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波辐射合成顺丁烯二酸单淀粉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顺丁烯二酸酐为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合成了顺丁烯二酸单淀粉酯.着重研究了淀粉与酸酐的摩尔比、碳酸钠的用量、水的用量、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用量为10g、淀粉与酸酐的摩尔比为1:0.5、碳酸钠加入量为0.6g、水的加入量为8g、反应时间为4min、微波功率为400W时,可以...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法,考察了微波处理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和料液比等对资木瓜多酚含量的影响,确定了资木瓜多酚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结果表明4种影响资木瓜多酚含量的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时间,乙醇浓度对资木瓜多酚提取影响较为明显.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700 W,微波时间90s,乙醇浓度40%,料液比为1∶25(g/m L).提取物资木瓜多酚的含量为47.27 mg/g.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一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噪、无尘的钢筋回收方法,将钢筋混凝土试件经不同功率微波照射后,通过钢筋拉拔试验测试微波对钢筋与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并绘制黏结应力-钢筋滑移量(τ-s)曲线。结合理论分析,推导出微波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黏结界面损伤演化方程,绘制出损伤演化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5 000 W微波照射后,黏结强度仅为0 W微波照射后的1/3。在微波照射下黏结强度显著降低,且黏结强度对1 500~3 500 W的微波变化较敏感。随微波功率提高,拉拔破坏形式由拉拔劈裂逐渐转变为拉拔滑移,高功率微波照射后,混凝土在不发生拉拔劈裂的情况下能直接将钢筋拔出。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波辅助机械拆除钢筋混凝土对于城市混凝土结构的拆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微波辅助机械拆除钢筋混凝土的断裂过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拉拔试验评价了不同微波功率下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曲线。在不同功率微波辐射下,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的破坏模式,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和粘结刚度。结果表明:①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钢筋与混凝土温度应力差会导致两者之间机械咬合齿抗剪强度的降低;②对4种功率微波照射后钢筋混凝土拉拔试验粘结滑移曲线进行分析,认为整个拟合曲线均可由初始滑移段、滑移段、下降段和残余段4段组成;③随着微波功率提高,对应的粘结强度降低。5 000 W功率微波照射条件下粘结强度降低幅度相比3 000 W时并不显著,故认为采用3 000 W功率微波照射具有更好的能效比。  相似文献   

5.
干制脱水加工被广泛应用于农副产品的保藏和精深加工,但是干制加工会影响产品活性物质的含量,导致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为了研究微波真空干制功率对荷叶酚类物质的影响,比较了300,400,500W等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干制及热风干燥、日晒条件下,荷叶酚类物质含量变化;采用DPPH和FRAP方法比较不同微波功率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荷叶经微波真空干制加工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热风干燥法显著提高,分别是后者的1.79和1.76倍;荷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微波真空干制荷叶清除DPPH·活性优于热风干燥方式,300,400,500W微波功率干制荷叶清除DPPH· IC50值分别是62.52,49.31,43.59μg/mL;微波功率500W干制荷叶提取物FRAP抗氧化活性分别是日晒荷叶和热风干燥荷叶的3.18和1.82倍。抗氧化活性指标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荷叶总黄酮含量与FRAP和DPPH为极显著相关,表明微波真空干制能够显著影响荷叶酚类物质含量,进而增强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探究微波功率和样品负载量对多孔硅酸钙微波干燥动力学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dilli模型是微波干燥多孔硅酸钙的最佳模型.多孔硅酸钙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随着样品负载量的降低和微波功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样品负载量为4~30 g时,对应的Deff=4.265×10-9~1.967×10-9m2/s,微波功率为100~350 W时,对应的Deff=3.222×10-9~25.224×10-9 m2/s,微波功率密度相同时,微波功率愈大Deff越高.增加多孔硅酸钙负载量和增加微波功率都能提升微波干燥效率,样品负载量为4~30 g时,对应的微波干燥效率为6.04%~21.52%,微波功率为100~350 W,对应的干燥效率为11.57%~28.69%.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微波干燥后的多孔硅酸钙与传统方法干燥后的相比,脱除了部分化学结合水...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籽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葡萄籽黄酮和多糖的微波辅助分步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70%乙醇,料液比1:10(g/m L),微波功率100 W处理60 s,黄酮得率为57.73 mg/g;将提取黄酮后自然晾干的葡萄籽渣按料液比1:25(g/m L)加入水,微波功率150 W处理40 s,多糖得率为52.47 mg/g。优化后的微波辅助分步提取葡萄籽黄酮和多糖的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提高了葡萄籽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常用食用油脂和加热方式对小麦淀粉结构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首先将黄油、棕榈油、大豆油等食用油与小麦淀粉按1∶5的比例(质量比)共混,然后对其分别进行恒定高温和持续升温两种热处理,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并测定了复合物的脂质含量、颗粒形貌、结晶结构、热力学性质及体外消化性.结果表明:淀粉与脂质复合后,结合脂质含量显著增加,其结晶结构由A型转变为A+V型,其中棕榈油更易与小麦淀粉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与恒定高温相比,持续升温热处理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且复合物的慢消化淀粉(SDS)及抗性淀粉(RS)含量均显著增加;恒定高温热处理后,小麦淀粉-大豆油复合物的SDS含量最高,为15.8%;持续升温热处理后,小麦淀粉-棕榈油复合物的SDS含量最高,达16.4%.  相似文献   

