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肉类掺假的定量检测问题,建立了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波长选择方法以及偏最小二乘(PLS)法的羊肉掺假无损检测方法.试验搭建了羊肉-猪肉的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对选取的99个样本进行高光谱图像(390~1040nm)采集并提取感兴趣区域光谱.比较了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全波长模型的影响,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NV)为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校正决定系数R2CV达到0.93,预测决定系数R2P达到0.96,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V为8.3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6.18%.采用多种波长选择方法对光谱全波段520个变量进行变量选择,最终确定基于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的简化模型最优,其R2C=0.96,R2CV=0.94,R2P=0.96,RMSEC=6.55%,RMSECV=7.66%,RMSEP=6.10%.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CARS能够对掺假羊肉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可为羊肉掺假的在线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体信号是随机性和背景噪声都很强的复杂信号。文章首先研究了利用超声Doppler技术定量检测血流速度的方法,然后将一些现代信息处理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引入医学超声的信息处理,为医学超声信息的特征提取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些理论包括:分形、数学形态学、数量化、小波变换、极点轨迹和血管传输线模型等。文章最后阐述了利用上述新方法作为技术核心而研制的三套应用系统;肺动脉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无损估测系统、彩色编码的声谱系统和超声血流定量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果汁含量是葡萄汁及其饮料中的主要质量指标,也是判定果汁是否掺假的重要依据。本文对4种自制葡萄汁的部分成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市售的4个品牌的葡萄汁进行捡测,参照GB/T12143-2008方法,通过检测分析研究,找出了与葡萄汁含量有良好的定量关系的特性蛆分——一钾,总磷、氨基酸态氮,总黄嗣和酒石酸等,作为葡萄汁含量测定参数,并且确定了5项组分的标准值、权值分配方案,分析确定了异常数据修正原则。据此,推导出葡萄汁含量计算公式,建立了五项检测参数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光谱技术建立一种牛肉-猪肉掺假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样本集进行划分、光谱预处理以及特征波长的选择,建立了全波长和选择波长的掺假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基线校正光谱预处理所得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最优,其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0.97、预测决定系数R2P=0.98,均方根误差RMSECV=5.20%、RMSEP=4.23%.此外,用回归系数法优选5个波长点作为特征波长进行建模,所得模型与全波长模型相比,具有变量少、结构简单、性能更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磁检测原理,探讨了一种适合于检测工作在煤矿井下的液压支架的活塞杆伸缩距离的电磁检测新方法.此方法也同样适合于地面机械设备运动构件移动距离的在线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芝麻油质量安全问题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脂。生产工艺的多样性,造成产品质量的差异性;营养成分在芝麻制油过程中流失;芝麻油质量与饮食习惯之间存在矛盾;由于检测技术存在时效和误差性,使消费市场的管理很被动。建立规范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标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人结合多年来的生理学实验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微定量采血的新方法,为微定量采血器械的使用和普及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蜂蜜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蜜蜂采集蜜源植物花蜜酿制而成的天然甜味物质,组分复杂.营养丰富。在我国吃蜂蜜最多的人群是老人、儿童和病人。所以它的质量更引人关注。然而近年来,蜂蜜品质差、掺假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隹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10月新修订了蜂蜜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796—2005),增加了蜂蜜真实性要求,明确规定蜂蜜产品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并规定了对蜂蜜掺假的检测方法和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9.
讨论合理定量评估化学物质的诱变性与致癌能之间的相关性,并就毒理测试评价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一种由诱变试验结果来定量评估化学物质致癌概率的新方法-比值评估法,运用此法评估化学物质的致癌概率,可以有效克服以往CPBS法评价化学物质致癌性时计算繁杂难以确定化学物致癌概率的缺陷,为合理定量评估化学物的致癌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检测食用油品质的几种方法,并进行了评述。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掺假食用油和地沟油重返餐桌的问题被不断曝光,引发了人们对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担忧。目前,传统食用油质量的检测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并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而现代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尚不成熟。近年来利用食用油中脂肪酸和的DNA分析油脂是否掺假的方法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为开发出更加合理的食用油测定方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的现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实验分别配制了掺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调和油的4类掺伪花生油样品共40个,纯花生油样品5个,采集样品近红外全谱,通过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结果表明,选取径向基函数为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通过网格搜索和k折校验法确定核参数γ为1,惩罚参数c为1 024,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的识别率和预测率均达到100%,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花生油掺伪快速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橄榄油掺假现象日趋严重,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鉴伪分析方法至关重要.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高斯混合模型和高斯混合回归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橄榄油掺假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橄榄油的掺杂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糊C均值分类算法,可以同时进行分类和半定量分析,并建立了新的目标函数评价算法.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利用HPLC方法对市售的“黑米红”色素的花色苷进行分离并鉴别其主要成分;对掺加了“黑米红”的葡萄酒进行分析检测,以建立一种检测红葡萄酒添加黑米色素的方法。该方法简便、直观、准确,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受经济利益驱使,食用油掺假造假现象频发,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用油种类真实性鉴别技术为打击食用油掺假造假,保护消费者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政府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从理化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学和智能感官仿生学三方面综述了食用油真伪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食用油真伪鉴别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在催化裂化工艺过程中掺炼焦化液化气(LPG)的方法来处理高含硫的焦化液化气,在提升管催化裂化中试装置上进行了增产丙烯的研究.考察了焦化液化气掺炼量、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的影响,还考察了LPI-1增产丙烯助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当掺炼LPG的质量分数为9.41%,LPI-1助剂添加的质量分数为5%时,可使丙烯对原料的产率提高1.05%,即增产丙烯达18.83%,同时转化率提高,轻油收率基本不变.反应温度对丙烯产率和产品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提高温度有利于增产丙烯.  相似文献   

18.
油菜籽脂肪酸组成及菜油掺伪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前市售菜油来源渠道多元化,不能把芥酸作为判断菜油掺伪的唯一依据。提出利用油料在加工过程中脂肪酸组成不变这一特点,结合植物油厂所加工的油菜籽的脂肪酸组成来判断该厂所产菜油的掺伪,外购菜油的掺伪由积累的各地油菜籽脂肪酸来组成来辅助判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Spherical Nano-scale nickel hydroxide was prepared through precipitaition transmutation method by controlling the transmutation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XRD and TEM indicate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nano-Scale nickel hydroxide is β-style and its shape is spherical with a diameter of 40-70 nanometer.The adulter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adulteration ratio of nono-scale Ni(OH)2 in common spherical micrometer-scale Ni(OH)2 exists a optimal value(1:9) And at this point,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Ni(OH)2 in electrodes can be raised by 10%,and the nono-Scale nickel hydroxide with sphericity shape shows a better adulteration performance than that with needle shap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