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即所谓的S码。根据S码能直接写出正交表中各纵列的逻辑表达式;亦能通过S码的运算及等价变换直接得到交互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利用Bundschuh和朱尧的偏差计算公式^[1],给出了某些二维情况下的均匀设计表的生成元,另外,提出了构造某些二维非平衡均匀设计方法及相应的均匀设计表。  相似文献   

3.
根据正交表及矩阵、分块矩阵的有关性质推导出了正交表设计矩阵的正交结构及其满列秩性.  相似文献   

4.
因素(析因)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试验。当部分因素间交互作用可以忽略时,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本文分析了L_tu(t~q)型正交表的特性,探索应用计算机编制正交表及其交互作用列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功能齐全的通用软件。计算机辅助试验将帮助那些不熟悉试验设计理论的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地安排试验。  相似文献   

5.
6.
在正交表的理论中,一个可图示的正交表指的是可按照正交表行的hamming距离,形成一个结合方案.根据正交表的构造方法,证明了一种强度为2的正交表按照Hamming距离进行分类是结合方案.  相似文献   

7.
组合工艺中的正交试验设计与二次正交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工、治金、选矿等工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存在许多组合工艺问题,即产品的性能指标与生产工艺中许多因素有关,如何选取工艺中的各因素的值,以便在成本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所在地要求的产品性能;或是使产品的其它性能指标达到要求而主要性能最优,这些都是组合生产中最优组合问题和最优问题的求解。目前,主要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回归分析法,作介绍了正交试验法的试验设计和试验安排、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概念和原理。本文联系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说明如何选用正交表以及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步骤。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作为实例,讨论了正交试验方法在测试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交互作用列的判定,利用矩阵象(M I)技术,给出了正交表交互作用列的一个判断定理,其适用于一般水平的正交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正交表求多元函数积分的方法,利用正交表得到试验数据,再对试验数据 进行分析,将积分问题转化为试验设计问题,从而求得函数的积分。此方法不依赖函数形式本 身,在实际问题中当系统函数未知时,这种方法也可以求得未知函数的积分。对已知函数采用 SAS语言模拟,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36次实验的正交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多边矩阵理论的结论,给出了一套构作正交表的方法,对36次实验的正交表进行了具体构作,并进行了分类,讨论了优良性。  相似文献   

12.
13.
阵列照明器及微透镜阵列均可以用体全息实现,该方法要求记录体全息时尽可能保持记录平面光强均匀,使被记录模板的信息主要由物波的位相分布携带.本文探讨和分析了模板尺寸、模板空间频率、象元大小及形状、人射光角度等对记录平面的位置及光强均匀性的影响.还给出在满足消象散记录条件的斜入射及圆形孔径模板情况下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无线移动通信中采用阵列处理技术已成为改善系统性能及增加系统容量的重要方法。文中分析了空域处理和空时处理在消除TDMA信号多径环境下码间干扰 (ISI)和共道干扰(ICI)的阵列自由度。计算机仿真结果说明了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三维正交编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剪切模量进行了细观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细观力学分析模型,得出了这种材料的剪切模量混合律和非主轴方向上的本构关系。图4、参4。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讨论了正交变换在任一基下的矩阵一些性质,并说明它为什么不在高等代数的教材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值逻辑和正交函数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正交函数-正交四值函数,并作了严格的定义及前8个正交四值函数的图形,指出这种函数可以展开成四值函数级数,且按最小均 方逼近误差理论,得到了当它展开成级数时的系数Cj。  相似文献   

19.
设$\\mathcal {H}$是n维复Hilbert空间,$Q$是定义在$\\mathcal {H}$上的正交投影. 任给$\\mathcal {H}$的子空间$\\mathcal {M}$, 设$\\dim{\\mathcal {M}}=r,$ 在空间分解 $\\mathcal {H}=\\mathcal {M}\\oplus\\mathcal {M}^{\\perp}$下, $Q=\\left(\\begin{array}{cc}AB\\\\ B^*D\\end{array}\\right),$ 其中$A\\in{\\mathcal {B}}({\\mathcal {M}}), B\\in{\\mathcal {B}}({\\mathcal {M}}^{\\perp},{\\mathcal {M}}), D\\in\\mathcal {B}(\\mathcal {M}^{\\perp}).$ 利用算子分块的技巧, 对空间进一步分解, 讨论了$Q$的子矩阵$A,B,D$的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 并进一步讨论了$\\mathcal {M}$上的正交投影$P$与$Q$之间的关系. 得到了(i) ${\\mathcal {R}}(P)\\cap{\\mathcal {R}}(Q)=$\\{0\\}$ \\Leftrightarrow \\dim {\\mathcal {R}}(A)=\\dim {\\mathcal {R}}(B),$ (ii) ${\\mathcal {R}}(P)+{\\mathcal {R}}(Q)={\\mathcal {H}} \\Leftrightarrow \\dim {\\mathcal {R}}(D)=n-r,$ (iii) ${\\mathcal {R}}(P)\\perp{\\mathcal {R}}(Q) \\Leftrightarrow \\dim {\\mathcal {R}}(A)=0.$}  相似文献   

20.
换热器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ever 与Weavar的流管模型,对换热器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进行了研究,基本方程利用复数解法进行求解,证明了作用在管上的流体力与管子运动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密切相关,得出的稳定区图可用来判断管子是否发生流体弹性不稳定现象,模型管束为正方形排列,节径比为1.25,1.32和1.41,试验在风洞 进行,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