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古县金堆铝土矿的矿体形态及规模、矿石品位、矿石自然类型、矿石资源量等,从地层构造、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古县金堆铝土矿的成矿环境、矿体特征及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宁武县大石湾矿区铝土矿普查工作,揭示了该矿区铝土矿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自然类型及矿床成因,估算出了该区铝土矿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3.
侯旭勤 《太原科技》2010,(11):83-85
通过时山西省吕梁市西属巴一带铝土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矿体平面形态不规则,厚度较稳定,矿石品位较高,类型以碎屑状、粗糙状为主,有少量半粗糙状、致密状。  相似文献   

4.
常成  韩岳松 《科技信息》2011,(31):I0296-I0296
徐庄铝土矿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属中部铝土矿区,矿体埋藏于地下,矿石品住、厚度中等,矿体形态基本稳定,是滨海湖泊相沉积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能很好的指导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赵军 《太原科技》2010,192(1):67-68
从矿层厚度、矿石品位、矿体规模、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叙述了黄辉头矿区铝土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栋 《太原科技》2013,(3):94-95,97
从矿层厚度、矿石品位、矿体规模、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叙述了羊马坪矿区铝土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矿层厚度、矿石品位、矿体规模、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探讨研究了郭家沟矿区铝土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矿层厚度、矿石品位、矿体规模、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来说明冯家港矿区铝土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得出冯家港矿区属露采矿区、采矿不需专门支护、矿柱及井硐较为稳定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文旭 《太原科技》2007,163(8):88-89,91
针对兴县贺家圪台矿区铝土矿的地质现状.从矿层厚度、矿石品位、矿床规模、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叙述了贺家圪台矿区铝土矿的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杨冰林 《甘肃科技》2010,26(10):45-48
红坡铁矿赋存于长城系桦树沟组,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矿石品位较高,矿体规模小,层位稳定为其特点。从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同生海底喷流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同时为寻找同类型矿床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由于矿床形成过程复杂、控制因素多,导致估计矿石品位相对困难.尽量降低矿床预测中的估计误差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克立格法被认为是最佳的品位估计方法,其必须满足对于品位空间分布的平稳性和内蕴假设.但实践上,大部分的品位数据具有稀疏、不规则而复杂的空间分布,这有时会导致克立格法违反平稳性和内蕴假设.本文提出基于多基因遗传规划的矿石品位估计方法,并将其与克立格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多基因遗传规划的方法不需要关于空间分布的假设.这样,简化了实施矿体品位预测的条件,并能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可应用于复杂矿体品位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大台沟铁矿位于本溪市南郊桥头镇,距本溪市约16 km。矿床属前寒武纪硅铁质建造。通过对矿床的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大台沟铁矿床的成矿机制、矿体形态、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矿化特征,部分揭示了大台沟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铀资源量最大的砂岩型铀矿床,关于该矿床的成因机理,也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该矿床含矿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黏土矿物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黄铁矿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认为在铀成矿过程中有还原物质的参与,而且该还原物质与生物作用有一定关系。生物作用参与成矿可能是蒙其古尔铀矿床矿体品位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不同成因的铝土矿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铝土矿的结构特征可以进一步推断其成因及沉积环境。通过对广西平果县太平镇、贵州清镇市站街镇大院两个地区的沉积型铝土矿野外及实验室观察分析认为:平果铝土矿中具鲕豆状结构的矿石少,多为碎屑结构、胶状结构,颗粒大小相差较大,分选差,且颗粒的含量较低,指示铝土矿就近沉积的特点,推断其沉积环境为滨海沼泽或泻湖;清镇铝土矿主要由鲕粒构成且具有完整的鲕粒及豆粒结构,颗粒的含量高,磨圆好,分选好,伴有少量碎屑颗粒组成的铝土矿,指示铝土矿经过较长距离搬运,沉积至水体能量高,扰动强烈的沉积区,为滨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东乡铜矿位于江西省东乡县,是一个以铜为主的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为赣东北有色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结合东乡铜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运用有关区域成矿学和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理论,通过矿床地质学、成矿构造学、矿物岩石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阐明了东乡铜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建立起了该区铜矿床矿床成因模式与找矿模型,进行了找矿预测,对矿区找矿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部分来源于基底岩系;石炭系地层主要作为赋矿岩石,同时也可以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区内岩浆活动和深层卤水的运移更是使“初始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得到进一步交代、改造和富集的主要原因;矿体的最后定位与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有关.其矿床成因主要为以晚古生代同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为主体,并伴有其它成矿作用为特点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6.
庞尔成 《太原科技》2011,(2):102-104
通过对该区矿体赋存规律、矿体规模、厚度的变化及矿石物质组分、品位变化等的研究,初步确定宏山铁矿为一中型铁矿床。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今后该区铁矿石的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