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简要地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机理,总结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优点,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江宽  于德爽  杨传修  卢苇 《科技信息》2011,(7):I0008-I0008,I0012
简要地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机理,从温度、DO浓度、pH值与游离氨浓度、运行条件等方面对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并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了研究论证。此外,还论述了多因素联合控制以及实时控制对维持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张蕾 《科技资讯》2011,(27):151-152
本文以溶解氧为控制因素,利用低溶解氧实现了短程硝化生物脱氮,研究并验证了低溶解氧条件下短程硝化过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短程硝化建立起来后,无论是降低系统进水氨氮浓度,还是短期内提高溶解氧浓度对短程硝化都没有太大影响,低溶解氧下系统短程硝化过程具有长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短程硝化是对传统的脱氮工艺的一种简化,通过有效控制工艺的反应过程,避免亚硝酸盐与硝酸盐之间的转化过程,实现污水处理有效去除氮源的目的,同时还能充分减小能耗和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短程硝化的机理出发,分析短程硝化过程中影响因素,总结现阶段采用短程硝化进行污水处理的工艺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原理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原理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实用价值,并就实现该技术工艺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集入海口河底泥发展嗜盐活性污泥处理高盐生活污水,在SBR工艺连续运行的120d里取得了稳定的短程硝化.为了确定嗜盐污泥短程硝化的成因,研究基于淡水污泥短程硝化理论系统地分析了pH、游离氨(FA)、温度、溶解氧(DO)和曝气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对嗜盐硝化系统内短程硝化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嗜盐硝化系统最适宜盐度范围为10—61g/L,最佳pH范围为7.5—9.尽管盐度、温度对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测试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AOB的活性始终高于NOB的活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硝化种群结构表明AOB是系统优势生长的主要硝化菌群.嗜盐系统内短程硝化可能和接种的天然环境内的河底泥内NOB数量少而且代谢亚硝酸速率缓慢有关.  相似文献   

7.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脱氮原理以及短程硝化反硝化理论,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影响亚硝酸积累的因素以及短程硝化反硝化理论的研究进展,并引例了应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原理的一些新工艺,对含氨较高和碳源不足的废水处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林红 《甘肃科技》2015,31(2):59-60
常温条件下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短程硝化的启动与运行特性。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在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时,通过控制系统低DO浓度(小于0.8mg/L),运行12d后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达60%以上,实现了短程硝化;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至130mg/L,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获得了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分析表明,低DO浓度和较高的游离氨浓度是系统获得短程硝化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提出旁侧污泥消化液处理系统实现短程硝化,该系统中的剩余污泥中氨氧化菌(AOB)含量高,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含量低;将上述剩余污泥投加至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生物强化作用,进而实现稳定短程硝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盐(FNA)对NOB合成作用的抑制,可稳定实现污泥消化液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RNA)平均为97%。通过投加短程硝化污泥结合控制溶解氧浓度可快速启动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在短程硝化污泥投配率为5.6%和溶解氧质量浓度为0.96 mg/L的条件下,运行15 d即可重建城市污水短程硝化,RNA从1%增加至89%。基于生物强化技术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稳定短程硝化,使得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富含硝酸盐(NO3-)等污水的能耗高和成本高等问题,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工艺以其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基于PD/A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研究,分别从PD/A工艺在污水中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研究应用等角度出发,综述了PD/A工艺在污水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D/A工艺在污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溶解氧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了不同温度、溶解氧(DO)条件下的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特征及处理效果.本试验最佳温度控制范围在15~25℃,当DO在0.5~1.0 mg·L-1时,氨氮(NH4+-N)去除率均在95%~98%,总氮(TN)去除率为85%~87%,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2.
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探讨了生物脱氮领域的新技术和开发的新工艺,指出了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特点和研究开发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A/O工艺处理炼油废水的效果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炼油废水A/O工艺氨氮去除率低的问题,运用生物脱氮原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废水强化预处理除油的重要性,提出应根据废水水质选择合理的硝化工艺,并提出了改进现有工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焊接在数字化分层实体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超声波金属焊接的原理和设备,通过试验讨论焊接参数及工艺对焊接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将超声波焊接应用于分层实体制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常温、低氨氮浓度下,通过控制DOC质量浓度在0.5~1.2 mg/L,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实现短程硝化与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的耦合;亚硝酸累积率达到78.5%,总氮损失率达到28.1%;研究了有机负荷和pH对耦合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负荷增加有利于提高耦合工艺总氮的去除率,负荷从0.11上升到0.47时,TN的去除率从18.0%上升至41.9%;本实验条件下耦合工艺最佳pH在7.6左右.  相似文献   

16.
垃圾渗滤水同时好氧厌氧生物处理的生化反应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同时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对广州大田山填埋场渗滤水进行了6年多的现场试验研究.通过硝化反硝化反应的计量学控制,实现了垃圾渗滤水的稳定处理,其出水完全达到该类废水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采用本人提出的生化反应"电子计量学"方法,分析该反应器中主要存在的3类生化反应:有机物氧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研究分析了该三类生化反应的电子计量学方程式和有关计量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扼要介绍了薄板坯连铸技术的特点,阐述并分析了薄板坯连铸与连轧技术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液芯压下及动态软压下、薄板坯连铸结晶器、薄壁浸入式水口、结晶器液面控制技术、电磁制动技术、半无头轧制和铁素体轧制等新技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8.
氧化沟工艺及其生物脱氮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了氧化沟工艺的基本工艺特征和运行方式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形成机理及其对不单独设置缺氧段的氧化沟工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于氧化沟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高纯丙交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的实验表明:乳酸→丙交脂→聚乳酸中丙交酯的合成质量对聚乳酸的聚合是关键的。与同种催化剂相比,改进了合成方法,探讨了合成影响因素,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丙交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氮肥对毛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主要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为毛竹林的抚育管理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施氮肥毛竹林为对照,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方法,分季节测定施氮肥条件下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结果】施氮肥条件下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从春季到冬季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施肥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均以7月最高,当月相比分别比未施肥毛竹林高27.50%和44.60%; 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10月,当月相比分别比未施肥毛竹林高45.58%和402.56%。【结论】施氮肥可以促进毛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提高土壤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氮肥和季节对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土壤温度、含水率与土壤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