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奉贤潮滩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室内喂食实验分析了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与褶痕相手蟹(Sesarma plicata)两种优势蟹类对典型盐沼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摄食偏好性及相关影响因子,为进一步揭示蟹类摄食作用下互花米草和芦苇竞争生长的控制机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两种蟹对不同植株部位的偏好性均为叶片细根茎秆;但对不同植物的偏好有所差异,天津厚蟹偏好摄食芦苇叶片,而褶痕相手蟹更偏好互花米草叶片;对茎秆和细根的摄食量均是互花米草芦苇.蟹类的摄食偏好除了受蟹重和种类的影响,还与植物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实验调查了在养殖水体中施用14.99 g/m3(10 kg/亩)的生石灰后,对河蟹胃、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POD(酚氧化酶),AKP(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后,河蟹胃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P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从1.01±0.28 U/g prot、52.3±18.5 U/g prot升高到了3.39±1.00 U/g prot和161.2±39.7 U/g prot(P0.05),血清AKP、ACP活性分别从0.66±0.14金氏单位/100 m L、0.63±0.19 U/100 m L,升高到了1.15±0.32金氏单位/100 m L和1.10±0.33 U/100 m L(P0.05).  相似文献   

3.
Cu2+和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出膜后一周的蝌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2 和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Cu2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1,0.105,0.038 mg/ L;Cu2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0.02 mg/ L.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48,4.57 mg/ L;Cr6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1.55 mg/ L.同时讨论了中国林蛙与其他两栖类蝌蚪相比对Cu2 和Cr6 耐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pH对黑鲷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试验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黑鲷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鲷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40℃和30℃;在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5.0和4.0,均在酸性范围;而在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0,7.0,7.5和7.5,7.0,7.0,且均为中性或弱碱性.并且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黑鲷不同组织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两组饲料——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磷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 HUFA)、饲料B(添加10%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 HUFA)对两种规格(2.4g和15.0 g)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饲料两种规格幼蟹肝胰腺R细胞可见有脂肪滴,顶端微...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中国南部沿海美蓝拟相手蟹(Parasesarma eumolpe)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本文基于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Ⅰ,COⅠ)基因片段序列,对中国南部沿海8个美蓝拟相手蟹地理群体共95个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所有个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均为631 bp,共有49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876 8±0.032 5,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42 2±0.026 3,表现为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的拓扑结构显示美蓝拟相手蟹群体没有分化出明显的单倍型类群,尚未形成显著的分支谱系;单倍型的网络关系图呈现出明显的星状结构,未表现出显著的地理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群体在分布范围内尚未形成独立的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和中性检验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在历史上经历了明显的群体扩张,扩张时间大约在14万年前。幼体阶段具较强的潜在扩散能力,群体间能进行频繁的基因交流,再加上群体扩张事件,可能是美蓝拟相手蟹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我国红树林潮间带相手蟹类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地理学规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中华鲟幼鱼经不同浓度铜(Cu2+)水体(低浓度组(0.40μg/L)、中浓度组(0.89 μg/L)、高浓度组(2.00 μg/L)、对照组(0.00 μg/L))暴露60 d后,铜在幼鱼不同组织中的积累以及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水体Cu2+浓度的增加,幼鱼体质量显著减轻,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无Cu2+水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华鲟幼鱼8种组织中铜含量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脏>鳃>背骨板>肌肉>皮肤>脊索>软骨>消化道;经不同浓度Cu2+水体暴露60 d后,随着Cu2+浓度的升高,8种组织中铜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肝脏中铜的含量仍最高;消化道中铜含量增加最多,低浓度组是对照组的21.41倍,高浓度组是对照组的58.58倍;表明肝脏和消化道是Cu2+主要的累积和代谢器官.随着Cu2+浓度升高,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脂肪酶活性则随着Cu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低浓度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u2+对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脂肪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能量蛋白比饲料对牙鲆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种不同能量蛋白比的饲料投喂牙鲆鱼苗,分析比较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对牙鲆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能量蛋白比的增加,牙鲆胃肠道脂肪酶活性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在饲料中同一淀粉水平下,不同能量蛋白比的变化,未引起肠道淀粉酶活性呈现规律性变化.在饲料中同一蛋白水平下,能量蛋白比的变化,并未引起肠蛋白酶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但是对饲料中蛋白水平在46%~52%,胃蛋白酶活性有随着能量蛋白比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牙鲆幼鱼饲料以蛋白水平在46%、能量蛋白比在31.72~36.81 kJ/g范围内,胃、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Cu2 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条件下,Cu2 对日本林蛙蝌蚪的24、48、72、96h毒性死亡几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2060x-2.6861,y=4.8309x-5.4046,y=6.5617x-8.5699和y=6.6910x-8.4263;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49.70×10-3、142.48×10-3、116.96×10-3、101.53×10-3mg·L-1;显示了在鱼病防治中铜(Cu2 )对日本林蛙蝌蚪有一定的危害.