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气象事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多样性特征越发明显,各种现代化的探测仪器及装备在气象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保其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应加强气象探测装备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南通市气象探测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实际,对其建设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建设对策,仅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厚霖 《河南科技》2023,(22):115-119
【目的】为弥补气象探测业务因单一的探测手段和有限的气象数据造成的短板,对当下正在建设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构成和原理,及其在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究其在气象过程研究与预警中的具体表现。【结果】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建设与使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象探测中的短板,无论是在日常的天气预报中,还是在特殊天气的气象探测中,都能提供丰富且准确的气象数据。【结论】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气象探测环境破坏的现象日益突出,直接影响气象探测业务质量。基于此,针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探测环境现状和破坏原因,提出地面观测站保护性迁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B(以下简称气象雷达)是一个探测、处理、分配并显示雷达天气数据的独立应用系统。通过一定的图形算法对距离、方位和反射率等数据做进一步处理,生成可显示的气象数据。常规的雷达装备主要由天线、发射器、接收器、显示器、电子计算机和图像传输等组成。本文主要介绍了气象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组成,重点探讨气象雷达的应用与常见故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发展,气象探测环境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气象探测环境矛盾根源入手,对如何预防和制止探测环境受到破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应对方法:依靠当地党委,加强完善各部门间的协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运用法律的手段,做好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希望对广大的气象业务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由于台站自动化气象观测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实现对台站气象装备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台站信息管理系统。台站装备质量寿命信息是装备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本文研究台站气象装备质量寿命管理信息的分类、质量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以及维修信息的反馈、检索等应用,以提高装备寿命管理水平,从而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装备数据,并为装备保障人员提供有效的维修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6月28日,"十二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在北京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深部(2 000米)矿产勘查技术体系全面形成。科技部于2014年启动了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联合自然资源部、教育部等所属的9家单位进行联合攻关,以提高深部资源探测技术的深度、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为目标,重点研发大功率电磁探测、分布式遥测地震探测、高精度重磁探测方面急需的技术和装备,全面突破2 000米矿产资  相似文献   

8.
方红娟 《河南科技》2015,(1):137-139
利用三门峡国家基本观测站1971-2013年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探测环境变化对测站气象要素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探测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三门峡站气温升高、风速变小、风向趋于单一、日照时数减少,对云能天观测有严重影响,观测场渐渐形成了特殊的局地小气候条件,观测记录仅能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并不能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观测资料失去了"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气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对气象数据传输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气象数据传输的高时效性,要不断升级气象专网带宽。通过搭建合适的气象信息网络监控系统,能有效提高气象信息网络运维管理能力。【方法】以锡林郭勒盟气象广域网网络发展现状为例,对国内外主流的开源网络监控技术进行研究,选取Zabbix网络监控系统,使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可对网络设备中的各种数据进行读取,利用NQA测试技术对网络性能进行实时监控,而端口流量可用于解决雷达站配置STP生成树协议双链路备份监控难的问题。【结果】基于Zabbix的气象信息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该盟气象信息网络的实时监控、自动告警、界面展示等功能。【结论】通过基于Zabbix的气象信息网络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故障,并快速解除故障,可为气象服务提供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10.
对香港大学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其体系特色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大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