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邢甘甜 《河南科技》2020,(26):151-154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5月29日三门峡市冰雹天气的产生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雹过程是在高空处于槽前西南气流的背景下产生的;700 hPa和850 hPa的切变线提供了抬升触发条件;0℃及-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的产生,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深厚的湿度大值区也为冰雹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冰雹回波面积小但强度大;上冷下暖的热力不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促使强对流发展;做冰雹的短临预报预警时,或许ET和VIL应该优先于CR或R监测,能更好地达到预报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宾宾 《河南科技》2021,(5):141-143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6月5日出现在漯河市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发生前期,500 hPa形势场上,高空槽主要呈阶梯状分布,促使冷空气随槽后较强偏北气流急剧南下,冷平流进入我国中东部区域;与此同时,700 hPa和850 hPa的中低空区域,西...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逐6h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4月13日和2011年4月2日三门峡市出现的两次寒潮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前一次过程高空形势为横槽转竖型,后一次过程为低槽东移型,均为暴发寒潮天气的典型形势,且两次过程的高空冷中心强度一致。2两次过程的冷空气均在贝加尔湖附近聚集南下,且两次冷空气强度势力相当,不同之处在于前一次过程是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导致最低气温不断下降,而后一次过程冷空气移速较快。3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两次过程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4在春季当欧洲数值产品连续五天预报850h Pa降温幅度≥8℃时即考虑温度低谷期三门峡地区将有强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温州一体化平台数据资料、温州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资料等,本文对2019年4月23—24日平阳县连续强冰雹天气过程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200 hPa西风急流、850 hPa西南气流的天气背景下,探空的0℃层高度和-20℃层高度均十分有利于冰雹在雷暴单体中的维持和增长;常规多普勒雷达产品回波反射率因子表现出十分典型的超级单体雷暴回波特征,出现了三体散射回波;双偏振雷达的ZDR、KDP等参量能有效地提高对冰雹的识别能力,HCL产品能直观地识别出粒子形态,对降水粒子的种类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NCEP6h一次的1°×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三门峡市2016年6月5日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在高空西北气流背景下产生的,850hPa的低涡和地面辐合线提供了抬升触发条件;热力不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的加大是导致对流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增强了雷暴单体的发展强度,对飑线的增强及有组织性起到重要作用;低层正负速度大值中心可以很好地指示地面大风。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6h分析资料、三门峡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4年8月30日区域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低空急流建立和维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和位势不稳定条件。2西伯利亚冷高压分裂南下的小股冷空气与东北高压扩散的东路冷空气在豫西合并,是导致强降水出现的地面最直接的影响因子。3与夏季常见暴雨、特别是强对流相比,此次过程中垂直速度较弱,但是由于较长的持续时间,使得累计降水量达到暴雨。4高低空气压场的合理配置加强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对流的发展和持续提供了动力条件。5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与强降水有很好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辐散区对降水的开始、结束的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6雷达回波的强度场和速度场,结合乡镇雨量的实况,对预警信息时效的提前是非常有指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乡镇雨量站监测资料,对2015年6月23-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 Pa上高原低槽东移、700h Pa西南涡、850h Pa低涡切变、冷空气南下以及地面倒槽的维持发展,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暴雨中心主要位于水汽通量大值中心附近和前端等值线梯度密集带内;垂直方向深厚的水汽层和水汽通量辐合是产生此次暴雨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等,对2016年7月3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副高边缘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前期的高温高湿、显著的不稳定层结、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导致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小时观测数据,分析2016年12月18日至21日发生的持续性PM2.5重污染过程前后空气质量和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探讨气象因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过程是稳定气象条件下导致的局地污染积累;在污染积累阶段,风速明显偏小,相对湿度逐渐增加;而在污染清除阶段,气象要素的变化则相反,风速明显增大,相对湿度显著下降;风速和相对湿度与PM2.5质量浓度间均存在指数相关,相关系数平方R2分别为0.451 5、0.541 8,表明在大气污染过程中气象因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区灾害性洪水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沙市区灾害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从气候特征、湘江中上游洪水沿程迭加、区间洪水的复合作用、洞庭湖洪水抬高顶托、湘江河道堵支和洲滩围垦、城市建设侵占河道和滞洪洼地、防洪工程存在较多问题、城市防洪减灾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长沙市灾害性洪水的形成机制,为灾害心性洪水的预测预报、制订防洪规划和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NCEP逐6h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形成原因等方面,针对1994年1月4日至5日呼伦贝尔地区低温极寒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脊发展,导致极涡地区冷空气南下爆发,强盛的冷平流和地面辐射降温是造成极寒天气的主要原因,对今后发生类似极寒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数值预报、卫星云图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5年8月3日傍晚前后发生在河南省新乡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发现:这是一次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携带冷空气南下,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下产生的强对流天气。本次强对流过程是东北冷涡与副高共同影响的,降水强度大,强降水持续时间短,落区难以把握,强降水的落区及系统移动方向受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化和高空引导气流影响较大,是本次预报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