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小麦清选中吸杂风机转速过高的问题,对旋风分离装置进行了吸杂口偏置的试验研究。通过自行设计吸杂口偏置型旋风分离装置试验台,对旋风分离筒的吸杂口偏移位置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清选效果较优的偏置吸杂口旋转角度和吸杂口偏移距离;选取吸杂风机转速、扬谷器转速、吸杂口直径和出粮口直径作为试验因素,籽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为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因素影响主次和最佳水平组合,通过回归试验建立回归数学模型,利用主目标优化法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即较优结构运动参数,为吸杂口偏置型配置到微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微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二级扬谷器转速、吸杂风机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籽粒清洁率、清选损失率、籽粒破碎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清选性能回归试验,建立了籽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回归数学模型。利用加权优化法进行参数优化,得到较优运动参数组合为:二级扬谷器、吸杂风机转速分别为1 177r/min、2 948 r/min。在优化参数下,进行了优化结果验证试验以及清选系统对喂入量和物料状态的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可为微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构和运动参数对微型联合收割机清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微型联合收割机用旋风分离器型清选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该清选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其最佳结构和运动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对籽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的影响,并进行了该清选系统对喂入量和含杂率的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杂风机和扬谷轮转速对籽粒清洁率影响较大,而对清选损失率影响较小,筒深和吸杂管长度对清选损失率有较大影响,而对籽粒清洁率影响较小,在最佳参数下,清选系统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物料状态对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自制清选系统试验台,以喂入量和含杂率为试验因素,研究了物料状态对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籽粒喂入量不大于0.20 kg/s和含杂率不大于30%时,清洁率可大于98%,损失率亦不大于0.3%,为微型小麦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离心风机位置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作为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时清选质量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离心风机位置参数未达到台架试验最优值,为此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的清选性能数学模型。在确定最佳运动、结构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了通过调整离心、横流风机运动参数来适应离心风机位置参数变化的具体方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清选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花生荚果清选装置主要由轻杂物吸风装置和断秆分离装置两部分组成,前者利用横流风机吸走花生摘果脱出物的轻杂物,后者根据花生荚果与断秆的形状尺寸差异使用对辊将断秆分离出去,具有低损失、低含杂率等特点。本文基于上述结构和原理设计了一种室内清选试验台,并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了结构运动参数对清选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确定了其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横流风机转速为920 r/min、滑板到风机叶轮的距离为100 mm、落料口宽度为50 mm、分离辊间隙为2 mm、分离辊转速为300 r/min、分离装置与水平面呈35°倾角时,该花生荚果清选装置的性能指标为含杂率0.89%、清选损失率0.62%,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对旋风机在非设计工况时的性能,提出了两级叶轮等功率、第二级叶轮变转速匹配运行方法,即在工况变化时,调整第二级叶轮的转速,使第二级叶轮功率始终与第一级叶轮功率相同。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对旋风机在两级叶轮等转速运行和第二级叶轮变转速匹配运行时的特性。研究表明:等转速运行时,第二级叶轮压升与功率受流量变化影响剧烈,导致小流量工况时第二级电机过载烧毁及大流量工况时风机压升与效率迅速下降;第二级叶轮变转速匹配改善了第二级叶轮的功率、效率特性,使对旋风机的压升特性更加平稳,由此减小了小流量工况时第二级叶轮的负荷,增大了大流量工况时第二级叶轮的压升与效率,风机的高效工作范围由33.18%拓宽至37.88%,阻塞工况裕度由36.9%拓宽至48.2%。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单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清选质量低的原因,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的清选性能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并进行了验证试验。装机检测结果表明,清选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轴流风机与离心风机串联吸气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轴流风机与离心风机串联吸气性能进行了试验,得到了两种异类风机串联工作时的吸气性能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串联吸气全压与单风机全压相比在小流量区域全压显著增大,改善了风机的性能;串联后的效率曲线也得到改善,高效率区域增大,且两种风机在串联系统中的先后位置对吸气性能影响很小,提高了串联系统的适应范围。因此,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串联适用于管道系统阻力大的情况,可以发挥离心风机压力高、轴流风机结构简单且易于串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该报告研究了丘陵山地姿态智能调控动力底盘的平衡摇臂悬架、H型传动、角平分变地隙机构和双轨变轮距机构;丘陵山地谷物收割机的扬谷-旋风-吸杂组合式的分离清选系统、短程高强度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和整机模块化设计技术;丘陵山地便携式插秧机分插机构和可调式后置随动辅助支撑机构等技术。研制了丘陵山地姿态智能调控动力底盘、丘陵山地谷物收割机、轻型人力插秧机、半机动插秧机和轻型动力插秧机5种样机。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湿气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该装置可循环地将天然气中的重质烷烃和水分离出来;其主要优点包括结构紧凑,无化学污染,节能环保,从而能够提高分离效率。内置旋流器的旋流特性和阻力特性对超音速分离管的工作性能有重要直接影响。目前设计加工了一套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并搭建了室内实验台,分别对采用内置旋流器A型和B型对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的脱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流动阻力小,旋流强度高,分离效率好的内置旋流器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内置旋流器A型具有较强的旋流特性,B型具有较强的阻力特性。采用内置旋流器A型的分离管分离效率高,脱水性能好,因此得出内置旋流器的旋流特性相比阻力特性对分离管的脱水性能的影响更大,内置的旋流特性越好,超音速分离管的脱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轨迹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颗粒动力学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轨迹,并由此可算出粒级效率。分离器内时均流场用实测流场的回归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理论方法求得的分离效率与实测效率相吻合,而且入口气速越大,分离效率越高。紊流对小颗粒的运动影响显著,大颗粒则在时均流场和紊流流场中有近乎相同的粒级效率。运用该方法,通过大量的轨迹计算可以描述颗粒的分离过程,进而可对改进分离器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PROTOS70卷烟机二次风分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因烟丝吸入集中除尘系统而造成的烟丝浪费问题,提出三次风分技术并研制单台分离装置,建立起多机组梗丝在线分离回收系统.该系统由一级和二级分离系统组成,第一级分离将烟丝和烟梗进行分离,第二级提取有效成分实现烟丝和烟尘分离.在卷烟厂的应用结果表明,每台卷烟机年节约烟丝成本约为100万元.同时,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采用基于费用年值及动态投资回收期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分析了梗丝在线分离回收系统的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梗丝在线分离回收系统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及较短的投资回收期.  相似文献   

14.
工艺参数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参数,结合生产实践常见问题,具体分析了工艺参数在生产中对分选效果的影响形式及对旋流器结构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扇形喷嘴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清洗作业,但不同切割结构的扇形喷嘴具有不同的性能。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模型,运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对扇形喷嘴及其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当扇形喷嘴出口截面面积一定时,不同的切槽形状和加工方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加工方式,V形槽的喷射角略高于U形槽,圆弧形槽的喷射角最小。但在有效作用域上和有效打击力方面,圆弧形槽的最大,U形槽略大于V形槽;水平铣槽加工方式的射流角度和质量流量均大于圆弧铣槽的;圆弧铣槽加工方式相比水平铣槽能提高V形槽和U形槽的清洗能力,但却削弱了圆弧形槽的清洗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由柱坐标系下的Navier-Stokes方程出发,建立了环流循环除尘系统分离柱内流速场新的数学模型,利用具有成熟使用经验的加权残值法对流场进行求解,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示,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