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由于猪群的密度高、饲养量大,寄生虫容易流行传播。通常情况下,规模化养猪场感染流行的寄生虫主要有三类,即线虫类、螨虫类和原虫类。常见的寄生虫有猪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食道口线虫、猪球虫、毛首线虫和疥螨,而且不少猪群的寄生虫感  相似文献   

2.
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武汉地区某实验动物室用啮齿类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由昆明种小鼠和BALA/c小鼠检获三种肠遭寄生蠕虫,即四翼无刺线虫(Asplculuris tetraptera)、隐藏管状线虫(Syphacia obvel-ata)和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由普通大鼠、Wistar株检获三种肠道寄生蠕虫和一条绦蚴,即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鼠管状线虫(Syphacia maris)和链尾蚴(Cysticercus Fascioloris);由豚鼠检获五种肠道原虫和一种体外寄生虫,即活动豚鼠毛滴虫(Trichom-ohas caviae)、豚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aviae)、豚鼠小唇虫(Chilomitus cavlae)、梨形杯纤毛虫(Cythodinium pirilorme)、肠唇鞭毛虫(Chilomaslix intestinalis)及豚鼠长毛虱(Gliricolaporeelli)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动物寄生虫的感染率与感染度不同;饲养环境条件、饲养方式对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有明显影响。提出改善饲养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提高动物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对危害较重的寄生虫病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 本中心小鼠肠道寄生虫调查表明,隐藏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及短膜壳绦虫的感染率高且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为了寻求一种对这三种蠕虫皆具有驱除作用的药物,作者选择复方甲苯咪唑进行了试验。材料和方法一、药剂:复方甲苯咪唑(Mebendazole Composite),西南制药三厂出品,片剂,每片含甲苯咪唑(Mebendazole)100毫克,盐酸左旋咪唑(Hydrochloride levamisole)25毫克,批号880402。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玉林市鱼类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相关数据,以便给当地渔业提供鱼类肠道寄生虫防治依据和建议,依据<鱼病调查手册>方法对玉林市六大市场的四种鱼类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四种鱼肠对不同寄生虫感染率不相同,纤毛虫的感染率为0~83%;孢子虫的感染率为0%~7%;绦虫的感染率为0%~35%;线虫的感染率为0%~7%.  相似文献   

5.
猴食道口线虫病 (Oesophagostomiasis)是由毛线科 (Trichonematidae)、食道口属 (Oe sophagostomum)的多种食道口线虫 (Oesophagos tome)寄生于猴的大肠与小肠中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 ,且该病可由猴传染给人[1 ,2 ] 。食道口线虫在广西猴群中感染率较高 (约2 0 % ) [3] ,但未见严重感染引起死亡的报道。本文对送检的 7只来源于广西的自然死亡或濒死的实验用食蟹猴进行了解剖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合临床症状及粪检结果 ,诊断为食道口线虫病。1 临床症状  患病…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剖镜检分析了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林区中国林蛙寄生虫为线虫3种(Rhabdia bufonis、Cosmocercella sp、Oswaldocru sp)、吸虫3种(Rowsbiella tineri、Pelystoma integerimrn、Pelystoma ocellatrm),分别隶属5科5属;其主要感染肺线虫Rhabdia bufonis和肠道寄生虫Oswaldocru s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56.66%、4.87和67.33%、9.25;不同种类寄生虫在长白山林区林蛙体内分布有一定规律,不同种类寄生在适宜自身的生态环境中,表现出寄生部位及感染寄生虫的专一性;长白山林区林蛙寄生虫的感染率和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地点中国林蛙的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普遍较高,不同地点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及强度存在差异;雌、雄林蛙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7个产地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的肠道线虫进行了调查,发现寄生线虫2种: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 Ortlepp,1932)和齿蝠夜圆线虫(Nycteridostrongylus uncicollis Baylis,1930),分属于2个属.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在宿主肠道中的感染率为72.60%,感染强度为1~12条;后者虽不是新记录种,但马铁菊头蝠是其新宿主,肠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和齿蝠夜圆线虫也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五泉动物园饲养的野生动物多是稀有珍贯动物.为了查明寄生虫的危害情况,我们于1990年4月在五泉动物园实习期间,对31种48头(只)野生动物及禽类,用粪学诊断法检查,发现18头感染有线虫和球虫,感染率为37.5%。并用广谱驱虫药丙硫苯咪唑(肠虫清)进行驱虫,除毛首线虫外,虫卵转阴率均达100%,取得了明显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庆动物园野生动物寄生虫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园养的126种497只野生动物采用沉淀法、漂浮法、贝尔曼法,刮取皮屑病料进行虫卵检查和药物驱虫粪洗淘虫及尸检、收集体表虫体等调查和对珍稀动物多次复查,结果有379只动物均感染了寄生虫病,感染率高达76.26%.同时感染9种以上寄生虫的动物个体高达13.66%.在93种寄生虫中原虫类6科10属14种,吸虫类8科7属9种,绦虫类6科10属12种,线虫类16科30属51种,昆虫和螨类4科7属7种.  相似文献   