同时讨论了不同蛙类蝌蚪对Cu2 的耐受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Cu 2+ / 对离体培养下黄瓜子叶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子叶离体培养为实验系统,研究了Cu^2+对离体子叶外植体花芽分化的影响,育苗期的培养基中缺乏Cu^2+显著地降低离子叶外植体花芽,营养芽间接花的分化率;离体子叶外植体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的CuSO4培养基中,外植体花芽和营养芽的分化率随Cu^2+浓度升高,其中以0.4μmol/L为最佳;离体子叶外植体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给予Cu^2+脉冲处理24h,发现第5天给予0.4μmol/L脉冲处理显著地促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盲囊、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5℃,幽门盲囊的最适温度为40~45℃,其他部位均为40℃;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其他部位均为3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3.2,肠、幽门盲囊、肝的最适pH均为8.2;胃、肝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8.2,其他部位均为6.2;胃淀粉酶的最适pH为7.2~8.2,其他器官的最适pH均为7.2。各部位在最适温度和pH下,脂肪酶酶活力顺序为肠胃肝幽门盲囊,淀粉酶酶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蛋白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活力顺序分别为肠胃肝幽门盲囊、肠胃幽门盲囊肝。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中国龙虾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反应温度范围内,中国龙虾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肠、肝胰腺内,胃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1、39、31~47 ℃;类胰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9 ℃;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均为23 ℃;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23、31、31 ℃.中国龙虾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反应温度下,中国龙虾不同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顺序为胃蛋白酶:胃肠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脂肪酶:肝胰腺肠胃,纤维素酶:肝胰腺≈肠>胃,淀粉酶:肠肝胰腺胃;中国龙虾各消化酶在同一消化器官内的活力顺序为胃内:纤维素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肠内:纤维素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肝胰腺内:纤维素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不同发育期(Z1→P1~2)幼体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并观察了几种饵料(虾片、桡足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对仔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美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这5种消化酶活力表现3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从Z1到M3期逐渐增大;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呈逐渐下降趋势;脂肪酶活力很低.在食性转化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呈现较明显的变化.南美白对虾幼体消化酶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并受饵料和各发育阶段能量需求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胆碱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胆碱量对黄鳝消化系统内4种消化酶—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鳝摄食不同胆碱量的饲料,其肝脏、胃和肠道等消化器官的蛋白质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存在变化,随着胆碱量的增加,此4种消化酶的活性均呈上升的趋势,且当添加量达到0.8%以上时,其活性增加显著.饲料中添加适宜的胆碱可提高黄鳝对饲料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美洲黑杨不同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体内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抗性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体内的3种消化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94-30、94-12、74-4等几个感性无性系的3种消化酶的活性比对照有一定的提高;分月扇舟蛾幼虫取食抗性无性系后,体内SOD和CAT酶活性相对于对照显著上升,说明这些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的SOD和CAT酶活性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94-30、94-12、74-4等几个感性无性系对这两种酶的活性影响不大,甚至有轻微抑制作用.不同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幼虫POD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黄鳝消化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3种黄鳝消化酶在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的饲养温度下的活性变化.在20~45℃反应温度内,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中蛋白酶活性在25℃以上增加较快,超过45℃酶活性下降.在20~40℃饲养水温下,3种酶活性随水温升高而增加,但增幅不同.与反应温度比较,脂肪酶活性增幅前者大于后者,蛋白酶活性增幅则前者远大于后者,淀粉酶活性增幅前者略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6种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龟纹瓢虫中肠类胰蛋白酶活性随日龄而增加,淀粉酶活性在羽化后不久急剧降低,表明龟纹瓢虫羽化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对蛋白的需求增加,而对淀粉的需求降低;龟纹瓢虫中肠脂肪酶活性在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急剧降低,这反映龟纹瓢虫对脂肪的需求在羽化后10 d左右最大,然后急剧降低;在人工饲料中添加蔗糖能提高消化酶活性,与促食作用有关.饲料中添加橄榄油、豆油、玉米油和菜籽油均能提高龟纹瓢虫中肠脂肪酶的活性,对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影响不大.此外,研究还发现雌虫的消化酶活性与雄虫的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特征将对于配制龟纹瓢虫人工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pH对糙海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糙海参前肠、中肠及后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糙海参前肠和中肠在pH=3,后肠在pH=10时,其蛋白酶的比活力最高;糙海参前肠和中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酸性范围,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碱性范围;2)糙海参前肠淀粉酶在pH=3,中肠和后肠淀粉酶在pH=7时,其比活力最高,前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酸性范围,中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中性或偏碱性范围;3)糙海参的整个肠道均能消化蛋白质与淀粉,中后肠是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4)淀粉酶的比活力高于蛋白酶的比活力,这与其摄食底栖藻与腐屑的食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