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了热拌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质量控制的作用,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集料级配设计试验的具体办法和注意事顷,沥青混合料实际拌和生产过程中集料级配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集料级配、沥青用量、纤维掺量对排水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对排水式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推广应用排水式沥青混合料.方法选取动稳定度、低温弯曲应变、渗水系数、疲劳寿命及冻融劈裂强度比作为性能评价指标,分析不同级配类型、沥青用量、纤维掺量对排水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并结合综合评分法,开展排水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结果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最佳的配合比方案:级配中值、沥青质量分数4.3%、纤维掺量0.2%,可有效提高排水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结论试验得到了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可以为排水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工程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抗车辙级配设计问题,基于分形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及大量试验和计算,提出了一种骨架密实型抗车辙级配检验新方法.该方法应用分形理论,采用粗、细集料的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粗集料的分形空隙率、细集料在粗集料中的分形体积等指标,利用MATLAB自编程序对沥青针入度和粒径分形维数D进行双元曲线回归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经验公式进行级配检验,计算检验过程简单,解决了混合料级配设计的盲目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利用四川石棉县开采石棉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石棉尾矿,将石棉尾矿作为粗集料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结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用图解法分析计算出石棉尾矿作为粗集料的配合比,并得出合成级配曲线满足规范要求的级配范围内,说明石棉尾矿应用于沥青路面配合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沥青混合料集料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分形特征.对于连续级配,其集料粒径分布为一重分形分布;对于间断级配,其集料粒径分布为二重分形分布.采用粗集料粒径分布分形维数Dc和细集料粒径分布分形维数Df作为描述集料级配分形特点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形级配理论的计算式,该式不仅可以计算连续级配,还可以计算间断级配.研究分形级配理论与现有主要级配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形级配理论可以包括现有的几种主要级配计算方法,这主要由于分形是集料级配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压实过程中粗集料的堆移行为,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基于真实集料形态的“追踪集料”,将旋转压实试验(SGC)和X-ray CT无损扫描技术相结合,对植入“追踪集料”的SMA-13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不同压实阶段分别扫描,并利用IPP(Image-pro premier )软件和MATLAB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处理,从而对压实过程中粗集料的堆移行为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合料中植入3D打印集料不会对其原有级配和力学性能造成明显影响,适合作为一种“追踪集料”进行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堆移行为研究;粗集料颗粒在旋转压实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滚动、堆移,处于中上层的粗集料倾向于发生竖直向下堆移,而处于中下层的颗粒倾向于发生水平向的堆移和空间转动;对于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SMA-13而言,沥青用量对集料水平面内的位移量有显著的影响。沥青用量和压实温度对集料空间转动角均有显著的影响,但沥青用量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7.
赵文娟 《甘肃科技纵横》2022,51(1):43-45,72
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是对回收的废旧油皮进行预处理和试验检测分析,掌握废旧油皮的油石比、级配等关键指标.对新掺加的集料、沥青原材料检测,进行新旧料合成级配的设计,初步确定废旧油皮和新料的掺配比例及油石比.再经试拌检测混合料各项指标,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可生产出技术指标不低于全新集料生产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混合料铺筑的面...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的分形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分形理论,对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的分形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集料颗粒、集料粒径分布、集料质量级配以及集料体积的分维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维值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复杂外观结构,在双对数坐标下集料颗粒周长与面积呈现线性关系,相同集料(同料源)不同级配的集料颗粒具有近似相同的分维,相同集料不同截面具有相同的分维,不同集料(不同料源)表现出不同的分维;分维值也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分布、集料质量分布、集料体积分布以及集料的空隙率等,集料质量级配分维值越大,其级配就越粗.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刚果(金)卢本巴希国际机场跑道罩面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密度集料在沥青砼配合比设计中,依据ADR法则,确定合理的集料级配的曲线,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慧 《广东科技》2007,(10):114-115
本文结合清远市新城区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集料质量,从原材料、级配的确定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系统介绍了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通过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和高温性,检验了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为给超薄磨耗层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通过优化级配并以高黏高弹改性沥青为胶结料研制骨架密实型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借鉴SAC( stone asphalt concrete)级配设计方法,以8 mm为集料最大粒径,改变4.75 mm筛孔通过率得到骨架嵌挤程度不同的3种SAC-7级配。通过室内试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级配、沥青用量、压实度、粉胶比等对骨架密实型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当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嵌挤程度≥90%,油石比在7.3%~7.9%,粉胶比在0.8~1.2时,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最优。采用SAC设计方法设计的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应用于超薄磨耗层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能够满足高等级道路养护需求。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影响因素定量地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逐渐变差;集料中4.75胁这档集料比2.36胁这档集料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影响要显著得多;混合料中含油量和成型时的压实功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有一定的影响;成型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影响,不是主要体现在混合料中集料的分布状态上,而是表现在混合料的空隙率变化上.  相似文献   

13.
