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针对双棱镜干涉实验中二次成像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测量光波波长方法:等大成像法.通过对等大成像法原理阐述、误差理论分析,并与二次成像法作比较,得出该方法的优点:原理简单、操作简便、测量精度较高.该方法也是对二次成像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二次成像法确定实物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的位置,从而测定凹透镜焦距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是测量凹透镜焦距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凹透镜焦距的方法,复合成像法。该方法通过对凹透镜的两次成像过程中透镜位移的测量,再利用贝塞尔公式将凹透镜的焦距间接测量出来。此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相对误差约为1%,且操作较为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测量光具组焦距和基点位置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横向放大率JB分别为-1和-2的二次成像法确定两薄透镜组成的光具组的焦距和基点位置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测量简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常规双棱镜测光波长实验中,狭缝或虚光源所在平面至测微目镜分划板距离的修正值并非一固定值,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较麻烦。此实验中应用二次成像规律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用此规律测量了钠光波长及双棱镜折射率。  相似文献   

6.
颜贻晨  闫宁  赵仲飚 《科技信息》2012,(35):I0261-I0261,I0277
研究对二次成像法测量光波波长的拓展。在传统二次成像法的基础上再结合光路的几何关系进行推导,在得到的新的表达式中避免了对微小级量d值的测量,从而有效的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在双棱镜干涉法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干涉条纹间距、两虚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双缝实验间距以及两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测量误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原因,用一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距,适当增大狭缝光源与双棱镜之间的距离,并极大地增大狭缝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使实验结果更趋理论值.  相似文献   

8.
刘济鹏  何祺义 《江西科学》2009,27(3):401-404
高密度电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法勘探的新技术。高密度电法是一种方便、实用的电阻率成像方法。它将电剖面和电测深两者兼容,可一次完成纵向、横向二维测量过程,对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结构具有一定的成像功能。高密度电阻率法排列方式多种多样,探测精度高,获取的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是地下岩石电性分层及寻找岩溶裂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在光具座上测量薄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新方法,运用凸透镜逐个成像法和薄透镜高斯物像公式,推导出此方法对应的被测凸透镜焦距的计算公式,用此方法进行了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此测量方法准确方便,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在光具座上用二次成像法测透镜组(以两透镜组合为例)基点时,两透镜的八种搭配关系式,为实验前快速判断透镜搭配的合理性以及正确选择透镜提供了简便实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人眼角膜曲率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设计了一套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测量角膜曲率参数的测量系统.该研究方法是以角膜反射成像原理为基础,将3个同心圆环投射到眼睛角膜,经角膜反射成像在CCD上,求取全局阈值算法进行二值化图像处理,并进行关键区域特征提取二值化图像,先用Sobel边缘提取方法检测出椭圆环的轮廓,然后用数学形态学的边界平滑及骨架提取方法得到关键区域骨架,最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计算出角膜的曲率参数.实验采用角膜曲率计用计量标准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全自动角膜曲率仪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使用全自动角膜曲率仪测量角膜曲率参数方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三种GIS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分析局部放电检测中脉冲电流法、超高频法和紫外成像技术的灵敏度和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模拟GIS局部放电检测平台。利用脉冲电流法、超高频法和紫外成像技术对模拟的GIS腔体的几种典型模型下的局部放电活动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和图谱。研究表明,脉冲电流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超高频法灵敏度适中,而紫外成像技术灵敏度最差。同时在反映局部放电活动强弱上,三种检测方法的参量之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为了能够准确地确定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应该综合应用多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线性规划法在瞬变电磁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瞬变电磁成像中反射系数求取的数值计算问题,提出了用线性规划法求解反射系数的思路。从瞬变电磁成像理论出发,构建出一个含有反射系数的欠定方程组,并对此方程进行了在电磁成像这一具体地球物理条件下的反射系数修正,用线性规划法求取修正后的反射系数泛函极小值,并给出了用线性规划法求解反射系数的详细步骤和程序框图。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处理。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成像剖面图示清晰,电性分界面易于辨识,这一算法可用于瞬变电磁成像的数值计算中。  相似文献   

14.
四向加权最小二乘法相位解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位解缠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成像的关键步骤之一.首先采用正余弦均值滤波法去除InSAR图像噪声,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即四向加权最小二乘法,应用该算法进行相位解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正余弦均值滤波法不仅对去除噪声非常有效,而且很好的保持了图像边缘信息;四向加权最小二乘法比现有的两向最小二乘法相位解缠更接近真实解缠相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阻抗成像技术,分别从一维阻抗测量、二维断层成像、三维立体成像等三个方面对颅内脑水肿、脑出血进行仿真研究,并对一维电阻抗成像进行了临床实验,同时还对电流的透颅效果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电流能够穿过颅骨;从一维颅表测量的电阻抗变化,可以反映颅内出血和水肿的动态过程;利用二维电阻抗断层成像可以反映颅内出血的变化情况;三维电阻抗重建图像对目标定位准确,可以分辨出多个成像目标。以上研究结果为脑水肿与脑出血的图像实时监护奠定了理论基础,积累了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现代检测与补偿技术越来越要求测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通过直接获取运动误差以避免误差残留的二次相移三点法,为运动误差的在线高精度检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3个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按照二次相移原则进行数据重组,在数据处理的首次操作时消除直线形状误差的影响,从而在反滤波基础上可以先行分离出直行运动误差的平移分量和转动分量。利用权函数对比分析,证明了二次相移三点法与先行分离形状误差的直线频域三点法在本质上的同源性和统一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分离出直行运动误差和直线形状误差。  相似文献   

17.
汽轮机中二次水滴粒径大,容易造成叶片水蚀,降低汽轮机效率.但由于其数量少,测量困难,加大了研究的难度.在众多测量方法中,图像法具有同时测量二次水滴粒径、速度、方向和湿度等参数的优点.采用图像探针测量二次水滴,利用镜头参数确定测量区,提出根据水滴图像的模糊程度来确定该水滴是否处于测量区内,处理测量区内二次水滴,得到其粒度、速度和湿度等参数.通过实验室研究,得出模糊程度和颗粒的关系,并经过湿蒸汽模拟实验,计算出喷雾水滴的粒度和体积浓度,验证了该处理方法的有效性,为二次水滴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汽车空气阻力系数的二次滑行测量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与论述国内外测量汽车空气阻力系数常用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滑行试验方法测量汽车空气阻力系数,并对实车进行了相应的滑行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证明了二次滑行法可有效地提高空气阻力系数测量的精度,误差范围控制在5%左右;同时简化了试验条件,缩短了试验路段长度,提高了试验可靠度。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电阻抗成像(MREIT)是将磁共振成像(MRI)与传统电阻抗成像(EIT)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电导率成像技术,通过提供成像体精确的几何信息与成像体内部的磁通密度值,改善了电阻抗成像的病态性,使得电导率图像的分辨率显著提高.针对MREIT系统的快速成像问题,在分析磁共振电阻抗成像的数学模型和正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单次电流的磁通密度分量即可进行电导率图像重建的方法,缩短了测量时间,并降低了电极间的电磁干扰;将灵敏度矩阵法扩展到三维MREIT,采用半解析法计算灵敏度矩阵,使得图像重建速度得到提高;并通过仿真与仿体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获得的电导率分布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测量与重建时间的缩短为MREIT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二维介质目标重建是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基于傅里叶衍射成像定理研究了介质成像的算法,并讨论了算法的分辨率。在弱散射前提下,用矩量法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了前向散射场,重构了圆柱的图像,并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