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1):646-654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五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智慧宜居型都市区建设已成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推进城市空间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五化"协调背景下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目标,对郑州都市区"智慧宜居"、"智慧康居"、"智慧乐居"、"智慧安居"以及"智慧逸居"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估;再次,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郑汴都市区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的实现路径;最后,在现状问题分析与实现路径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9):1563-1566
城镇化和创新是新常态新阶段保持河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两大动力源泉.为此,应该迅速启动至少包括郑、汴、焦、新、许等五城市在内的大郑州都市区统一规划和建设,尤以促进郑汴港区域协调发展为先.以郑开大道等城际之间主干道快速化改造及城际铁路与市内交通体系无缝对接改造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功能定位合理、互动互补、运行顺畅的都市连绵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剧,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连通性,优先保护连接廊道中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夹点"区域尤为重要.以郑汴都市区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提取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中的"中心"和"连接",然后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创建潜在的绿色基础设施连接廊道,构建连通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最后基于电路理论识别潜在连接廊道的"夹点"区域,制定优先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郑汴都市区47.26%的用地可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但景观连接度较低,破碎化非常严重,研究区65.98%的连接廊道由农田构成,区域连接廊道的组成类型单一,以耕地为主,提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较低.MSPA方法侧重结构性连接,而电路理论则通过功能性连接进行补充分析,两者结合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识别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从而使得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和保护策略的制定更加科学有序.  相似文献   

4.
郑汴洛交通走廊与经济带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友好  施其洲 《河南科学》2005,23(4):615-619
郑汴洛3城市间经济、交通联系紧密,产业互补性强,具备发展成“走廊型”经济带的天然条件.基于郑汴洛走廊发展的实态,提出了依托综合运输走廊,实现产业分工和城市功能互补的构想,探讨了综合交通走廊与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形态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完善郑汴洛交通走廊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5.
论郑汴洛都市圈旅游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整合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对郑汴洛都市圈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三城市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及其间存在的问题.在旅游资源整合主要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旅游线路、旅游管理层面、市场营销层面、旅游商品层面四个方面的整合.最终通过该区域旅游资源结构优化和整合,到2010年,使该区域成为河南旅游的黄金区域,旅游总收入700亿元,相当于河南旅游总收入的47%.  相似文献   

6.
郑汴一体化下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展 《科技信息》2008,(30):198-199
随着2005年郑州至开封城际快速通道工程开工,郑汴一体化的构想由概念走向了现实。在郑汴一体化下如何大力发展开封旅游业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一体化下开封城市的新定位,开封旅游形象的传播以及开封旅游产品的开发这三个方面对郑汴一体化下开封旅游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路。从而实现郑汴旅游资源互补,以旅游带动开封经济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郑汴一体化中开封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开封旅游产业增速缓慢,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不相称。郑汴一体化为开封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封应加强郑汴旅游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消费市场,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郑汴产业带(郑州境)水资源与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郑汴产业带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相关性,估算水环境容量,预测规划实施的水环境影响,提出规划实施的水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郑汴一体化地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是旅游区域发展的物质依托,其空间结构影响着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资源开发等.本文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三种指标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郑汴一体化地区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旅游景区在空间上符合核心-边缘分布结构,在总体上呈集聚型分布形态,景区空间连通性较好.最后,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景区间交通网络、实现区域景区联动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汴地区既是郑汴一体化的空间承载区,也是中原经济区中最具活力的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在郑汴地区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郑汴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平衡,行政分割,要素市场不健全,严重阻碍了产业整合。为此,应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依托大企业实现产业的重组与改造;同时充分利用产业关联带动效应,进行区域间的产业链互补、配套和整合;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空间转移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从而实现郑汴地区产业的合理分工和融合,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河南省郑汴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项目中地面沉降部分,对GPS技术在郑汴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高精度监测方法。该文介绍了地面沉降监测点制作规格和监测网的建立情况,详细说明了GPS技术在郑汴地面沉降精密监测野外实施方法和得出监测数据的整个流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两市资源要素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封与具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郑州的文化融合将成为新时期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两座各具特色的城市之间的文化融合能够提高城市软实力,推进郑汴一体化的发展,也可为中原城市群快速崛起增添力量.开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表现出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该文总结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出的背景和该政策目标的重点内容,以辽宁省盘锦市和云南省玉溪市为例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对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出了要"因地制宜、稳抓实干、开言纳谏"三点建议,提出了"美丽宜居乡村"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实现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重庆市都市区文化重大设施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重庆市都市区文化重大设施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资金的投入、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等七项优化重庆市都市区文化重大设施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沈作良  骆中杰 《科技资讯》2008,(30):236-236
本文基于作者长期的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义乌市区地域范围,分析了义务都市区与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和目标,而后简要阐述了影响义务都市区发展的的有利不利因素,最后重点论述了义务都市区发展的对策,相信对义务的规划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原都市区作为山西省的核心地毯,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山西省的整体经济状况。通过研究太原都市区发展的限制因素、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条件,提出了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对策,探讨了太原都市区进行集约式创新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金勤英  刘建鑫 《科技信息》2011,(10):I0367-I0367
本文就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针对建设盖州市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基本目标,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新盖州市的园林建设的原则,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宜居城镇建设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宜居中小城镇意味着应当以人为本,满足城镇各阶层人群居住、生活、工作、休憩、消费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实现中小城镇和谐、可持续发展。打造盐城宜居中小城镇应根据宜居城镇评价标准,在规划先行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机制完善、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在高校中纷纷展开.笔者讨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体系架构,提出了以物联网作为基础支撑平台,以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架构模式来进行应用系统的建设.为满足用户对校内移动Web资源的需求,以SOA方法实现了智慧校园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实践证明,采用SOA的方法,简化了新系统开发的复杂度、优化了系统结构、加快了开发速度、节约了系统资源,降低了智慧校园应用服务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