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增殖抑制方法发现,无生长抑制作用的0.5mg ·L~(-1)的蝙蝠葛碱(Dau)使博莱霉素A_5单独对小鼠肉瘤S-180V细胞作用的I_(C50)值从2.1mg·L~(-1)降低到1.3mg·L~(-1),无抑制作用的1 mg·L~(-1) Dau使博莱霉素A_5单独对人喉癌HEP2细胞作用的I_(C50) 值从0.33 mg·L~(-1)降低到0.1 mg·L~(-1).克隆形成法证明:无细胞毒性的10 mg·L~(-1)的Dau明显增强博莱霉素A_5对HEP2细胞毒性.TFP法证实,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的Dau对HEP2细胞内活化钙调素有影响.结果表明:蝙蝠葛碱有一定的增强博莱霉素A_5对肿瘤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武夷科学》2019,(1):40-44
近年来,雷公藤炭疽病为害日趋严重,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该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选择4种市售杀菌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对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苯甲·丙环唑,其次是多菌灵,EC_(50)分别为0.136、0.166 mg·L~(-1);杀菌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结果表明,抑制效果最好是多菌灵,EC_(50)为0.164 mg·L~(-1),抑制效果最差的是嘧菌酯,EC_(50)为0.271 mg·L~(-1)。表明多菌灵和苯甲·丙环唑这2种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防治试验,为进一步筛选生产防治使用的杀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和丁二酸在苯-乙醇中反应合成了双(三环己基锡)丁二酸酯(c-C6H11)3SnO2CCH2CH2CO2Sn(C6H11-c)3(1),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891(9), b=1.5402(8), c=2.1316(15) nm,α=78.55(3),β=82.39(3),γ=83.71(4)°, Z=3, V=3.143(4) nm3, R1=0.0503, wR2=0.1361.该化合物为锡原子具有4配位[SnC3O]畸变四面体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分子间通过Sn…O弱作用形成了链状三聚体超分子结构.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苯基氢氧化锡与2,6-萘二酸反应得到了一个三苯基有机锡羧酸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测试手段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得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4.350 1(14),b=7.734 6(7),c=17.911 5(17),α=γ=90°,β=93.694 0(10)°,V=1 983.9(3)3,Z=2,Dc=1.530 mg/m3,R1=0.049 6,wR2=0.1 108.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15个原小檗碱衍生物(3-17)及小檗碱(1)和药根碱(2)抑制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包括Reh和Nalm-6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化合物4(9-溴乙基小檗碱),5(9-氯乙基小檗碱)和6(9-溴丙基小檗碱)表现出最为突出的抑制活性:在Reh细胞中,IC50值分别为0.45、0.39和0.57μmol/L;在Nalm-6细胞中,IC50值分别为3.6,4.3和1.17μmol/L。活性均强于先导化合物小檗碱和药根碱(后两者的IC50值均大于20μmol/L)。此外,化合物4和5能够剂量依赖的通过裂解PARP诱导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凋亡,降低procaspase-3的浓度,增加活性caspase-3水平,同时提高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水平。进一步,Reh细胞用0.5μmol/L的4和5处理36 h,能够显著下调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以上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类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化合物1、4、5、7和11的PAMPA膜渗透实验说明,C-9位取代的小檗碱衍生物可以提高化合物的细胞膜渗透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双核有机锡化合物双(三邻氯苄基锡)对苄二甲酸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037 2(5)nm,b=1.092 1(5)nm,c=1.114 1(5)nm,a=103.495(8)°,β=92.133(7)°,γ=98.938(8)°,Z=1,V=1.208 6(9)nm~3,Dc=1.587 g/cm~3,μ=1.408 mm~(-1),F(000)=874,R_1=0.0473,wR_2=0.128 9.在该化合物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亲和层析法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脑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倍数为474.81倍,产率为28.93%,此酶经过SDSPAGE呈一条带,达到电泳纯,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22kDa.同时测定了课题组前期合成的24种呋喃酮类似物对该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和对RP-HzVNC-AW1(AW1)细胞的毒力,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4种呋喃酮类似物中,对AChE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19种,对AW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的有13种.结果还显示,属于第Ⅱ类化合物的细胞毒力与AChE抑制活性关联性好于其它两类,其中Ⅱ3化合物,在100mg/L的浓度下,AChE抑制率为(80.94±3.09)%;在50mg/L的浓度下,对AW1的细胞毒力为(95.01±2.24)%.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国传统民族药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的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首次对化合物山奈酚7-O-6″-O-丙二酸单酰-D-吡喃葡萄糖苷(1)的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用MTT法测试6个单体成分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6个化合物均对HepG2和Hep3B细胞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并且IC50值在22.6~91.5 μg/mL之间,在浓度大于100 μg/mL时也没有表现出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抑制作用.相比于黄酮类化合物1、2,苯丙酸类化合物3~6(IC50=22.6~44.3 μg/mL)对HepG2和Hep3B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顺式苯丙酸类化合物5对HepG2和Hep3B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IC50值范围在22.6~28.2 μg/mL,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在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上,研究了双过氧钒化合物NH4[OV(O2)2(C8H7N3)]×4H2O(简写bpV(Imi-Py))对癌细胞的增殖作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和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pV(Imi-Py)对胃癌细胞株MGC-803、肺癌细胞株95D和L342的IC50值分别为8.27、26.37和9.54μmol/L,而对人正常肾胚胎细胞HEK293的IC50值达6 642μmol/L,表明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研究还表明bpV(Imi-Py)对MGC-803细胞提取液的碱性磷酸酶(ALP)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量效关系.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发现bpV(Imi-Py)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肿瘤体积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35.6%,表明bpV(Imi-Py)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另外,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的LD50为147.2mg.kg-1,说明bpV(Imi-Py)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抗肿瘤化合物.图4,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从鞭打绣球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 NMR、~(13)C NMR鉴定化合物为齐墩果酸(1),β-谷甾醇(2),紫丁香苷(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熊果苷(6),草夹竹桃苷(7),反式肉桂酸(8),顺式肉桂酸(9),丁香醛(10).其中化合物3~7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以上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10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IC_(50)值分别为(68.93±6.20)μmol/L、(71.77±6.46)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