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今日科技》2008,(10):F0004-F0004
目前,2008全省科技局长培训班在杭举办,来自全省各市、县(市、区)60多名科技局长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创决定精神,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继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座谈市县科技工作等。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作了《当前我省市县科技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讲座。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06,(6):31
6月2日,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事厅在合肥举行安徽省第十批科技副县(市、区)长欢送暨培训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松林到会并讲话,省人事厅副厅长成浩宣读了省委组织部关于科技副县(市、区)长下派挂职通知,省科技厅巡视员严洪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3.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社会R&D总支出达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GDP的1.4%;政府科技拨款稳步增加,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编按]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市、县(区)科技局在支持创新推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安徽工作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一步调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安徽省市县局工作评价和奖励办法的规定,经市、县(区)科技局申报,省科技厅考评,决定对在2007~2008年度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市、县(区)局予以表彰。此次共有39家单位获得表彰,其中,优秀奖获奖单位10家,先进奖获奖单位21家,创新奖获奖单位8家.  相似文献   

5.
一、“十五”以来县(市)科技工作回顾(一)科技意识普遍提高,科技兴县(市)已成共识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省”战略,各县(市)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制定和实施了“科技兴县(市)”的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放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科技兴县(市)、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等活动广泛开展。县(市)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6.
《银川科技》2005,(2):31-32
过去的一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的一年。我市坚持“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转化,以科学技术的大进步推进全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全市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57亿元,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3%,第二产业增长33.6%,第三产业增长5.8%;  相似文献   

7.
4月7日,浙江省科技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表彰了2007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为第三批“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授牌。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主持,省领导斯鑫良、陈敏尔、李强、黄坤明、王永明、金德水、徐辉等出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太原市科技三项费投入总额逐年增长.比例逐步提高。2003年-2005年,太原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的预算总额由2479万元增长到4045万元.科技三项费预算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由1.39%增长到2005年的1.53%。由于财政增收,科技三项费的预算执行数由2003年的2903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4445万元,科技三项费预算执行数比上年分别增长12.39%、39.17%、10.02%。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鼓励和调动县(市、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和《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太原市科学技术局于2005年8月7日,发布了《关于太原市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列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予以支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日前,本刊记者就《通知》的有关内容及区外高瓶技术企业关注的问题,采访了太原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条件财务处史宝刚处长,现将采访内容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1日,全省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现场对2021年度“科技创新鼎”获得单位授鼎,通报表彰了2021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杭州市等2个市、杭州市西湖区等9个县(市、区)被隆重授予“科技创新鼎”,杭州市等4个市、杭州市西湖区等22个县(市、区)获评2021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研发经费体系的发展历程。以科技研发经费发放全过程为视角,分析了科技研发经费发放主体、数量、领域及类别、对象。通过数据描述和文本分析,发现:(1)各部委尤其是财政部和科技部是政府经费发放的主体,财政部主要负责财政拨款,科技部主要负责经费分配,但总体来说企业在科技研发中投入更多经费;相应地,R&D经费支出的执行部门按支出数量排序,依次为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2)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公共支出的比例递减,但近年来稳定在4%左右;R&D经费投入强度逐年递增,且已超过一些发达国家;(3)虽然基础研究在R&D内部支出中所占比例最低,但科技经费的管理方开始越发重视基础学科;(4)科技专项计划类型的资助面向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现实需求,说明中国科技研发经费体系兼顾基础研究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宁科技参考》2005,(5):38-38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与全省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较大。面对严峻的现实,阜蒙县着力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做文章,全面实施“开放兴县、绿色立县、工业富县、人才强县”四项战略.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阜蒙县科技工作多次得到省、市科技系统的嘉奖.  相似文献   

13.
《合肥科技》2008,(1):16-17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重点引导建设30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20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试点)、10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区)(试点)。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精神,结合“县(市)科技工作年”工作部署,本刊特邀请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及学者就县(市)科技工作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内容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李祖平 《今日科技》2008,(10):31-32
温岭市先后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先进甲.位,浙江省科技强市(县),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六位,还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等称号,这说明,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6.
《遵义科技》2007,35(3):56-56
1 1月8日,召开全市科技系统科技统计培训会。 2 1月29至30日,2006年度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召开。 共评出2006年度遵义市科学技术奖项目28项,其中,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5项(一等奖过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5项)、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奖1项,市优秀发明专利奖2项。  相似文献   

17.
李宁 《辽宁科技参考》2004,(11):18-19,23
为贯彻落实200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改善县科技工作条件和环境,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县(市)科技工作问卷调查的通知”的要求,辽宁省科技厅组织各市科技局,在全省范围内对其所辖的县(市、区)科技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统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石顶 《今日科技》2001,(11):14-15
核心成果及其产业化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实力及其产业化有以下几个弱点:(1)科技实力弱。1981~1994年SCI(科学文献索引)共收录79个国家的论文约840万篇,引文约7200万次,我国论文数仅占世界论文总数的0.9%,排名第13位,引文率只占0.97%(发达国家为3.47%)排序第65位;1997年论文数占世界总量的1.8%,列第12位。我国科技实力与竞争力1994~2000年排位分别为23、27、28、13、25、28;科技国际竞争力,我国基础研究1998年得分6.02分十匕1997年…  相似文献   

19.
《辽宁科技参考》2004,(7):24-29
一、辽宁省县(市)科技工作现状分析。1.县(市)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1)县(市)社会经济情况。根据调查,2003年辽宁省共有100个县级行政区域,年末总人口数为4184.46万人。2003年县(市)共实现GDP.3732.26亿元,人均GDP为8919.3元,占全省人均GDP的62.2%。其中,辽宁中部地区5市(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和辽阳)人均GDP为10819元,辽西北5市(包括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和铁岭5市)人均GDP为4255元,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中部地区五市约为辽西北五市的2.5倍,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巩义市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和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制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传统资源加工产业的技术升级转化,发展知识产权经济,有力推动了全市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培育工程的实施,增强了区域创新能力,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47.6%,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4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8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