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贵州省雷公山三种地衣进行鉴别研究。用化学显色反应法、微量结晶检验法、薄层层析法等方法研究地衣特性。鉴定出日本珊瑚枝Stereocaulon japonicum Th.Fr.、聚筛蕊Cladia aggregata(Sw.)Nyl.、孔叶衣Menegazzia terebrata(Hoffm.)A.Massal.3种地衣。将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可以初步鉴定地衣药材,并为地衣药材的下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苦瓜茎叶化学成分分离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层析法分离,利用UV,IR,MS,1H NMR,13C NMR和2D 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苦瓜茎叶提取物的化学结构. 分离鉴定了六个化合物:26,27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3,16-二酮(Ⅰ),momordol(Ⅱ),苦瓜皂苷Ⅰ(Ⅲ),β-谷甾醇(Ⅳ),羊毛甾-9(11)-烯-3α,24S,25-三醇(Ⅴ)和(24R)环菠萝蜜烷甾-3α,24R,25-三醇(Ⅵ). 化合物Ⅰ、Ⅴ、Ⅵ系首次从苦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从湖州铁线莲Clematis huchouensis Tamura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一烷醇(Ⅰ)、正二十五烷醇(Ⅱ)、正二十四烷酸(Ⅲ)、β-谷甾醇葡萄糖苷(Ⅳ)、β-豆甾醇葡萄糖苷(Ⅴ)、木犀草素(Ⅵ)、芹菜素(Ⅶ)、liriodendrin(Ⅷ)和芦丁(Ⅸ).首次报道了湖州铁线莲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中化合物Ⅰ和Ⅱ首次从铁线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南海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次生代谢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三亚附近海域采集的一种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中分离到5种次生代谢产物,通过物理常数对照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分别为柳珊瑚甾醇、麦角甾-24(28)-烯-3β,5α,6β-三醇。  相似文献   

5.
鹊肾树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硅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方法,对鹊肾树Streblus aspo树叶7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并通过UV、IR、NMR、MS等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川芎哚(Ⅰ)、3-羧基川芎哚(Ⅱ)、1-乙酰基-β-咔啉(Ⅲ)、齐墩果酸(Ⅳ)、α-乳香酸(V)和β-乳香酸(Ⅵ).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Ⅴ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泽漆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泽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材料,包括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泽漆的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泽漆酸A(Ⅰ),樱花苷(Ⅱ),persicogenin3’-glucoside(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泽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东灵山小龙门林场地区青杨、辽东栎、油松、棘皮桦、白桦与核桃楸6种树木树皮上生长的地衣的多样性和生态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发现,6种树上的地衣共有6个科,8个属,14种,优势种是白刺毛黑蜈蚣衣(Phaeophyscio hirtuosa)和石黄衣(Xanthoria sp.).其中青杨上的地衣种类最为丰富,覆盖度较大.油松上的地衣种类虽然单一,为灰绿癞屑衣(Lepraria lobificans Ny1),但盖度也较高.地衣在其他4种树上的数量与前2种树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生长型上,以叶状地衣最多,共有12种,枝状和壳状各1种.同时还发现6种树上的地衣在生长上普遍具有方向聚集性,这在青杨和油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还探讨了光照、湿度、朝向与海拔等生态因子对树生地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顺产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半夏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乙醇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经过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琥珀酸(Ⅲ)、4-氨基丁酸(Ⅳ)、丙氨酸(Ⅴ)、棕榈酸(Ⅵ)、棕榈酰胺(Ⅶ).其中Ⅳ、Ⅴ、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玉米蛋白粉中分离得到四种结晶.经鉴定为:β—Sitosteral)(Ⅰ);玉米黄质(Zeaxanthin)(Ⅱ);棕榈酸一2—羟基—1—羟甲基乙基酯(Hexadecanoic acid—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 ester)(Ⅲ);棕榈酸—β—sitosteryl palmitate)(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树叶的化学成分.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HPLC和重结晶技术对蒙椴树叶提取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从树叶提取物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其结构鉴定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Ⅰ)、28α-同-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Ⅱ)、β-香树脂醇(Ⅲ)、β-谷甾醇(Ⅳ)和棕榈酸(Ⅴ).化合物Ⅱ和Ⅴ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Ⅱ是一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西南鬼灯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南鬼灯檠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西南鬼灯檠的化学成分,常规硅胶柱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薄层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了4个化合物。结果:4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Ⅰ)、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Ⅱ)、岩白菜素(bergenin,Ⅲ)和齐墩果酸(oleanoli cacid,Ⅳ)。