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断陷盆地油气藏保存条件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我国东部中部生代含油气盆地大部分为断陷盆地,对断陷盆地的油气藏保存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盆地构造演化史研究为基础,对成藏期以后断裂的封闭史,构造抬升剥蚀,岩浆活动、地下水活动、盖层封闭和控油断层封闭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了断陷盆地油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内容和以模糊评判为主的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阜新盆地油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盖层条件与油气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二连盆地盖层封盖条件,寻找有利的储盖组合发育对二连盆地的油气勘探意义重大。二连盆地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主育起来的,在其构造和沉积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彼此分割、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每个湖盆都有各自独立的沉积体系,接受了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一套粗-细-粗完整的正旋回沉积,暗色泥岩较为发育,以腾格尔组和阿尔善组最为发育,是2套主力烃源层,同时,在与构造和储层相配置的有利区,又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的保存条件至关重要,探讨保存条件对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统计资料,结合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渤海湾盆地盖层、抬升剥蚀作用和断裂作用对潜山油气保存及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不同层系潜山油气相态及来源不尽相同,前古生界、下古生界和中生界以油藏为主,为它源型油气藏,而上古生界以气藏为主,主要为自源型油气藏;研究区共发育5套区域盖层,石炭—二叠系盖层对天然气封盖能力强,新近系泥岩仅能作为油藏的盖层;不同时期形成的潜山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早期形成的潜山油气藏因后期构造作用遭到破坏,大多数潜山油气藏主要为古近纪末和新近纪—第四纪形成;断盖配置及断层封闭性控制潜山油气藏的保存,可划分为A型、B型和C型3类断盖组合样式,其中C型断盖组合样式最有利于潜山油气的富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盖层条件与油气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二连盆地盖层封盖条件 ,寻找有利的储盖组合发育对二连盆地的油气勘探意义重大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 ,在其构造和沉积演化过程中 ,形成了众多的彼此分割、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 ,每个湖盆都有各自独立的沉积体系 ,接受了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一套粗 -细 -粗完整的正旋回沉积 ,暗色泥岩较为发育 ,以腾格尔组和阿尔善组最为发育 ,是 2套主力烃源层 ,同时 ,在与构造和储层相配置的有利区 ,又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 .  相似文献   

5.
西昌盆地可能的盖层有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泥页岩; 志留系韩家店组下部紫红色间夹灰绿色泥岩; 志留系回星梢组中下部紫红色泥岩和三叠系白果湾组底部炭质泥页岩.印支期, 七坝1井具有较好的封闭性; 喜马拉雅期, 七坝1井为开启性, 不具封闭性.七坝1井未获工业性气流的主要原因是油气保存条件差,断裂通天和泥岩裂缝发育及地表大气水向下渗透深度大是造成七坝1井油气保存条件欠佳的主要原因.相对而言, 西昌盆地西部地区的保存条件较东部地区好.  相似文献   

6.
缝洞气藏断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缝洞气藏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其断层油气保存条件应侧重于断层垂向封闭性,地层压力可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建立了判断保存条件的定量标准——保存系数,它表征断层破坏保存条件导致部分天然气散失后,缝洞系统中保存气量与原有气量的相对比值  相似文献   

7.
断陷盆地油气系统的成因——动态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强调油气运移的油气系统分类评价方案,即用有效源岩充注,运移活跃速度,运移排烃方式,捕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五个要素(得称AMMEP)来描述评价油气系统。该方法大大增强了油气系统研究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评价油气系统的优劣并进行资源评价、预测有利区带和勘探层位,制订相应的勘探部署策略。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不仅要考虑源岩的丰度,演化等因素,更要充分考虑源岩破裂,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方式等,综合评价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强调油气运移的油气系统分类评价方案 ,即用有效源岩充注、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排烃方式、捕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五个要素 (简称 AMMEP)来描述评价油气系统 .该方法大大增强了油气系统研究的实用性 ,可以有效评价油气系统的优劣并进行资源评价、预测有利区带和勘探层位、制订相应的勘探部署策略 .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 ,不仅要考虑源岩的丰度、演化等因素 ,更要充分考虑源岩破裂、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方式等 ,综合评价油气系统 ,才能给出有充分地质依据的运聚系数 ,从而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  相似文献   

9.
胶莱盆地改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野外调查、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分析、有机质成熟度资料,运用改造盆地研究方法和油气评价思路,研究胶莱盆地的后期改造作用,并对每一种类型的改造强度及分布范围进行划分和评价,最后对盆地主要构造单元含油气系统勘探远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胶莱盆地主要改造类型有热力改造、叠合深埋改造、构造变形改造和隆升剥蚀改造4种;胶莱原型盆地后期改造作用强烈,盆地油气主要保存于后期叠合深埋区,高密凹陷中的姜山次洼陷和莱阳凹陷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二连盆地是在海面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群,共发育大小不等的50个凹陷。本项研究工作旨在通过对已出油凹陷构造模型的研究,指导新区勘探。研究中,从已出油的老凹陷出发,以断陷结构、构造发育、构造样式和构造环境为依据,划分了四种构造模型,研究了各类断陷的石油地质和油气聚集特点,指出,双断地堑式凹陷对油气聚集最为有利,单断断槽式凹陷次之,而单断断超式和单断反转式凹陷油气聚集条件较差。并指出断陷构造模型研究在新区勘探的凹陷评价优选和定凹选带方面的应用。特别地将断陷构造模型的研究成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盆地(凹陷)排队优选标准”相结合,对二连盆地新区凹陷进行了优选评价,直接指导了二连探区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1.
川南地区断层带提供了天然气向上散失通道,并破坏盖层封堵能力。大断裂影响缝洞系统保存条件的主要因素包括:大断裂断距、断层上消失层位、断面倾角、盖层厚度以及缝洞系统所处断裂带位置等。利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断层带不同部位缝洞系统保存系数的定量预测模型,可用于大断裂带保存条件的钻前预测。  相似文献   

