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阴离子油性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查了脂肪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二十一碳烷不同配比和不同添加量对铝酸钠溶液分解产生的氢氧化铝的粒度、强度及分解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机理·实验表明:脂肪酸质量分数在15%~49%的油性添加剂,添加量为50×10-6~150×10-6g·L-1时,可以增加氢氧化铝的粒度,降低细粒子分布,提高粒子的强度,略降低分解率;当添加剂中脂肪酸质量分数为32%时,添加量为150×10-6g·L-1时,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2.
L-肉碱在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L-肉碱是一种类维生素和类氨基酸物质,是动物体必需的营养物质。L-肉碱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转运长链脂肪酸到线粒体,促进β-氧化作用。L-肉碱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肉质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L肉碱作为添加剂补充于动物饲料中是十分必要的,效果比较明显,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植物角质层蜡质在植物响应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为改良植物性状、提高作物品质及作物遗传育种提供新的资源,对植物角质层蜡质的组成、生物合成途径及功能进行综述:植物角质层蜡质主要由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即烷烃、醛类、酮类、初级醇、次级醇和蜡酯等组成;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3个步骤,即C16、 C18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C16、 C18脂肪酸延伸形成长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通过酰基还原途径和脱羰基;植物角质层蜡质在植物响应干旱、紫外线辐射和抗病虫害等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指出利用新的生物技术对蜡质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植物的抗逆性,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尧 《科技资讯》2015,13(3):93
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热稳定剂、等是浅色松香酯在合成后期需要加入的一些添加剂,浅色松香甘油酯在加入这些添加剂之后会使自身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提高。所以需要重视添加剂的作用,在浅色松香甘油酯的后期合理的选择添加剂和适量的添加添加剂。该文在分析抗氧剂和热稳定剂的作用的前提下,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添加剂在浅色松香甘油酯制备中的作用进行合理性的建议,旨在推动添加剂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润滑剂是脂肪酸酯,具有内外润滑作用。文中叙述了润滑剂的合成及性能测试。通过实验选定了反应催化剂——磷酸三丁酯,并确定了脂肪酸和醇合适的摩尔比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验研究,介绍了不同电解液体系及其温度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添加剂对膜层性能的作用,提出采用新的复合电解液体系及合理选择纳米、微米级颗粒添加剂是今后钛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现行的各种溶剂型节油降污添加剂的主要成份和作用机理。提出了一种复合汽油添加剂,并对该添加剂在汽油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指出了汽油中添加少量该添加剂后汽油理化性能的改变及发动机性能的改善。同时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李彬 《科技资讯》2011,(35):214-2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国人对一些特殊膳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达到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等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出现在加工过程中。因此,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为了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仍然有许多误解,也存在大量的食品添加剂滥用的现象,特别是在我国发生的非法添加"苏丹红"和"三氯氰胺"的食品安全事件后,社会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非常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添加剂有关知识的概述和基本分类与作用,以及国内添加剂市场出现的一些情况和几点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鱼肉有着丰富的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它不仅对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水体环境的变化,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也会发生改变。文章以拉萨河鱼(裸鲤)脂肪酸组成为样本,同内陆淡水鱼(鲫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从而分析脂肪酸组成在不同水体环境下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大量养殖营养价值较高的高原鱼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然食品添加剂──JA3作保鲜剂对鲜刺梨果进行涂膜处理后于室温下贮藏,分别对利梨进行了失重、感官和Vc含量的检测,证明采用0.3%JA3涂膜液对刺梨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在刺梨保鲜剂中优于用海藻酸钠和蔗糖脂肪酸组成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11.
润滑分子特性对纳米级流体膜失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 nm级流体膜的失效情况 ,采用 NGY- 2型nm级膜厚测量仪 ,根据光干涉相对光强原理 ,对纯滚动点接触的中心区进行润滑膜厚度测量。观察不同载荷和速度下纯烷烃及加入少量酸时的流体膜厚度的变化情况 ,考察流体效应膜的失效情况。实验表明 :使用烷烃作润滑剂时 ,当压力增至某一定值时有一个临界点 ,当速度低于此点时 ,膜厚剧减 ,此时润滑膜不再具有流体特征 ,此点是润滑膜失效点 ,它与压力、速度、润滑剂的粘度以及分子极性有关。加入少量极性添加剂后所形成的润滑膜可承受较大的载荷 ,并能确保nm级流体膜不失效 ;在较高压力下 ,要在接触区形成流体膜就必须施加更高的速度或使用较大粘度的润滑剂 ;极性添加物的加入能提高流体膜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冷轧后的铝板表面粗糙度、表面光亮度(含退火状态)及表面显微形貌入手,研究了轧辊温度、加工率及工艺润滑剂中的添加剂等因素,对轧后铝板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轧辊温度升高,冷轧铝板(含退火状态)表面光亮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轧后表面粗糙度下降;道次加工率增大,冷轧铝板表面光亮度增加,但表面粗糙度随之增大;添加剂对冷轧铝板退火表面光亮度影响较大,尤其是酯肪酸,当添加剂含量达到一定值后,铝板退火表面光亮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四球摩擦学试验分析纳米添加剂对板带钢冷轧乳化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润滑条件下进行冷轧试验,分析纳米添加剂对冷轧过程和轧后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纳米添加剂的轧制乳化液与传统轧制乳化液相比,其承载能力和抗磨减摩性能均有所改善;带钢冷轧过程中采用含纳米添加剂的轧制乳化液进行润滑,可有效降低轧制压力和轧机功率、减少能耗,并且轧后带钢表面质量也有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4.
利用MRS1J机械式四球长时抗磨损试验机分别对顺式和反式二羧基两种立体构型羟基脂肪酸在合成酯中的极压、抗磨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羟基脂肪酸在合成酯类油中具有一定的极压、抗磨作用,而且反式二羟基型的极压、抗磨效果优于顺式二羟基型.利用表面反射红外光谱分析了磨损实验后的磨痕表面,发现顺式二羟基羧酸极易吸附于摩擦表面,导致定向羟链缩短,吸附膜结构疏松,因而影响其极压和抗磨性能;而反式二羟基羧酸则在表面形成聚酯或聚醚结构.由此提出了两种立体构型羟基脂肪酸的不同的极压吸附抗磨模型.  相似文献   

