗手。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视鲁迅先生为精神导师,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多次访华,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许金龙先生是大江健三郎作品的主要中译者之一,也与大江先生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6.
姜俐 《科技潮》2005,(2):54
澳洲历史与“红木船”相关近日,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西南部瓦南布尔,一队考古学家沿海寻找著名的沉船“红木船”时,挖出了一些红木碎片。由于木片已被证实并非来自澳大利亚本土,这一挖掘成果引起了澳大利亚和中国有关方面的极大兴趣。目前,木片已被送往中国进行放射性碳素检测。一些人士认为,木片检测结果有可能会证实“中国人远在欧洲人抵达之前就发现了澳大利亚并且到达过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论断。澳大利亚“红木船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康奈利介绍说,这艘“红木船”大约是在1836年被人发现的,造型极不寻常。开始人们对它并不在意,直…  相似文献   

17.
正放眼全球,比经济萎靡更可怕的是,就业不振。不单中国,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皆是如此。尤其是青年人,成为就业困难的主力军,仅在发达国家,就有数以百万的年轻人纠结于此。并非找不到工作,更多时候是不愿意工作。这几乎是全球"年轻一代"的共性,而且越来越"流行"。这代"年轻人",在中国被称为"80后"、"90后";在美国被称为"千禧一代",也即出生在1980到1995的人;在英国和澳洲,他们被叫做"Y一代",形容精通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日本三井集团为了保证军需品的产量,急于获得尽可能多的白人战俘劳工,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数千美国士兵在菲律宾和其他地区投降后,被用船运送到日本本土,他们被迫在日本的矿山工作。在大牟田这个日本最大最危险的煤矿中,被当作奴隶一般使用的众多美军战俘遭受了残酷的虐待。  相似文献   

19.
 我是怎样想到周期律的呢?周期律又是怎样和博士生的攻博有关的呢?这源于我的一个奇怪的想法——每天,人们忙忙碌碌地生活、工作,一个中国,13亿人,地球上几十亿人,忙忙碌碌,这种现象充满生机,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为政治不为战争(这里只是说投入“政治”和“战争”的人极少),这些应该归因于什么呢?历史上千千万万的公众,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他们在地球上美好地生活过,在他们身上,最宝贵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亲中派还是反华派,出发点都是为了日本利益日本政坛,亲中派渐渐成为非主流,后继乏人。外交政策是国内政治的伸延。最近两年,日本国内的政治整体右倾化,右翼政治家的影响力增加,亲中派政治家自然变成了非主流。日本政治界中的"亲中派",准确地说应该叫"知华派"。这些政治家的理念是日本应该同中国搞好关系,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他们对华友善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日本的利益,而非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