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牵引变电所无功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功率因数低于0.90的电力用户进行罚款,对此,经济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并联补偿,而对于电力部门采用的发送正计的计量方式,固定无功补偿已经满足不了要求,需采用动态补偿方案,而动态补偿方案的确定需根据牵引负荷的特点来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牵引变电所常用的几种无功补偿的方案及原理,并对几种方案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提出TCR+FC型的动态无功补偿方式是一种切实可行且经济可靠的牵引变电所无功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3.
D-STATCOM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电力系统中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进行无功补偿的意义及其与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区别。方法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分析、电流间接控制方法的使用以及不平衡负载补偿方法原理的介绍,可看出D-STATCOM的补偿性能优于传统的无功补偿器。结果通过对文中提到的控制策略的分析比较,确定了采用双变量协调控制的控制方式来提高动态补偿效果,同时提出了对不平衡负载电流补偿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节省装置的硬件资源。结论D-STATCOM补偿器对用户电力的电能质量动态补偿和静态补偿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电力用户中,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大多数采用了在0.4千伏配电母线上安装补偿电容器的办法。这种补偿方式,实际上只能改善用户配电变压器及供电网络中的功率因数,而对用户0.4千伏级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却几乎起不到减少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无功负荷就地补偿方式的选择、就地补偿技术的优越性、补偿容量的确定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执行器的动态非线性特性是影响控制系统控制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归一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NRBFNN,通过竞争学习算法RPCL确定RBF中心,用递归最小二乘法估计网络的输出权值,建立了执行器动态非线性特性模型及其逆模型,通过信号补偿方式来改善执行器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龙 《科技信息》2010,(31):I0336-I0336,I0405
阐述了现今农村电网主要采用的无功补偿方式,比较并论述了这些无功补偿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农村配电网的综合无功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类存在范数有界的不确定因素和外界干扰的切换系统,首先在理想条件下,利用保性能控制理论及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法,推导出了在二次性能指标下的跟踪保性能切换控制律;然后针对外界干扰因素的非线性,采用神经网络补偿的方式来抵消外界干扰的不利影响,并给出了切换系统在神经网络补偿方式下的稳定性证明;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证明神经网络动态补偿改善了多模型切换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中台区无功补偿方案优劣评估大多停留在直接经济效益层面上而忽略电压特性的问题,提出采用逼近理想解法方法从电压特性及直接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无功补偿方案综合效益优劣进行评估.首先从沿线电压特性角度建立电压特性指标并建立直接经济指标;其次依据指标属性对指标进行预处理并用序关系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然后获取各指标的正向理想解和负向理想解,并采用改进相近度法计算各无功补偿方案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从而得出无功补偿方案综合效益优劣排序结果。最后采用文中方法对实际台区5种无功补偿方案优劣进行评估,并且与只考虑直接经济效益的优劣排序结果对比,验证文中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最佳就地分散利、偿配置原则是以年补偿纯收益(指年节电费用减去设置补偿装置所需费用)最大为最佳方案的目标函数[1],但此目标函数确定的最佳方案并不一定能使配电网出口功率因数提高到给定水平.本文是对提高配网功率因数达到给定水平为前提来分配无功补偿容量,使配电网总损耗为最小.显然采用本文方法确定补偿容量及其配量方案并不能达到年补偿纯收益为最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该文建立SC-FDMA系统频偏模型,分析了频偏对系统的影响,包括子载波干扰(ICI)和多用户间干扰(MUI).并分析了直接频偏补偿算法与CLJL补偿算法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得出,单用户时直接频偏补偿方案实现方式较好,而在多用户时,CLJL方案实现方式较好.该文结合了CLJL补偿方案与干扰消除方案应用于SC-FDMA系统,研究了一种迭代干扰消除接收算法,此算法能有效地消除干扰补偿频偏,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异步电动机的无功功率消耗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然后讨论了无功功率的两类补偿方式 ,即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方式 ,并指出前者的缺点和局限性 ,而后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晶闸管相控电容器无功功率动态连续跟踪补偿技术 ,它特别适合于功率因数较低的闪变负荷 ,还可扩展应用于 0 .4,6 ,1 0 k V的供电系统  相似文献   