9.
发芽是一种有效提升谷物营养特性的绿色加工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裸燕麦的营养价值,研究了不同发芽时间处理对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芽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但能提升裸燕麦内源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造成脂肪含量显著下降及淀粉颗粒形貌改变。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发芽时间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丝氨酸显著降低,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显著增加。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发芽能显著改变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特性,相比于0 d,发芽1 d的裸燕麦还原糖释放量下降17.95 mg/g,蛋白质水解度提升14.23%,脂肪酸释放量下降29.73 μmol/g。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发芽1 d的裸燕麦是一款具有低升糖、低脂肪消化和高蛋白利用的营养产品,本研究为裸燕麦提质增效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温微波法(60、120、180 W)和电加热法对载甲苯松木活性炭进行再生。比较了这两种再生方法下活性炭的再生效率、升温速率、能耗,并分析了再生前后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5次吸附—微波辐射再生之后,活性炭吸附量基本保持原有吸附量的45%。随着微波功率从60 W 升高到120 W,再生时间从60 min降低到22 min,再生效率从1.7%/min增加到4.5%/min。而传统电加热再生法再生时间为180 min, 是微波法的3~6倍; 功率为60 W的微波加热法的升温速率为178 ℃/min,而电加热法升温速率只有9 ℃/min; 从能耗角度看,微波再生法的能耗为29.7 kJ/g,而电加热法的能耗则为74.3 kJ/g; 并且经检测微波法再生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官能团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微波技术提取枣皮中的红色素,综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微波提取枣皮中红色素的最优反应条件,即微波功率200W,Na OH浓度0.20mol/L,萃取时间60s,料液比1∶20(g/m L)。在酸性环境中枣皮红色素遭到破坏而易产生沉淀;在碱性的溶液中可增加其稳定性,从而呈现出枣红色,同时发现Zn~(2+)、Mg~(2+)、Ca~(2+)也对红色素具有增色效果。该方法具有萃取率高,时间短,绿色环保等优势,为工业化生产红色素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微波功率下,干燥脱水污泥,观察其微生物形态,并分析其TN/TP/OC、挥发分性质的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微波1 min时,微生物缩水;2 min时失去活性;4 min时蛋白质变性。干化污泥TN/TP/OC、挥发份受微波功率影响显著,随微波时间延长,微波功率越大,TN呈一级"波浪式"下降趋势越明显,含量从22.5 mg/g降至13.0 mg/g;TP呈二级"阶梯式"上升趋势越明显,含量从1.25 mg/g上升至1.65 mg/g;OC先下降后上升的幅度越明显,含量从26.1 mg/g降至23.6 mg/g再上升至26.6 mg/g;挥发份呈一级"阶梯式"递减趋势越明显,含量从44.7%降至33.5%。  相似文献   

13.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叶黄素酯提取效果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和微波功率进行优化,建立并分析各因子与叶黄素酯提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原料用量5 g,在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0 s、液固比20 mL/g、微波功率500 W时,叶黄素酯提取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叶黄素酯的提取率达到14.595 mg/g.  相似文献   

14.
高功率微波可通过雷达、电子战装备的天线进入装备内部,这种方式耦合能力强、峰值幅度大,容易造成装备电磁干扰或损伤.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作用效应和防护研究.针对设备级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较少的现状,以某X波段微波接收前端为对象,采用注入法开展高功率微波损伤效应实验,获取了效应现象和数据.结果显示,无限幅器保护时,注入微波的峰值功率达到48.8 dBm,单个脉冲就能损伤微波接收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采用限幅器防护后,注入微波的峰值功率需增加到60.7 dBm,脉冲数增加到100个才能实现微波接收前端的损伤.实验表明,能量沉积是进行损伤的必要条件,通过高峰值功率短脉冲或长脉宽脉冲串,高功率微波都可以对电子设备中的敏感器件造成损伤,综合运用峰值功率、脉宽和脉冲数等参数可增强高功率微波作用效应.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典型参数高功率微波武器对电子设备的作用距离、作用规律,可为武器装备高功率微波效应评估和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茶叶总黄酮类物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微波辅助提取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3B2C3,即微波功率648 W,微波提取时间为4 min,料液比为1∶45 (g/mL),测得茶叶总黄酮提取率为9.54 mg/g,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提取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川芎中的阿魏酸和川芎嗪,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检测,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有效成分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川芎嗪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提取时间25min,微波功率400W,超声波功率400W,搅拌速度400r/M;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提取时间25min,微波功率400W,超声波功率600W,搅拌速度500r/M.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的结构特征,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仪、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系统分析了10种马铃薯淀粉的半结晶层结构、结晶形态、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构象.结果表明:10种马铃薯淀粉颗粒的半结晶层结构存在差异,陇3的半结晶层厚度最小,其双螺旋结构排列最为有序,青2和青6的半结晶层厚度最大;10种马铃薯淀粉颗粒均为多晶体系,其结晶形态均为B型结构,但结晶度不同;10种马铃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不同,费乌瑞它、青5、青8的重均分子质量相对较大,除青5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构象为无规则卷曲外,其余均为球型.上述不同层次结构的差异为加工专用马铃薯淀粉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种子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以山西省忻州市种植的藜麦脱皮种子为原材料,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藜麦种子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微波时间125 s、微波功率260 W、料液比(g/m L)1∶50,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平均总黄酮提取量为6.5 mg/g.经验证,藜麦种子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可行,对于开发忻州藜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及微波提取豆粕中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声波及微波提取异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60%乙醇、60℃、功率400W、提取30min,微波法提取最佳条件:微波功率560W,料液比为1:30g/mL,微波处理4min溶剂浸提40min.结果表明,超声波及微波处理能有效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波法提取香菜中的多酚类物质,利用酒石酸亚铁对多酚的显色反应表征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香菜中提取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提取时间为40s,微波功率为60 W,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质量比,下同)为1∶40,香菜中多酚提取量为14.96mg/g,抑菌实验表明香菜中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