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蕾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14-118
在文体学界,"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享有广泛的影响。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一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的。但任何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有其历史渊源。关于这一概念的溯源问题,前人(如曹禧修等)有所涉及,可惜尚不深入。从布斯所给的"隐含作者"定义出发,从中西文论史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溯源,明确了这一概念在文体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斯认为,小说隐含作者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而作品的叙述角度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环节。唯有把握了叙述角度,读者才有可能对隐含作者的意图、立场、观点、态度甚至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推断。通过小说《丰乳肥臀》的叙述角度,论证其在建构小说的隐含作者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学代数中,有许多数学概念有其规定的使用范围,如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出现错误,这个范围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利用隐含条件解数学题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修辞手段的运用是每一种语言都存在的现象,在具体的语义组合中,某些修辞手段的构成恰恰是利用了义位的某些隐含义素。词语的变异,往往就是隐含义素催生的结果,使语义在原有义和新增义的和谐与矛盾中显得更为新奇别致、富有吸引力,语言也在这种情形中鲜活起来。要想准确而恰当地把握发话者所表达的修辞话语的意义,就必须突破话语的表层,通过隐含义素直入其深层含义去理解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5.
"身体部位"工具角色是指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身体的某一部位被用作能量转换工具的现象。从广泛收集的相关语料中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充当工具角色时,通常在句子层面不体现出来。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角度出发,运用范畴化理论分析来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分析发现"身体部位"工具概念隐含实际上是人的一种认知模式即部分∕整体换喻认知模式作用的结果,即作为部分的功能属性代替作为整体的身体部位在句子层面发生作用。本研究旨在能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身体部位"工具概念隐含现象,以期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身体部位"工具角色是指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身体的某一部位被用作能量转换工具的现象。从广泛收集的相关语料中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充当工具角色时,通常在句子层面不体现出来。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角度出发,运用范畴化理论分析来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分析发现"身体部位"工具概念隐含实际上是人的一种认知模式,即部分∕整体换喻认知模式作用的结果,即作为部分的功能属性代替作为整体的身体部位在句子层面发生作用。本研究旨在能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身体部位"工具概念隐含现象,以期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常,条件是结果产生的依据,二者相互依存。但在话语表达中有时却只有结果而隐去了条件。条件隐含在言语片段中,需要经过逻辑分析才能找出来.本文把这种条件称为隐含条件,并把含有这类隐含条件的句子称为隐含条件句。本文将主要参照许凤娇著《英语隐含条件句剖析》和张培基等人著《英汉翻译教程》对英语隐含条件句做较为详细的分类和翻译技巧介绍.  相似文献   

8.
刘涓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7):110-113
广告作为现代传媒传播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广告为了引人注意,在创意中经常使用隐含意义,在丰富了广告语言的同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中隐含意义的翻译可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因素、情景因素、词汇文化意蕴因素等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余勇 《科技信息》2008,(36):40-41
文[1]-[4]对数学通报“数学问题”1561进行了系列的分析研究,读后深受启发,正如罗增儒老师所言:数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思维的过程是多姿多彩的。本文在学习分析已有文章的基础上,从分析f(x1+m)和f(x2+m),x1+m和x2+m的大小、对称及平移几何含义出发,揭示数学问题的隐含特征。从而揭示数学问题的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10.
关于“省略”和“隐含”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省略"和"隐含"的性质及二者的区分问题,重新审视了吕叔湘提出的界定省略和隐含的两个条件,即明确性和还原性的区分标准.利用这两个标准一般能区分省略和隐含两种现象,明确性是基础,还原性是操作方法.但是运用这两个标准还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句法语义平面处理多义句时,明显地暴露出人们在运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分歧.还讨论了在语用平面上是否能够称为"省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语隐含条件句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通常用if,unless等关联词引导的分句来表示条件,这是明示的条件句;然而.英语中还有许多其他用来表达条件概念的方法。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介词构成的短语结构,某些关系分句、时间状语分句、地点状语分句或方式状语分句以及某些虚拟语气句,某些祈使句、陈述句之后使用并列连词and,or(else),otherwise等附加另一个阵述句的并列结构,或并列结构构成的某些谚语,或比较级the more...,themore...等.也能用来表示条件概念。这些表示条件的方法,我们称之为隐含的条件。英语中隐含条件通过其某种内在的语义或意念功能起着与明示的条件句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持期的含义出发 ,揭示了持期是表示债券价值关于“1 利息率”的点弹性 ,并介绍了Redington关于持期匹配的基本模型及其严格的假设前提 .针对Redington模型关于利率结构与现金流相互独立的假设 ,进一步以可赎回债券为例给出了在有隐含期权情况下持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隐含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衔接手段,其蕴含的意义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翻译实践提出了挑战。以关联理论为视角,分析指出文学作品中隐含意义的处理过程,就是译者不断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进而结合实例提出隐含意义的翻译原则:尽量传达原作的特色,即原作中的隐含衔接;不要使译文读者误解,即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最后指出其翻译策略:保留原文衔接手段、明示法和消除法。  相似文献   

14.
阐释《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中“玉玦”的隐含义──决绝、断绝,进而通过词族的系连从词源角度揭示出部分“玉器语词”的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坐标法:即利用汉字谐声系统和汉字形符表义功能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将出现一种新的风险,即隐含期权所带来的利率风险。对这些隐含期权的忽略会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先向读者展示了什么是隐含期权以及这样的期权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执行,这种期权的执行将如何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然后说明了银行隐含期权的度量方法,特别创新的给出了数值计算方法,最后针对这样的潜在风险,作为一个银行的管理者应该如何去管理这样的风险,本文给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隐含推理是在特定语境下既省略部分前提又省略结论的一种特殊的推理省略式。隐含推理由显前提、隐前提和隐含结论构成。隐含推理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种推理形式,增强揭示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解释了语言意义和语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其明示—推理模式认为语用推理实质上是填补语义表征和语境之间信息空白的过程;是加工处理新旧信息和关联信息得出会话含意的过程。文章从隐含前提补足的角度探讨了关联推理模式对话语理解的解释力,及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学的视角审视翻译增补法的运用,不难发现翻译中流行的一些增补其实不必要、不恰当、不准确。文章界定和明确了增补的概念及增补所适用的翻译方法,按增补产生的理据,而不是按现象,把增补归结为语言增补和语境增补,并重点探讨语境增补;认为语境增补必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考察,辨证地、动态地看待明示和隐含。隐含应是可理解的隐含,明示应是有隐含的明示。语境增补的原则是适度明示,而非完全明说,以保持语言的弹性,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与风格。必要性与恰当性是衡量增补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习题中常含有许多动态的物理过程。文章从看条件与结论找出隐含过程、看初态与末态找出隐含过程、看变量与定量找出隐含过程等方法挖掘题中隐含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初中数学解题中学生容易忽视隐含条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认真审题,准确运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全面深入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