12.
详细论述了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对异步电动机无功就地动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步骤。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随负载的变动而变化 ,欲使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保持0 .95,需要及时投切补偿电容器。无功补偿电容量与不同负载时定子相电流与相电压的相位差角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只要测得不同负载时定子相电流与相电压的相位差角 ,就可以确定相应的无功补偿电容量的大小。采用七位加法计数器测得线电压和线电流过零值点的时间差 ,由此就可以确定相电流与相电压的相位差角 ,从而及时投切相应的补偿电容。  相似文献   

13.
以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并联电容器组的无功补偿方式所显现出来的弊端,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改善并网风电场无功特性。在风速渐变和电网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分别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和静止同步补偿进行无功补偿,并以Matlab/Simulink环境为平台,搭建风电场模型、动态无功补偿和风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虽然两者均可向风电场提供无功功率补偿以稳定并网风电场电压,但是静止同步补偿器能更快地使系统电压和有功功率接近故障前的稳定运行状态,需要无功补偿容量少,更适合用于并网风电场的动态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14.
煤矿井下低压系统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种新型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说明采用双CPU方案(以PC机为主,以DSP为从),可实现无冲击投切电容器,自动跟踪系统电量的变化,动态补偿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5.
刘爱明 《科技资讯》2011,(34):119-120
由于直流电动钻机功率因数很低,同时采用大功率SCR整流装置产生了大量的谐波,为提高钻机供电系统电能质量,保障井场电气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降低能耗,需加装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装置。有源滤波结合TSC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现场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效果较好,并且经济效益明显,可以满足钻井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任巧 《科技信息》2010,(16):372-373
本文解析配电网中的无功补偿作用,从变电站集中补偿方式、低压集中补偿方式、杆上补偿方式、用户终端分散补偿方式等不同角度阐述无功补偿具体方式,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相似文献   

17.
高速开关磁阻电机的电感计算与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开关磁阻电机(SRM)常采用角度控制方式(APC),因而准确计算电感曲线,确定开通关断角对电机的控制非常重要.本文采用能量增量法计算了SRM的静态电感和动态电感特性,分析比较得出动态电感能更好地反映电机的动态特性及饱和特性.根据高速运行的SRM动态电感,确定了合适的角度控制方案.基于有限元软件JMAG-studio,采用场-路耦合方法,对高速SRM运行于APC的工况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电机的磁场分布及电流、转矩特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动态水力计算模型,分析3种基本混水方式在特定的供热调节方式下的适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及实例分析可知: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在选用混水方式时,不能仅以设计工况为依据来选择,还要根据选用的具体供热调节方式来进行动态的综合分析和选用.当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时,依据设计工况选择的3种混水连接方式,混水泵置于二次网供水管时在整个运行调节过程中都适用,而混水泵置于二次网回水管及旁通管时需考虑运行工况来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具有良好动态性能的开放式伺服系统,针对自适应摩擦补偿对未知建模误差和扰动抑制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黏性摩擦Lu Gre模型的自适应滑模摩擦补偿方法.建立开放式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结合修正黏性摩擦Lu Gre模型,提出伺服系统的状态方程.根据反演设计的思想,设计自适应滑模摩擦控制器以及相应的自适应律和切换函数,并分析了其全局渐进稳定性.通过可编程多轴控制器(PMAC)实现了该补偿控制方案在开放式伺服平台的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自适应摩擦补偿相比,该自适应滑模摩擦补偿方案在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时,伺服系统的跟踪误差由±6.9,μm降低到±4.1,μm.采用该补偿方案可有效地抑制摩擦及其他不确定干扰对伺服系统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伺服系统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0.
220kV某变电站进行主变增容改造时,对远期进行潮流计算分析,确定无功补偿容量。并在变电站该期方案确定的基础上,对远期提出两种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方案。通过对补偿装置投切时的电压波动与无功补偿容量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仿真进行验证,合理选择出最优的无功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