12.
裂谷盆地火山活动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要生储油层系中常发育有基性浅成侵入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火成岩发育区常见油气富集,并伴有非烃气藏。喷发在生油岩沉积环境中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可以改变有机质富集状况;侵入生油层的辉绿岩等可以使局部具有特殊的油气生成能力;山活动放出的二氧化碳等非烃气体可以直接形成气藏。研究发现,火成岩发育区的生油岩具有早熟和油气生成量特别大等特点;火成岩发育区一般是盆地内构造应力低值区,也是圈闭和油气藏集中发育区。此外,火成岩及相关油气藏具有储集空间发育、油气充注率高、油气保存条件好等优点。以东营凹陷等火成岩发育区为实例,分析并阐明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裂谷盆地火山活动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要生储油层系中常发育有基性浅成侵入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火成岩发育区常见油气富集 ,并伴有非烃气藏。喷发在生油岩沉积环境中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可以改变有机质富集状况 ;侵入生油层的辉绿岩等可以使局部具有特殊的油气生成能力 ;火山活动放出的二氧化碳等非烃气体可以直接形成气藏。研究发现 ,火成岩发育区的生油岩具有早熟和油气生成量特别大等特点 ;火成岩发育区一般是盆地内构造应力低值区 ,也是圈闭和油气藏集中发育区。此外 ,火成岩及相关油气藏具有储集空间发育、油气充注率高、油气保存条件好等优点。以东营凹陷等火成岩发育区为实例 ,分析并阐明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与震旦纪裂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塔里木反块中部的大型克拉通盆地,它位于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地幔隆起之上,其地壳厚度为41~50km。盆地基底结构复杂,由太古界—下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和中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经800Ma前的热构造事件拼合固结而成。基底四周被深大断裂切割,控制和影响着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震旦纪,岩石圈伸展分裂,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均为被动大陆边缘,其裂谷作用具有北强南弱东强西弱的特点。因此,在盆地部形成夭折裂谷,盆地西南则表现为克拉通内坳陷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三山子白云岩体是一个由多期白云岩化和多种机理叠加改造的“穿时”白云岩体。在该岩体中可识别出两种白云岩化作用的环境和 7种白云岩化作用的类型。中粗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为本区最主要的储集岩。本区的储集空间丰富多样 ,溶孔、溶缝和缝合线溶孔等次生溶蚀孔隙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该岩体有上、下两套储集体。上部储集体位于岩体顶部 ,储集性能好 ,其形成与古岩溶有关 ;下部储集体位于岩体的中下部 ,储集性能稍差 ,其形成与埋藏成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海拉尔盆地泥岩成岩及有机质成烃演化出发,研究了泥岩形成有效盖层的历史,提出了位于油气大规模形成期前或成熟初期的泥岩处于埋深800~1500m时为最优封盖期(GST期)。利用盆地泥岩盖层的埋深并结合其它地质资料,由GST期观点评价了海拉尔盆地中两套区域性盖层目前的有效封盖性。最后对盆地中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泥岩盖层的封盖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盆地泥岩盖层具3种封闭机理。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该区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玛北、玛东和夏盐地区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玛湖凹陷的风城组,陆中地区的石西、石南、陆梁油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下乌尔禾组及风城组;储集条件好,且夏盐地区好于玛东地区;该区主要发育不整合、岩性圈闭,圈-源匹配良好,圈闭形成于二叠纪,三叠纪中晚期和侏罗纪末~白垩纪为成藏期;输导层主要为断层、层内渗透层和不整合面;二叠系各层系顶界和三叠系顶界不整合面上油气的运移仅发生于陆西斜坡区,西山窑组顶界和侏罗系顶界不整合面上油气的运移主要发生在隆起区;陆西地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成藏模式,一是三叠纪“源内-不整合-断控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二是侏罗—白垩纪“源外-不整合-断控-阶状”成藏模式。最后认为,陆西地区与不整合有关的地层油气藏有利目标区主要位于陆西斜坡区、三个泉油田与石南油田接合处及三南凹陷南段。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是中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自 1993年开始进行风险勘探以来 ,钻探目标主要是背斜圈闭 ,主要油气藏类型均为背斜或断背斜型。目前盆地的勘探程度仍较低 ,剩余资源量主要赋存于非背斜圈闭中。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 ,非背斜油气藏将在油田勘探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该盆地非背斜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讨论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非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初步预测出本区发育 4大类 11种非背斜圈闭油气藏 ,并讨论了不同类型非背斜圈闭的发育演化史 ,指出了盆地非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