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志栋 《甘肃科技》2009,25(24):126-128
超高大跨模板工程是指超高、超跨度或超荷载的模板支撑系统,由于此类工程设计理论尚未完善,施工技术难度大,影响因素多且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从而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兰州市宁卧庄宾馆南楼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一区多功能大厅超高大跨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论述了架体的特点,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的设计、搭设构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析公路超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超高设计是公路几何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道路设计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合理的超高设计是保证曲线路段车辆行驶横向稳定和行车舒适安全的主要措施,最新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对超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的基础上,从超高渐变率、横向力系数、超高过渡段的设置等方面对公路超高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伟  李坤 《长沙大学学报》2023,(2):28-31+37
针对GaN光电阴极制备净化与激活超高真空系统工艺要求特点,我们研究设计了超真空系统总体结构、抽取装置和高温退火净化装置,根据超高真空系统控制的工艺流程、方法和自动控制要求,提出了以PLC和组态软件为控制核心,对净化与激活装置的真空度、温度和升降机构等参数进行控制的方法。并设计了超高真空自动监控系统中的PLC的操作单元、执行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执行机构硬件结构、控制系统人机界面,以及PLC控制程序和组态软件。GaN光电阴极制备净化与激活超高真空系统具有完全的可视化和数字化,抗干扰能力强,可促进阴极制备超高真空装置的应用和工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陈文胜 《山西科技》2010,25(2):120-121,125
合理的超高设计是保证曲线路段行车横向稳定和舒适性的主要措施,文章结合超高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介绍了公路设计中对超高值的选用和超高处理方法,以提高公路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敬一  刘亚 《科技资讯》2011,(26):99-100
本文结合商丘市内连接飞机场的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对公路超高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着重分析了超高值、超高缓和段长度及计算参数等的确定方法,阐明了设计计算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结合贵阳市政道路建设某段超高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和施工,就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案、设计计算作了详细分析,论证了超高重力式挡土墙在高填方区域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这种挡土墙的设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对类似设计选取方案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缓和段的弯桥,本文以缓和曲线长度作为参数,推导出了设有加宽、超高的缓和段特征曲线的几何设计计算式以及超高计算式,并给出算例。计算表明,计算式精度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勘测规范》在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上都与旧的《标准》和《规范》有较大的不同,原有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的许多内容与新《规范》、《标准》不相符,尤其是超高的计算部分,新规定太多,又缺乏参考的计算公式.文章结合课题,研究了新的《规范》、《标准》条件下,高速公路超高值的确定,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并分别研究了设置一条路拱线条件下和设置两条路拱线条件下,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超高值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王健 《科技资讯》2013,(22):61-61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超高设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道路行车是否安全。为使道路行车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应当在运行车速理论的指导下,对不同交通状况、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道路进行合理的超高设计。本文从超高设计条件出发,对公路路线超高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缓和曲线长度、超高过渡段、最大超高值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求为公路路线超高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纳米Al2O3对聚乙烯工程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压制和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纳米Al2O3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复合材料。用MPV-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和腐蚀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Al2O3粒子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程塑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2O3粒了不仅显著地提高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耐磨性,而且降低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摩擦系数,同时使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硬度增大,扩大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吴诗  高旭  陈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3):5146-5153
岩溶区覆盖层内土洞大量发育,土洞的失稳将威胁穿越该岩溶区的铁路交通正常运行,开展列车振动对既有土洞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以提出有效监测建议对其防灾减灾有重要工程意义。依托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岩溶塌陷实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列车振动荷载对土洞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用数值模拟分析其应力应变特征,据此提出有效监测建议。研究表明:覆盖层浅层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中深层更为敏感;在临界塌陷阶段,土洞背离路基侧较靠近侧具有更大的土压力波动;土洞破坏模式为:顶板弯折破坏,洞肩剪切破坏。据此提出以土洞顶板水平土压力减小和土洞背离路基侧洞肩土压力增大的重点监测部位和监测指标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HILOS)经前外侧入路使用经皮微创技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中上端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25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干中上段骨折,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1~72岁,平均为61.5岁.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  相似文献   

13.
冻土介电常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冻土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通过实验初步研究了冻土介电常数随频率、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中部的丘陵,是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川中丘陵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及该地区泥沙输移比的时间变化。笔者认为,川中丘陵的土壤侵蚀与泥沙外移是不同步的,沟谷的运移能力对侵蚀物质的外运极为重要。所以,对丘间沟谷的系统研究可为川中丘陵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土质边坡对循环荷载作用的动态响应规律,通过有限元对不同工况下土质边坡的振动响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循环荷载位置及加载频率一定时,边坡各测点竖向加速度、位移和速度响应峰值随循环荷载振幅增大而增大,且加速度和速度大致呈线性关系;各测点响应峰值随边坡高程变化而变化,测点离振源越近,动力响应越剧烈,响应增幅越大;当循环荷载位置及振幅一定时,边坡在1.5~2.5 Hz频段出现强响应,产生对其不利的共振现象;当循环荷载振幅及频率一定时,边坡的响应峰值随着荷载位置距坡肩距离(L)减小而增加,当L超过10 m后边坡振动响应变化幅度趋于不变。研究结果对认识循环荷载对土质边坡的影响及合理评价边坡工程环境振动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壤作为一种介质,其介电常数的测定是其含水量测定的基础,介电常数不仅与它的机械组成和化学成分有关,而且还与它的电阻率有关,由于土壤是层粒结构,分布电容的影响使其电阻率的测定有一定难度,本文根据土壤的机构组成,运用电磁理论对土壤在直流电压下的极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为它的含水量的测定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反演方法是对感应测井资料进行线性反褶积。由于感应测井获得的响应曲线是地层非线性时变滤波的结果,所以,感应测井响应可随地层电导率发生非线性变化。用相量反褶积方法分别设计出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所对应的反滤波因子,对反映测井响应随电导率非线性变化的非线性函数进行了拟合,用设计出的滤波因子及被拟合出的非线性函数对模拟相量感应测井资料进行了相量反褶积。处理结果表明,围岩效应和趋肤效应基本被消除  相似文献   

18.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褐土有机质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及质量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及HA/FA比值,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质量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土壤湿度对墨兰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墨兰种植在不同土壤湿度的培养缸内5个月。从叶片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来衡量,得知最适宜于叶片生长的土壤保水力为70%左右(即土壤含水量36%).当土壤保水力下降到50%(即土壤含水量27%)时,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都下降,时间一长就会死亡,文中讨论土壤最适湿度与土壤保水力和通气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由于长期的植被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壤环境的恶化是无容置疑的事实。问题是我们怎样做才能改良土壤,使其有良好的结构和最高的肥力,从而生产更多更好的第一性产品。我们知道,森林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植被类型,而且具有最高的种的多样性、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很高效能流程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本文就黄土高原土壤改良中森林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