15.
小桐子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桐子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合成生物柴油,测定了其脂肪酸的分布、粘度、凝点和冷滤点等指标.着重研究了分别加入3种降凝剂和0号轻柴油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凝剂1、2和3都能改进小桐子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其中,降凝剂1对小桐子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改进效果最好.降凝剂1、2和3能较好地改善调和油B20的低温流动性.3种降凝剂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小桐子油生物柴油和调合油B20的运动粘度.  相似文献   

16.
5种乌桕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分析5个不同产地乌桕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癸二烯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单烯酸(油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其中,大悟013、022样品不仅二十碳链以下直链脂肪酸含量高(烷酸含量分别高达80.52%和79.59%),且不含三烯酸类脂肪酸,说明这两个产地品种较合适用于生物柴油开发.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脂肪酸的组成、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采自南海中部地区的表层海洋近代沉积物样品的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南海中部近代沉积物中脂肪酸由正构饱和脂肪酸、一元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及带支链的异构、反异构脂肪酸组成.较高含量的C12:C20短链脂肪酸和较丰富的一元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其它细菌标志脂肪酸的出现表明,细菌等海洋微生物是脂肪酸的主要贡献者,海洋浮游生物对南海近代沉积物脂肪酸的贡献仅占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选用几种低硫、低芳烃铝材轧制基础油,采用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并与Wylor10,Wylor12和CSA-P这3种常用的添加剂复配,在MRS-10A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摩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类基础油中,正构烷烃基础油的油膜承载能力比加氢基础油的高;在加氢基础油中,随着链烷烃减少,环烷烃增加,基础油的油膜强度降低;但加入润滑添加剂后,含有环烷烃的加氢轧制油的摩擦性能比正构烷烃轧制油的摩擦性能更好,这表明与正构烷烃基础油相比,加氢基础油与润滑添加剂有更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滚子试验机上,对硫磷型极压添加剂进行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滑滚比与胶合极限应力近似成反比关系。而且,极压添加剂量越高,胶合承载能力越高。通常,极压添加剂的抗胶合作用依赖于金属表面形成的反应膜。从试件表面的显微照片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反应膜的覆盖率与滑滚比有关,随滑滚比增加,表面反应膜的覆盖率减少。  相似文献   

20.
The anhydrous, hydrous and bitumen-extrac- ted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immature source rocks from the Liaohe sag. It has been shown from the result that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fatty acids content de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The decrease of fatty acids in immature rocks is presumably related to alkanes generation in immature oils, whilst the increase may be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some additional fatty acids are generated from kerogen and the tightly bound fatty acids in kerogen are released as bound fatty acids in kerogen and unbound fatty acids in bitumen. The fact that the bitumen generated from kerogen contains fatty acids has demonstrated that some bound and tightly bound fatty acids in kerogen can be transferred into bitumen. The preferential fatty acids in the immature source rocks are found to be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longer chains, whilst krogen contains relatively more di-carboxylic acid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fatty acids in immature source rocks can be changed from that with more longer chains to that with more shorter chains when evolution extent has been increased.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fact that the majority of fatty acids in immature oils are those with longer chain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fatty acids to forming alkanes in immature oils mainly takes place at the evolution stage with R0 <0.6%.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hav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H2O could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fatty acids with mor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elay alkanes formation from fatty ac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