在贝雷法基础上,采用"预留空隙率"设计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通过调整"预留空隙率"、"粗集料体积之比"和"设计密度"3个参数,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3个参数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粗集料骨架间障率(VCAratio)来评价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骨架紧密程度。结果表明,贝雷法设计参数中预留空隙率和设计密度变化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有显著影响,而粗集料体积之比对其无显著影响;粗集料体积之比和设计密度对混合料骨架影响较大,预留空隙率对混合料骨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基于颗粒填充理论的主结构形成准则应用于细粒式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在规范规定级配范围内进一步优化主结构粒径范围内的集料含量,以提升集料的骨架结构强度和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本文将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骨架贯入试验验证该准则对提升骨架强度的适用性,并通过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判断级配骨架强度对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主结构形成准则应用于级配设计可提升集料的骨架强度和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且集料的骨架强度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很好的相关性,集料骨架强度越高,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景区道路的安全性和抗滑性,分析了级配的类型和集料的种类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合料适合于高温地区道路的高温稳定性要求;采用空隙率小于5%的密实混合料级配适合于湿润多雨气候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水稳性的要求。为了改善陡坡路段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级配中应该增加粒径大于4.75 mm的粗集料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新型胺类抗剥落剂抗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胺类抗剥落剂可以很好地提升沥青与酸性集料间的粘附性,但常因高温环境下失活,限制了其使用,为此研发了一种新型胺类抗剥落剂,研究了不同抗剥落剂掺量下沥青老化前后的各项路用性能。结果表明:该胺类抗剥落剂能有效提升沥青与酸性集料间粘附性,在经170℃高温老化后依然表现出良好的活性,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并对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掺量为0.4%。  相似文献   

17.
为弥补路面施工过程中传统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检测方法耗时长、预测精度低、对环境及人身健康有危害等缺陷,利用CT扫描及图像处理技术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内部截面空隙与集料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检测模型,并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决策树算法、梯度提升树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沥青混合料空隙和集料的识别效果良好;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负相关系数,证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检测模型的准确性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且优于其他3类算法模型,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更加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层析识别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结合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了包舍集料、空隙和胶浆在内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过程中,由于空隙分布、加载方向以及集料与胶浆模量比等指标的变化对沥青混合料内部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发现沥青混合料中空隙与集料颗料的分布对最大拉应力分布有很大影响,集料与胶浆模量比的变化则只影响最大拉应力值的大小而不影响其出现的位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不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微观力学响应仿真。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沥青混合料断裂-微波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因素,分别对沥青材料和集料进行微波加热试验,采用70#基质沥青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 SBS)改性沥青,制备AC-13型半圆试件,通过半圆弯曲试验和微波加热对试件进行断裂-愈合-断裂试验,以愈合前和愈合后加载试验的抗拉强度比值作为愈合指数(H),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行为以及损伤程度、微波强度、加热时间对自愈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主要作用于矿质集料,并通过集料颗粒升温传热实现混合料整体升温;微波强度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加热时间,随微波强度、加热时间的增长,混合料自愈合能力增强;损伤程度对自愈合性能有不利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过程均考虑到高温,低温,水损等的影响,并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相关实验来保证混合料的设计质量,但是在国内外沥青混合料设计中,并没有表征其抗滑耐久性的指标,为解决此问题,引入分形维数作为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评价指标。研究过程采用快速,简便的室内搓揉试验对车辙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搓揉,室内模拟路面抗滑衰减,用工业CT机扫描出试件断面高精度图像,photoshop技术提取断面轮廓曲线,并且对轮廓曲线采用分形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编写MATLAB程序计算试件断面轮廓曲线的分形维数,最后对分形维数进行曲线拟合得出沥青混合料抗滑衰减规律的结论。为进一步证实用分形维数来表征沥青混合料抗滑衰减的准确合理性,测量不同搓揉阶段的车辙板的构造深度(MTD)和摆值(BPN),最终可知随着车辙板搓揉时间的不断变大,MTD,BPN,分形维数,三者均呈现不断递减的趋势,即对比验证合理可靠。因此,断面构造的分形维数能够很好的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及其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