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SU-8负性光刻胶为原料,采用传统光刻法制备微型柱子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商用疏水二氧化硅微球,通过液相沉积法来制备微型柱子分级结构。为了增加上述结构的超疏水性,以全氟辛基三氯硅烷为氟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对其表面进行了改性。用电子扫描电镜表征了微型柱子和微型柱子分级结构表面的形貌,发现后者的粗糙度较前者增加了。通过测量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和滚动角,比较了不同结构表面的疏水性能。测试了不同结构表面在莱茵衣藻培养液中的防污效果来研究其疏水性能对生物防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氟化后的微型柱子和微型分级柱子表面均具有优良的超疏水性能,水滴在两表面上的接触角均高于150°,滚动角均小于10°;在微型柱子结构表面引入分级结构后,极大地提高了表面的疏水性能,使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提高7°,滚动角降低4°;表面疏水性能的提高有助于延长表面的生物防污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具有表面能低、污损生物难以附着或附着不牢、易于脱落等优点,是无毒防污涂料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以自制的双组分FPA/SPU低表面能防污涂料为基材,通过添加不同种类、不同黏度的硅油,制备了7种不同类型的硅油渗出型防污涂层。利用实验室手段对涂层的接触角、附着力、耐化学品性能、硬度及表面断面形貌进行了检测,通过静态实海挂板研究了涂层的防污性能。结果表明,硅油的添加有利于涂层防污性能的提高,硅油的种类和黏度大小对涂层的防污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苯甲基硅油(255—150)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缓释明胶微球多孔钛植入体制备工艺,探讨多孔钛植入体孔隙内微球涂层的载药、释药特性.采用粉末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 MIM)技术制备多孔钛植入体,选用明胶为TGF-β1缓释载体材料,乳化冷凝聚合交联法制备明胶微球,检测微球粒径与形貌以及载TGF-β1微球的包封率、载药率,采用渗涂法制备多孔钛表层孔隙内载TGF-β1明胶微球涂层,释放试验检测涂层的释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MIM技术制备的多孔钛植入体的孔隙度为(62.02±1.82)%,孔径为50~300 μm,抗压缩强度为(63.23±12.81) MPa,弹性模量为(0.95±0.61) GPa.明胶微球粒径随明胶浓度的减小、搅拌速度和交联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交联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制备的TGF-β1明胶微球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1.42±3.67) μm,载药量为(0.91±0.02) μg/g,包封率为(91.41±1.82)%.TGF-β1微球涂层体外14 d,时的TGF-β1释放率为(94.2±3.4)%;粒径为(21.42±3.67) μm的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明胶浓度为10%,搅拌速度为800 r/min,交联剂用量为0.1 mL,交联时间为2 h.多孔钛植入经5%(质量分数)明胶溶液预处理后用20 g/L微球渗涂可在表层孔隙内形成均匀微球涂层,且不阻塞表层孔隙,微球涂层TGF-β1释放时间为14 d.  相似文献   

4.
TBT作为防污涂料中的生物杀灭剂被广泛地应用同时也被认为对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最有毒害的一种化合物.《控制船舶有害防污系统国际公约》规定,截至2008年,TBT将被彻底禁止使用.分析了中国加入此公约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阿维菌素缓释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缓释性能的阿维菌素微球,研究了PLA的粘度及配比对微球制备以及释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LA用量的减少,微球的粒径逐渐减小,释放速度逐渐加大;随着PLA粘度的增大,载药微球的表皮粗糙度加大,空隙也逐渐增大,释放加快.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载药微球外观为单分散球体,表面粗糙,粒径为10~100 μm.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微球内的药物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证明药物被微球有效包裹.  相似文献   

6.
载有溶菌酶微球的凝胶埋植剂的释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体内长期缓释,将药物制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微球,再将微球分散于甲基纤维素反向温敏凝胶骨架中,制成微球-温敏凝胶复合埋植剂.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复合体系对模型药物溶菌酶的控释效果;通过凝胶色谱和扫描电镜,考察单独的微球以及在复合体系中的微球降解过程,分析凝胶介质对微球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Peppas经验式来描述释放机制.结果表明: 在微球-凝胶复合体系中,溶菌酶可平稳释放30 d以上,无突释;药物释放是由载体溶蚀和药物扩散作用共同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生物作为防污涂料防污性能的"生物标示"的可行性。【方法】在总结近几年来海港微型生物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在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原生动物纤毛虫进行初步探讨,试图开发原生动物作为防污鉴定的"生物标示"。【结果】在青岛中港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在涂有环氧系底漆、有机硅系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和亚铜系自抛光防污涂料的试片上共有9类纤毛虫,其中侧口类、管口类和游仆类3类纤毛虫显示出较大活性。从纤毛虫数量及其变化可明显得出3类涂层的防污性能的优劣。【结论】侧口类、管口类和游仆类3类纤毛虫有望开发为"生物标示"。  相似文献   

8.
用中心旋转法设计了防皱整理剂RESIN BRT、拒油防污剂PM-492和氯化镁3个变量、5个水平的20个试验.通过分析试样的折皱回复角、释放甲醛量、撕破强力保留率的等值图,确定了较佳的拒油防污防缩整理工艺:防皱整理剂RESIN BRT 80~85 g/L,拒油防污剂PM-492 40 g/L,MgCl2.6H2O 12...  相似文献   

9.
微球CH膜表面光洁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低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LPPCVD),在塑料微球表面制备了非晶碳氢(α-C:H)薄膜.利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芯轴表面形貌、碰撞、反弹盘表面材料、薄膜厚度等四个因素对微球CH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芯轴表面形貌对CH涂层的表面形貌影响很大,改善芯轴表面形貌可提高涂层表面光洁度;当反弹盘的表面材质不同时,制备出的微球涂层的表面粗糙度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碰撞是引起微球CH涂层表面榴状突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微球CH涂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口服药物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以格列吡嗪为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具有恒速释药性质的微球.通过考察微球的收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了载体材料、材料与药物比例以及药物释放环境对格列吡嗪控释微球释药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醋酸纤维素为载体材料,选用合适的配方,可制得具有零级释药动力学的格列吡嗪控释微球制剂,并且该制剂可以根据需要的条件在12 h或24 h内释放完毕.不同条件下微球的药物释放曲线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在0.981~0.99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