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网壳结构节点作为主要对象,对电厂干煤棚主体网壳结构构建数值模型,研究开孔网壳结构的屈曲模态,并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探究竖向载荷与风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学特性.研究发现,网壳开孔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竖向载荷作用下的节点最大应力为0.037 kPa,风荷载作用下的节点最大应力为0.024 kPa;竖向载荷作用下的节点最大位移为0.881 mm,风荷载作用下的节点最大位移为1.692 mm,较整体网壳结构节点平均位移分别增加69.34%和19.57%,均满足规范要求;特征值屈曲分析中,刚性节点网壳结构部分杆件发生形变,对结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对网壳重新优化设计后,部分节点采用铰接节点,其特征值屈曲荷载较纯刚性节点的提高了4.12%,有效提升了网壳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单层球面网壳的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单层球面网壳进行了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利用一般空间梁单元的有限元分析,采用特征值屈曲分析预测结构的理论屈曲强度,并得到屈曲模态,再以弧长法对结构变形进行全过程跟踪分析,求得极限临界载荷.文中还详细分析了50 m跨度K-8型铝合金和钢两种网壳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杆件屈曲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在考虑节点缺陷和杆件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削减K8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一径向不同位置处的杆件截面使其在网壳结构发生整体失稳之前屈曲,分别在静力载荷和地震载荷作用下,研究不同位置处的杆件屈曲对K8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静力载荷作用下,不同位置处的杆件屈曲会不同程度的降低网壳结构极限承载力;在地震载荷作用下,单根杆件结构的首先屈曲会使网壳结构刚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在动力载荷作用下考虑杆件屈曲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对矢跨比的敏感性,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四种不同矢跨比的存在杆件缺陷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进行非线性稳定全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杆件屈曲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在动力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因矢跨比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并通过比较得出较优矢跨比.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在动力载荷作用下考虑杆件屈曲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矢跨比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等效夹层壳思想的双层网格扁壳非线性弯曲理论,采用伽辽金方法对双层球面网格壳体在均布压力作用下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简支边界条件下双层球面网格扁壳的非线性载荷-位移关系式和临界屈曲载简的解析表达式,并讨论网壳结构几何参数对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等效夹层壳思想的双层网格扁壳非线性弯曲理论,对鞍形双层双曲抛物面网格壳体在均布压力作用下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伽辽金方法求得了简支边界条件下双层双曲抛物面网格壳的非线性载荷-位移关系式和临界屈曲载荷的解析表达式,同时讨论了网壳结构几何参数对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更加深入研究空腹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取单种空腹扁网壳结构,在矢跨比、结构厚度、截面尺寸等不同参数变化下进行稳定分析研究。利用ANSYS有限元在先对单榀的空腹平面拱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空腹扁网壳结构的屈曲模态分析及非线性参数化屈曲分析,得出平面空腹拱和空腹扁网壳两种结构在不同参数的变化下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  相似文献   

8.
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的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结合单层网壳结构的随机缺陷概率模型,提出了基于Timeshenko梁理论的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推导建立空间Timeshenko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方程,在特征值屈曲分析基础上,建立结构缺陷模态参与系数的概率模型,采用Monte Carlo法对具有随机缺陷的结构进行稳定承载力分析,进而提出了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法克服了已有传统方法随机变量过多的局限,可精确识别出结构失稳的最不利缺陷模式,获得最不利缺陷分布下的稳定承载力,并可对结构屈曲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
单双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静力特性及其稳定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一工程实例,将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与双层抽空四角锥球面壳结构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型式,即单双层抽空四角锥球面壳结构,简要介绍了该网壳的设计过程,并采用全铰接模型分析了单双层网壳结构的承载力,应用Lanczos法求解了网壳结构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并运用柱面弧长法跟踪了结构的非线性平衡路径,同时考虑了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支座条件的线性及非线性屈曲特征,并得出一些结论,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有限元线性屈曲分析基础上,采用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理论对施威德勒型球面网壳结构的整体稳定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应用弧长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了该球面空间网壳结构整体稳定的全过程荷载-位移曲线,为此类网壳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网球馆屋盖属于可开启结构,部分屋盖可沿平行轨道滑动,结合该主体结构的抗风设计要求制作1∶100的刚性模型,进行了结构表面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分布的风洞试验.分析了在不同风向角时关闭和开启屋盖状况下的风压分布.为了便于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对屋面进行分区并给出相应的分区风压数据,并依据各风向角下的风压分布特征,得出整体结构的抗风设计依据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肋环型单层曲板网壳结构的风荷载和风振响应,并对采用不同方法计算结构等效静风荷载的精度进行了比较.风洞试验结果表明:肋环型单层曲板网壳结构屋面主要受负风压作用;但在90°风向角下,由于体育馆受前方入口建筑的影响,屋盖边缘局部出现正风压.风振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有多阶振型参与结构的风致振动,高阶模态影响不可忽略;为保证结构表面所有节点位移准确,结构的模态耦合项不能忽略.但如果只保证较大位移处的准确性,忽略模态耦合项的SRSS方法也是可取的.利用LRC惯性力法和改进LRC方法计算肋环型单层曲板网壳结构的等效静风荷载,可以保证所有风向角下节点的最大位移等效,但不能保证所有节点的位移等效.  相似文献   

13.