10.
对9条广东某野生动物急救中心死亡的巨蜥开展寄生虫调查,共发现4种线虫、1种蜱和1种绦虫。其中寄生于胃肠道的Kalicephalus schadi、K.guangdongens和Tanqua tiara的感染率分别为88.89%、55.56%和22.22%,感染强度分别为116(8~612)、23(8~49)和37(2~72);寄生于横膈膜、浆膜的双三齿丝虫(Diplotriana tricusp is)的感染率达66.67%,感染强度为7(2~11);外寄生虫巨蜥盲花蜱(Aponomma lucasi)的感染率为88.89%,感染强度为25(5~43);肠道绦虫(未定种)的感染率为55.56%,感染强度为88(1~260)。  相似文献   

11.
了解贵州省野生青蛙和蛇类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方法:从我省贵阳、安顺、惠水、织金及水城5个地区捕捉野生青蛙和蛇,进行解剖检查和镜下鉴定曼氏裂头蚴,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野生青蛙裂头蚴的自然感染率为18.04%(882/4 888),感染强度为1~41条;野生蛇类的自然感染率为24.04%(25/104),感染强度为1~212条,其中,以乌梢蛇和王锦蛇的感染率较高。结论: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高,与我省裂头蚴病不断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保护野生蛙和蛇对预防裂头蚴病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为初步了解上海市场蛇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剖检了来自上海市场罚没的2种19条蛇,其中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9条、大王蛇(Elaphe carinata)10条,分别取血液涂片,依序检查体表、皮下、肌肉、心脏、肺脏、肝脏、胃、肠道等组织器官,收集检获的寄生虫,显微镜初步观察.结果显示:在19条蛇均未检出外体寄生虫、吸虫和棘头虫,在皮下和体内检出线虫和绦虫,在血液中检出肝簇虫(Hepatozoon),蛇的寄生虫感染率为100%.线虫、绦虫、肝簇虫在赤链蛇的检出率分别为77.88%、100%、0,在大王蛇的检出率全部为100%.从19条蛇共检获线虫192条、绦虫(裂头蚴)1236条,其中69.79%的线虫和86.55%的绦虫来自大王蛇.按检出的脏器统计,93.20%的绦虫来自皮下与肌肉,65.63%的线虫来自胃.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场两种蛇的寄生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其中检出的裂头蚴为人畜共患寄生虫,吃蛇皮与蛇肉、吞蛇胆存在感染寄生虫的极大风险.因此,保护蛇类等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理民族中学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防治现状。方法:取大理民族中学257名学生粪便进行镜检。结果:总感染率为9.34%,共查出7种寄生虫,其中鞭虫感染率最高,为3.89%。男女生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查的四种主要名民族间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回族感染率最高为22.22%,年级之问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染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理中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学生感染下降,提示加强饮食卫生宣教,定期服用驱虫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采样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黄鳝隐藏新棘虫的寄生特性.结果表明: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27.3%,感染强度为6.2条/尾;不同体长组黄鳝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不同,感染率范围是23.1%~37.5%,感染强度范围为4.8~8.8(P〉0.05);隐藏新棘虫主要分布在小肠前段0~3cm范围内,在黄鳝体内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猕猴肠道寄生虫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猕猴(Macaca mulatta)是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珍贵实验动物。秦田生、钱开明、吴军、高诚等对我国南方诸省猕猴体内外寄生虫作了调查研究工作,北方太行山猕猴的寄生虫尚无人作过。我们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肠道寄生虫五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玻片免疫酶法(IE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查了来自广西不同来源恒河猴B病毒的相关抗体。结果表明:广西野生恒河猴受B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来自龙虎山及扶绥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9.7%和75.3%。来自穿洞河及布柳河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6.1%和28.9%。大新保护区猴阳性率为57.1%。在不同组猴中,小群关养组猴相关抗体阳性率最高,野生猴次之,自繁猴最低。三组间,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极显著(P<0.05),经ELISA检查确定为阴性的猴,用IEA检查出7.5%(15/200)的猴被判定为阳性猴。  相似文献   

17.
人体与动物隐孢子虫和肠道原虫的考察洪凌仙,杨文川,彭文峰,崔宏江(生物学系)隐孢子虫是人兽共患的一种球虫类原虫,寄生宿主广泛,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乳动物及人类.Nime在美国首次报道人体隐抱子虫病例[‘j,此后世界各国陆续发现人体的病例,并认为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经济文化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后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一粪三检法和儿童加做肛拭法,对1989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点的一个自然村8年后(1997年)情况进行了纵向调查。1997年,该自成村人群感染率为49.51%,比1989年感染率82.14%下降32.63%;虫种相由7种下降为5种,多重以率由40.22%下降为17.65%;6岁~15岁中小学生感染率由91.17%下降到36.5%。指出人群感染率下降归功于近年来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小学生每年服驱虫药等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园养野生动物寄生虫重复感染原因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唐美 《山西科技》2006,(3):106-107
文章从1997年-2004年连续八年对太原动物园饲养的野生动物寄生虫重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猫科动物中的狮、虎、豹,熊科的黑熊、棕熊,犬科的狼对蛔虫重复感染率最高;猕猴科动物中各种猴类及狒狒鞭虫重复感染率较高;牛科(扭角羚例外)、驼科、马科动物对血予线虫和毛圊线虫重复感染率均高;禽类则以球虫、组织滴虫重复出现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报道四川省名山和峨边县为陶氏颚口线虫典型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5.6%和18.6%;在流行区新发现4种硅和一种蟾蜍为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野猪是本病的重要感染源,感染率高达68.2%。实验证明鼠类和家鸡、鸭为本虫的适宜转续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