结论:这4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西南鬼灯檠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松塔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松科(Pinaceae)华山松(Pinu sarmandii Franch.)松塔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松塔的乙醇冷浸提取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物。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物用正、反相色谱法,MCI、Pharm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HPLC法分离,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果:根据理化性质和利用NM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鉴定了其中的4个化合物:异海松烷(Ⅰ);Dehydroabietic acid(Ⅱ);β-谷甾醇(Ⅲ);β-胡萝卜苷(Ⅳ)。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 membranaceum根的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Friedelin,Ⅰ)、海棠果醇(Canophyllol,Ⅱ)、木栓醇(Epi friedelinol, Ⅲ)、3,4 二羟基苯甲酸(3,4 dihydroxybenzoic acid,Ⅳ)、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Ⅴ)、7 羟基香豆素(7 dihydroxycoumarin,Ⅵ)、紫花前胡苷(Marmesinin,Ⅶ)、紫花前胡苷元(Nodakenetin,Ⅷ)。其中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了脯氨酸-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4种低能优化构型。利用MP2/6-311+G(d,p)方法计算脯氨酸-水二聚物平衡结构的偶极矩,原子电荷布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经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依次增强的顺序为Ⅳ〈Ⅱ〈Ⅰ〈Ⅲ,最稳定结构Ⅲ的相互作用能为-33.74 KJ/m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综合评估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的可行性,并摸索适合的临床用药剂量。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诱导后BIS值均明显降低,Ⅱ、Ⅲ组术中患者BIS值明显低于Ⅰ组。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Ⅰ组他时点心率(HR)低于阳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T1、T2、T3、T4、T5、T6时点无刨平均动脉压(MAP)低于T0(P均〈0.05)。组间比较:Ⅱ组T2、T4时点MAP分别低于Ⅰ组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之睁眼时间与Ⅰ、Ⅱ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而Ⅲ、Ⅱ组无此情况。各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推荐剂量为利多卡因1mg/(kg·h)加丙泊酚3mg/(kg·h)。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论证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能使成型的新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方法: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组(Ⅰ组)、分次胸腔穿刺抽液引流组(Ⅱ组)、胸腔置入硅胶管(15mm)引流组(Ⅲ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胸水吸收快、住院时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1).结论:国内外胸腔积液发生率极高,积液的引流采用微创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术相对于分次胸腔穿刺抽液引流法、胸腔置入硅胶管引流法有胸水吸收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继发感染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氯化铕、氯化铽与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L)和邻菲哕啉(phen)反应,合成了四种稀土配合物:EuL1.5Cl3(H2O)4.5I,TbL1.5Cl3(H2O)4Ⅱ,EuL(phen)Cl3(H2O)3Ⅲ和TbL1.5(phen)Cl3(H2O)4Ⅳ.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1H NMR、^31P NMR、红外和荧光光谱等推测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荧光分析显示:四种配合物均具有强的荧光性,配合物Ⅰ和Ⅲ发射谱带出现在590和591 nm,显示Eu^3+的特征发射光谱;配合物Ⅱ和Ⅳ的发射谱带出现在490、544、583和619 nm,显示Tb^3+的特征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凝胶、HPLC等色谱技术对葱属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 L.)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从大蒜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Ⅰ)、(+)-催吐萝芙叶醇(Ⅱ)、N-反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Ⅲ)、N-顺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Ⅳ)、N-反式-p-香豆酰基酪胺(Ⅴ)、N-顺式-p-香豆酰基酪胺(Ⅵ)、N-反式-p-香豆酰基去甲辛弗林(Ⅶ)、N-顺式-p-香豆酰基去甲辛弗林(Ⅷ)、对羟基苯甲酸(Ⅸ)、3,4-二羟基苯甲酸(Ⅹ)。化合物Ⅰ~Ⅵ和Ⅷ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对烟台近岸的绿藻刺松藻来源的一株内生真菌长枝木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探索.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以及超导核磁共振等波谱鉴定技术,从该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和菊芋-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继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5α,8α-环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β-谷甾醇(3);5-羟基-3-甲基戊-2-烯酸(4)和角鲨烯(5).化合物4和5均为首次从木霉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细菌和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