大跨平屋盖结构风压分布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大跨平屋盖结构风荷载分布特性的因素很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仅靠风洞试验难以完整的描述其风荷载分布的整体特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中提出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两种方法来建立反映大跨平屋盖结构风压分布特性的模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都能很好的逼近和预测大跨平屋盖结构风压分布的特性,相比之下,改进的BP神经网络稳定性较好,但逼近速度慢,精度也不高;而模糊神经网络由于结合了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其稳定性好,逼近速度快,且精度高,这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是预测大跨平屋盖结构风压分布特性的有效途径,在结构风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工程案例,进行了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和有限元模态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屋盖的风致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对于屋盖风振响应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结构的基阶振型,其次才是风荷载;随着阻尼比的增加,位移响应谱的共振峰得到了有效平抑,峰值位移响应也随之减小.基于现场实测,提出功率谱点积识别大跨屋盖结构竖向整体振动固有频率的方法,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测得到的前4阶固有频率与振型均能与有限元模型较好吻合,其中基阶固有频率的相对误差仅为0.3%,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位移或内力响应等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进行大跨空间结构的稳定分析并不十分合理.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将使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能够满足稳定性设计的要求.提出大跨空间结构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的概念和初步方法,并应用于单层柱面网壳的稳定性分析.通过风洞试验获得柱面网壳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利用Budiansky-Roth准则分析该网壳的动力稳定性,得到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通过对比以动力稳定为目标和基于位移等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跨空间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时有必要采用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来考虑风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型体育场主看台挑篷风荷载特性的风洞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福建某大型体育场主看台挑篷的风洞试验研究,以挑篷上的平均风荷载、脉动风荷载和竖向脉动压力谱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挑篷上的风荷载特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所得结果对这类结构的抗风设计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哈萨克族毡房的结构组成,分析了毡房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的合理性。针对毡房存在的抗风问题,采用FLUENT软件,建立毡房在风作用下的流体分析模型。建筑周围流场的绕流特性表明:由于毡房连贯流畅的流线曲面,极大地减少了风阻力。毡房表面的风压系数分布显示,在风荷载作用下,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受风压力作用;屋面整体受风吸力作用,极值出现在球冠形天窗处,且受θ角影响显著,在风荷载作用下此处有被局部掀起的可能,应对天窗处风载作用下的安全性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大跨屋盖结构对风荷载十分敏感,但尚无统一的规范计算方法。因此,对某机场航站楼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得到大跨航站楼屋盖表面的平均、脉动风压系数。对其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周边建筑对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对屋盖进行了风振响应时程分析,得到了脉动风荷载作用下此类大跨度屋盖在各个风向角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屋盖各区域的最不利风向角是各自的迎风角度;上游周边建筑对屋盖有遮挡效应,会减小屋盖表面的平均风压;屋盖开洞周边的风振响应较大;为该类结构抗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主场馆铝合金飘棚结构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该结构采用钢结构分叉柱支撑的铝合金空间三角形网格结构,铝合金大飘棚平面投影高达27 000 m2,属于罕见的铝合金大跨结构。描述了该工程的总体概况、设计思路、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的有限元设计、铝合金构件与铝合金节点的设计与试验测试、钢结构分叉支撑柱设计、结构静载、风载荷与抗震分析等问题。通过该结构设计的分析,为大跨度铝合金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某低矮模型房屋实测风场和风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台风"菲特"影响下温州某低矮房屋的环境风场实测数据及该建筑物屋盖上的风压实测数据,对于风场特性和屋盖风压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时距的减小,平均风速最大值增大;湍流度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建筑物屋面及屋面屋脊边缘处的平均风压均为较大的负压且脉动较大;根据风速和风压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风场风速与建筑物屋盖上风压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进而在不同的时距条件下对风场风速与屋盖风压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取5min为基本时距时风速与风压的相关性系数值较高,说明在确定结构的风荷载时取基本时距为5min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